高校特殊教育受众的阅读保障机制探究
2013-04-11王会玲
王会玲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部分存在视障和听障残疾人也开始进入这一序列,并因此成为特殊教育受众。而他们的存在,也对相关阅读保障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现状
1.经费投入不足,软硬件资源缺乏。在我国,拥有特殊教育受众的高校,多设有特殊教育学院专门管理特殊教育受众,因此,包括特殊教育受众阅读保障经费在内的各种特教经费均划入到特殊教育学院之中。然而,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时所用的盲文文献等在其采购过程中,是由图书馆进行统一采购,导致盲文文献的采购经费占用了图书馆经费,造成了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经费使用与其阅读服务相互脱节,使图书馆在文献采购过程中,不会因为少数的特殊教育受众而另行增加经费,造成高校特殊教育受众在阅读过程中盲文文献资料严重匮乏,无法适应特殊教育受众的需求。高校在其图书馆硬件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未将特殊教育受众的需求考虑在内,导致特殊教育受众阅读的软硬件资源少,且缺乏科学性。例如,部分有特殊教育学院的高校图书馆之中,严重缺乏用于视障读者使用的检索软件与设备、现代化阅读设备,从而限制了特殊教育受众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造成“信息孤岛”现象产生。
2.信息资源少,“绿色通道”缺乏。视障读者与听障读者是高校阅读教育受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高校的经济因素影响,导致当前拥有特殊教育受众的高校的图书馆盲文文献相当缺乏,而且受到图书采购标准以及图书价格的限制,使多数听障读者就读专业(如绘画、美术)相应的图书资源紧缺,造成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足,无法满足特殊教育受众的阅读需求。另外,高校在“绿色通道”的铺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在往返寝室以及上课教室等部分地方铺设“盲道”,而忽视了在图书馆中铺设相应的“绿色通道”,导致视障读者对借阅室名称或图书馆门牌号等无法清晰地识别,给特殊教书受众的阅读造成困难。
3.阅读服务方式落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越来越呈现出交互性、开放化、个性化以及网络化服务的特点,然而在为特殊教育受众提供阅读服务时,多数高校仍采用较为原始的阅读服务方式,未全面彰显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服务方式的人性化、亲情化等要求与特点。另外,多数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的观念较为落后,没有在盲文借阅室工作的积极性与动力,导致对特殊教育受众的阅读服务水平不高。
(二)影响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的因素
1.学校管理体制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图书馆与特殊教育学院的管理未实现协调管理,导致特教受众阅读所需的采购文献经费投入不足,文献资源缺乏,加之高校经济状况的限制,划拨给图书馆以及特殊教育学院的经费有限,使特教受众的阅读需求难以得到保障。
2.阅读需求扩大,国际交流少。随着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信息获取方式以及用户的信息需求等信息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读者的阅读服务方式产生巨变,要求高校特教受众阅读服务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以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另外,我国高校缺乏国家交流,导致我国高校特殊教育受众的阅读技巧与技能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
3.法律保障制度缺乏,人员素质不高。一方面,健全且完善的高校特殊教育受众的阅读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特殊教育受众阅读费用的指标与比例还没有明确规定,导致高校特教受众的阅读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另一方面,特教阅读指导服务人员在提供指导服务的过程中,缺少与特教受众的沟通,加之自身关于盲文、手语等专业知识的限制,导致特教受众的信息需求难以实现。
二、我国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保障机制发展策略探究
(一)完善管理体制,实现专款专用
首要,要对高校特殊教育受众的阅读保障机制的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其纳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实现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规划,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进行合理正确地定位,并积极完善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方面的法律规范,从而实现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保障机制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的有机衔接,促进高校图书馆与特殊教育学院的协调有序发展。同时,特殊教育学院要将学校划拨给特教学生的部分费用转拨于图书馆,从而使图书馆利用这部分经费加强特教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采购以及阅读设备的更新,积极安装现代化的检索与阅读设备,实现专款专用,使特教学生与正常学生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此外,高校可走多层次化、社会化的官民结合的特殊教育发展道路,积极接受社会援助,全面建设高校特殊教育受阅读保障机制。
(二)整合社会资源,加大资金投入
在建设与完善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保障机制的过程中,要积极赢得社会与政府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以满足特教受众阅读需求,为其阅读提供保障。一方面,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政府对高校特殊教育事业的投入,为高校特教受众的阅读需求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发行福利彩票或组织慈善捐款等方式筹集特殊教育资金,加大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为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机制提供强大的社会保障。
(三)强化特教阅读指导人员的素质建设
特教阅读指导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对高校的特殊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高校要充分重视特教阅读指导人员素质建设,以教育培训为主,人才引进为辅,提升特教受众阅读指导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素质建设,加强他们对心理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图书馆学以及为特殊教育受众阅读服务的专业知识(如盲文、手语等)的培训教育,全面提升校内特教受众阅读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积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素质建设,使其树立起信息意识、学习意识、敬业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以饱满的热情与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服务工作之中。另一方面,高校可适当引入专业的特殊教育人才以及特教受众阅读指导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技能扎实的高素质特教工作队伍。
(四)加强国际交流,善用境外资源的利用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其特殊教育工作中要树立“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借鉴国际特殊教育经验,优化我国高校特教受众阅读保障机制。同时,争取与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实现双方的人员以及教育经验交流。例如,合作双方可互派访问学者以及留学生,拓展特教受众的视野以及思维空间,最大程度地满足高校特教受众阅读需求。
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重点关注的对象,残疾人事业发展以及残疾人保障事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地区与国家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社会公正的重要指标。高校在其特殊教育工作中,要在分析特殊教育受众阅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加强资金投入,社会资源整合,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完善我国高校特殊教育受众阅读保障机制,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以及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
[1]孟祥荣,朱福奎.高校特殊教育读者阅读保障机制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161-163.
[2]邱文卿.对高校特殊教育紧迫性与必要性的刍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24-25.
[3]李欢.我国高、中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1(17):35-40.
[4]王雁,李欢,莫春梅,张瑶.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3(1):28-34.
[5]刘文雅.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的探讨——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视角[J].毕节学院学报,2012(1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