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造高校智慧图书馆——以延边大学为例
2013-04-11王冰
王 冰
(延边大学图书馆,吉林 延吉 133000)
智慧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高校推进智慧化图书馆建设,为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延边大学地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延边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活跃的学术交流中心、炫动的知识加工中心、蕴聚的文化传承中心,理应依靠集体智慧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服务大众、服务科研群体的责任,倾力打造一所智慧的综合性民族大学。
1 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及特征
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世伟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它的特点是:一是互联的图书馆,包括全面感知、立体互联、共享协同的图书馆;二是高效的图书馆,包括节能低碳、灵敏便捷、整合集群的图书馆;三是便利的图书馆,包括无线泛在、就近一体、个性互动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所依据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仅仅是其外在的表象特征,互联、高效和便利才是其真正的内在特点。智慧图书馆不同于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或其他模式,是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们都具有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特征,但智慧图书馆将其集群、整合、协同、绿色、惠民的内在特征和本质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2 绿色发展,节能低碳
2.1 节能环保
营造幽雅、清新、环保的室内外环境,是建设低碳图书馆的必备条件。外部环境的美化,从人工草坪、休闲石椅到林荫走廊,从地面绿化、墙面绿化到屋顶绿化,都要做到层次分明,各有特色,与建筑造型和谐统一;室内环境氛围的营造也应以绿色、文明为主基调。如: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多处采用绿色环保设计,屋顶安装太阳能光电板,并辅以覆土种植来降低市内温度。
2.2 智能低碳
通过智能技术的物联网对图书馆建筑内的各种机器设备(防自动化子系统、空调子系统、保安管制子系统、电视广播子系统、能源子系统、给排水管理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电梯管理子系统等建筑智能化系统等)进行智能化程序控制和管理,智能调节馆内的温度、湿度、亮度等,如:通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探测感应器,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功能,不仅使图书馆内的照明满足用户学习、研讨和阅读需要,而且符合高效节能的照明要求。
2.3 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节能低碳的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公众有密切的联系,许多方面需要读者与馆员转变阅读与工作方式,增强绿色发展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例如:尽量无纸化,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若必须用纸张,尽量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3 回归学术,多元化空间发展
3.1 回归学术,拓展服务
图书馆所有的理念和服务都要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游离于学术之外的图书馆无法成为大学的“心脏”。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撑,多元化空间的设置和新理念的建立,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3.1.1 融入科研服务
在信息交流环境和教学科研过程中融入科研服务,从需求方面改变原来那种单项式、集中式、坐等式服务模式,代之以用户需求为主,主动交互、灵活支持和知识创新的开放性信息服务模式。图书馆需要选用一个适合的服务平台,通过web2.0技术的应用及web定律即时通讯工具,将各种各样的文献信息资源组成一个个指南在系统中发布,并呈现给用户。指南可以是任何信息、任何主题,比如:资源导航、学科信息导航、学术热点追踪、学科服务计划及课程设置、博客,同时把视频图片音频都嵌入到平台里,将学科的电子数据库进行重组,融到平台里,或开通学科服务直通车。
3.1.2 融入教学服务
以泛在和智能的形式打造“泛在智慧课堂”是指图书馆将系统工具互相兼容,远程监控教学状况,管理师生互动。在每学期开学前,针对本科生,按照教务处安排的各类课程,图书馆负责准备电子化教学参考书,将教学大纲、教案、教参书,乃至作业、报告、笔记、学习心得等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学生利用PAD、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任何移动终端,能够随时、随地、随意地安排和参与课程学习,还可以方便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3.1.3 服务前移
高校图书馆正在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日益呈现出服务前移的趋势。不仅是学科服务前移到院系、专业课堂,其他服务也正在前移到学校的学生宿舍、银行、理发店等有等待时间的公共空间。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把信息素养教育前移到学校的迎新活动中,并逐步把更多的服务前移到更接近用户的公共空间。
3.1.4 智能化技术支撑服务
智能化技术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巨大变化,即使一些传统业务与智能化技术整合时也会给读者带来特别的体验和新的景象。在技术发展趋势中,移动计算、电子图书、开放报告、语义检索技术、体感技术以及简单的增强显示可视数据分析等技术和理念的运用,可以为图书馆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撑服务。
3.2 多元化空间的发展
建筑空间制约着资源的布局和流动,制约着设备类型的选择和性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它制约着服务创新的想象力。
3.2.1 文化植入
设计内涵丰富的文化景观,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彰显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是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的主旨。配合阅览室布局和公共空间,精心设计环境文化主题景观,营造出美轮美奂、寓意丰富的文化意境,给读者以文化熏陶及美的享受。
3.2.2 设计布局多元化
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除了提供基本的图书借还、纸本和数字资源整合等服务,还要为广大师生创设一个学习研讨的环境,要努力打造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空间,即信息资源空间、学习研究空间和文化艺术交流空间。其特征是:藏阅空间的比例发生逆转,纸质书刊大量进入密集书库,以更多更舒适便利的空间供读者使用,进行个人的或协同的学习和研究。读者在图书馆的任何地方,都能随手取阅书刊、操作屏幕,欣赏名画和艺术品,沉浸于信息、科技和艺术营造的文化空间。
3.2.3 触手可及、灵活感知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将提供全面智能的互联感知环境和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所谓感知,是我们去智慧感知用户的需求,拒绝个性化定制服务,将计算机网络和服务融入到学校各个应用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同。通过这样的智能感知,为学校师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4 结语
智慧图书馆可以带来更高的服务质量、更具吸引力的学习休闲环境和更高品质的管理。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新模式将提高广大师生和馆员学习和工作的自由度,提高时间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将推动高校图书馆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
[1]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2(12):2-7.
[2]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6).
[3]朱强.如何重新定义大学图书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N].图书馆报,2012-11-30(06).
[4]邱均平,李星星.关于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情报,2012(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