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教的对象是家长

2013-04-11易彬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早教家长孩子

易彬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四川 遂宁 629000)

早教的对象是家长

易彬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四川 遂宁 629000)

0—6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及各种潜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早期教育阶段,许多家长把送儿童进早教机构等同于早教。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早教机构只是早教的补充,不能替代父母的教育。为了保证早教的效果,父母才是早教的对象。父母应该首先接受先进的早教理念,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孩子施加影响,促进孩子早期健康发展、成长。

早教;亲子关系;生活场所

早教即早期教育,对0-6岁的教育称为早期教育。大量的研究及实际情况表明,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各种潜能开发的关键期。近几年来,早教更多的是指对0-3岁儿童的教育,孩子3、4岁以后才进行有意识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而言,太晚了。但是,家长对于0-3岁的儿童要教什么?怎么教?显得盲然了。于是,打着科学育儿的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各个城市,这让年轻的父母们看到希望。等孩子一出生,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就给孩子报早教班,希望通过早教机构能帮他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更出色,早教重来没有这么火热过。但是,早教就是让孩子上早教班吗?上早教班就是早教吗?其实,家长们对于早教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我们在日益重视家庭教育,大力提倡儿童早期教育的同时,其实应该先对为人父母者进行教育。任何产品出厂时都有使用说明书,但是孩子来到世界时,父母却没有他们的养育说明,许多父母不懂得如何养育、管教孩子,不懂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基本上是凭着对子女本能的爱来教育影响孩子,社会上父母因为爱而伤害孩子的现象也屡屡发生。早教的对象首先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首先让父母们接触早教、了解教育,尽量减少对孩子非理性的、盲目地教育,否则“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影响孩子终生,早教机构对孩子的作用只是一种补充,它不能取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作为一般家庭,与其花几千、几万元给孩子报个早教班,不如用这钱多买点书读,买些资料自己学,对自己进行早教,父母自己成长了,孩子自然会成长,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那个人,始终是父母。”

1 陪伴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的个性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并提出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埃里克森认为,人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形成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如果儿童在这个时期建立了信任感,将来在社会上就可以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否则,就易成为不信任他人和贪得无厌的人。1岁以前的孩子几乎不会说话,1—2岁的孩子表达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培养0—2岁的孩子形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悉心照顾,即父母对于孩子发出的一切信息非常敏感,并能作出即时准确的回应。很多人错误地认为0—1岁的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只要给他吃饱喝足就行了,不需要成人太多的情感付出,所以很多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忙或自己图轻松,常常把照顾孩子的事扔给老人或丢给保姆。其实,婴儿实际心理发展水平远比我们知道的水平高,只是我们没有适当的方法了解婴儿心理发展水平而已。

刚出生的婴儿是非常孱弱的,全靠亲人的爱与悉心照顾,特别是来自父母之爱与照顾才能健康成长。如果婴儿得到来自父母的悉心照顾,他们会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视的,从而发展起自我价值感,内心会变得骄傲、强大,觉得自己是有力量、有能力的,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以一种开放、接纳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事、物。这种友好、接纳的态度也会让周围的人也对他表现友善,那么,呈现在这个孩子面前的世界就真的是安全、可信任的。相反,若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爱与照顾是情绪化的,忽有忽无,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可爱,父母不爱自己,从而形成自卑感,这样的孩子会没有安全感,常以防备、敌意的心态对待他人,从而无法形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阻碍他将来的发展。

所以,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培伴孩子,与孩子一起玩、一起体验、一起成长,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重视,形成积极良好的个性

2 允许孩子犯错,培养孩子积极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愿意努力去做并立争达到完美状态的内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部分组成,即追求成功的与避免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是指个体在面临任务时,总是想着通过努力一定要获得成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害怕失败,其态度与行为显得更为积极、进取。避免失败的动机,则表现为设法逃避事件本身,以避免预期可能的失败,即我们通常认为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虽然想获得成功,但更害怕失败,因而态度、行为更为消极。大量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学业呈显著的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的负相关。

构成成就动机的这两种动机在每个人身上的构成比例是不一样的,阿特金森认为,每个人最初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他们生活的家庭,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做任何事情都是积极、进取的,如何让自己孩子的成就动机显得更为积极、主动?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失败。我们都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但还是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很难接受孩子犯错误。一旦孩子犯了错,家长往往严厉批评、指责,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犯错是可怕的,从而变得小心、敏感,害怕犯错,甚至于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而撒谎、推诿责任。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遇到事情、碰到任务时,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逃避任务、逃避可能的失败,而不是如何完成任务。这样的孩子的成就动机里避免失败的动机成份会很高,追求成功的动机成份则会较低。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成立的前提就是失败了没关系,不可怕,只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再次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当孩子犯了错,或遭遇失败时,家长首先应理解孩子,并与孩子一起面对错误、失败、挫折,共同去解决问题,然后让孩子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有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孩子会越挫越勇,形成积极的追求成功的动机。

为了让孩子形成积极的成就动机,家长要改变自己的家教理念,不怕孩子犯错,就怕孩子不犯错,让孩子对于犯错不再有心理负担,并引导孩子对所做的每一件事学会分析、学会反思,从而不断成长。

3 关系重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

教育其实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孩子产生影响,要求孩子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能做的事,也就是对孩子有所约束。如何让孩子能听从父母的教育?仅仅因为你是父母?因为你供养孩子吃穿?当然不是。这样的教育关系也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可能会凑效,孩子稍微大一点就会反抗,达不到效果。许多家长认为你怕我,才会听我说的话,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在良好关系的前提下,双方会怜惜对方、心疼对方,不会让对方难堪。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良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只有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才容易达成效果。家长一定要形成“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的家教理念。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不是简单的父母疼爱孩子就可以做到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过平等、互动关系,表现为父母理解孩子,孩子体谅父母。父母绝不会把自己的、观点、意志强加给孩子,孩子也不会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意愿、要求而心怀怨恨。当家长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就会出现,你希望孩子怎样,孩子往往就会变成这样。

亲子关系的建立对于家长而言不是某一时段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是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父母如何看待孩子,那就是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当人看,即父母要认识到孩子与自己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也需要得到尊重、理解,有人的尊严与价值,而不是把孩子看着是自己的附属品、监管对象。

4 树立早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早教

一提起早教,家长们马上想到的是早教机构,要花很多钱去有名的早教机构报名,好象不进早教机构就无法对孩子进行早教,不进著名的早教机构,就会影响早教效果,好象只有花了钱早教才会有保障。中国著名早教专家冯德全说过,不要把早教理解得太狭隘,教孩子识字、背诗是早教,与他们一起生活、做游戏也是早教。

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的,无论孩子受到怎样的教育,都是为着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没有任何一种环境能替代真实的生活场所,没有任何一种环境比生活环境更鲜活、更真实。因此,最好的早教场所是儿童的生活环境。早教,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早教,父母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身体力行是早教,培着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看电视也是早教。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成长,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鼓励儿童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成为一个独立的、有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的人,为孩子将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孩子来言,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活动场所,父母是他们最在意、最看重的人,父母的态度及评价极大地影响着孩子是否健康成长。当孩子表现不良或未达他们要求时,父母日的责备、埋怨,甚至当着他人的面给孩子否定的评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伤害,是为人父母的大忌。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是早教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有自信心。这是因为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感到温暖、幸福。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同时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方式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能面对孩子发作,因为孩子不能照顾父母的情绪,而且,父母发泄不满,不是在教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无所适从。父母的消极情绪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指数,家长得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滥发脾气。

5 教育孩子,三分教,七分养

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长特点与规律,有的树喜阴,有的树喜阳,有的动物喜欢白天出来觅食,而有的动物则喜欢晚上出来觅食。作为具有最复杂心理的人类来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更是具大。家长们总想把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塑造,却忽略了孩子本身是一个有自身特点、有自己意愿的生命体,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教育孩子要三分教,七分养。三分教,是指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是自然而然的事,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导,但是要适量,说教过多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或过度依赖;七分等,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敏感期等,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失败、去成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拔苗助长。

教育孩子,三分教,七分等。这个教育理念要求父母在面对孩子时要更有耐心,这里的耐心不是指耐心地教孩子,而是指有时候父母更需要耐心地站在一边看孩子自己玩、看孩子犯一些很傻的错,却不必给予孩子大量的言语指导。父母常很“耐心”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怎么玩玩具?总觉得这样他们能更快掌握其中的技巧,能玩得更好。但实际上,孩子的玩耍要依赖于自己的实际体验,也就是说,耐心的语言指导是教不会的,必须由他自己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才行,而且,在教的过程中,孩子还可能完全失去了玩这种游戏的兴趣。“教”得越多,孩子可能就会变得什么都不爱玩,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耐心等待,孩子就能在自己玩耍中体会到更多探索的乐趣。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父母应该向农民学习。农民种地会尊重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该除草时除草,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让它们自己生长。教育也要这样,孩子什么时候清醒,什么时候糊涂,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都有自己的规律,家长不能由着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应当相信,有着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及好的家教理念,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常梅.早期亲子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展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8,(10).

[4]范方.亲子教育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探讨[J].心理科学,2005,(8).

责任编辑:周哲良

G 610

A

1672-2094(2013)06-0069-03

2013-11-5

易彬(1968-),女,四川南充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早教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