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与建议
2013-04-11贾茹袁茵
贾茹 袁茵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9)
识字教学是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聋校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关系到聋生以后阅读、思维的发展和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当前聋校的识字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许多义务教育九年级的学生,句子还写不通顺,写文章更是语句歧义,错字满篇。笔者认为这种现状与聋校低年级识字教学低效有很大的关系。聋生在识字初期就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越欠越多,阅读写作当然无从谈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聋校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值得广泛深思和探讨。
一、聋校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识字教学
聋校语言教学在聋教育界“手口之争”的深深影响下,聋校语文教师大都致力于口语教学法和手语教学法的研究,却忽略了如何兼取这两种体系的优势,提升聋校识字教学的效率。一部分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师认为识字教学很容易,教学过程无非就是讲解字音、字形、字义,书空,打手势语,最后书写的过程,教学方法也无非就是结合图片、实物,运用直观教学法,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研究教材、教法,轻视识字教学。而中、高年级的聋校语文老师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分析课文上,更不会把时间用来讲生字,认为那是低年级教师的任务。教师讲公开课,除了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不能回避识字教学,中、高年级的老师大都选择阅读课,认为只有阅读课才能更好的体现教学水平,课才能讲出深意讲出彩。事实是识字教学是学词识句,阅读写作的基础,不掌握汉字,谈不上阅读与写作?这些忽视识字教学的做法,使聋生字词基础薄弱,到了中高年级由于欠债太多,回生率高居不下,阅读困难,写作更是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聋生学习语文兴趣下降,成绩不良。
2.忽视聋生语音基础和认知发展规律
健听儿童从出生就在丰富的语言环境的刺激下,很自然就学会了发音,再逐步学习说话。而聋生入校前,只有一小部分聋童在聋儿语训班接受过语训,有发音训练的基础,大多数聋童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语训的,和健听儿童相比他们的语音基础薄弱,学习的负担也更重。他们不仅要从头开始练习发音,学习拼音,掌握字的音形义,并且要在三者之间建立联系。例如,学习“花”这个字,健听儿童入学前就已经掌握了“花“的音与义,并在音、义之间建立了联系,入学后他们学习的重点是记住”花“的字形,并在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但对聋生讲,不仅对“花”的音、形完全没有概念,对于“花”的字义,有时候也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而理解不好,更不用说让聋生在“花”的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了。可想而知,聋生要学会一个字,比健听儿童要多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行。聋生由于听力上的损失,生活学习常常是以手代口,以目代耳,课堂上通过看教师的口形感知字音,字形,通过打手势语理解字义,这无疑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一些聋校语文教师在低年级进行识字教学时,往往忽视聋生的语音基础,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字形的讲解上,而对于字义,认为低年级学习的汉字都比较简单,看图和实物都能理解,或者教师演示一下动作,简单讲解几句,再请学生来模仿一边就匆匆带过。这种忽视聋生最难掌握的字音和字义的识字教学,在当今聋校的语文课堂中并不少见。
3.不探究汉字的造字规律
一切文字的起源都是图画。[1]汉字也不例外,但随着汉字认知功能的演变和汉字方块化结构的需求,汉字逐渐成为抽象化的符号语言,尤其是在汉字隶变后,字形已不再是“图画”。在汉字的演化进程中,人们主要通过相似联想的方法完成了汉字的抽象化、符号化过程。由于相似联想的方法不同,也出现了不同的汉字构字规律。从汉朝起,逐步总结为“六书”造字法。一般来说,“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后两种造字法严格地说应该是用字的方法。许多聋校语文教师不清楚汉字的造字规律,也不学习研究,课上生硬的讲解汉字,课下布置学生反复抄写生字。在发现孩子频频出现错别字后,也不启发学生进行联想识记,还是让其抄写,几遍甚至几十遍,觉得抄写遍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聋生热衷于抄写生字,无论教师布置多少遍,他都能不打折扣的完成。可是一旦让他们合上书本,听写刚刚抄写过的生字,有相当一部分聋生的正确率只有20%-30%,可见他们的书写根本不经大脑思考。还有个别聋生抄写生字词时甚至把字词由又向左写,完全没有偏旁部首和词语不能颠倒的概念。
4.缺乏汉字文化的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而语文的人文性一部分又是从汉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中体现的。识字教学不光是教给聋生一种工具,还要激发聋生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聋校教师了解汉字的文化意蕴、能根据汉字的文化意蕴来讲解生字,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分析汉字结构上,让聋生通过汉字结构记住字形,而对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从不谈及。还有将本来应该整体体识记的象形文字,变成零碎的笔画,变成冰冷的部首,让聋生机械的识记。一个个饱含丰富民族文化的汉字被当做毫无感情的、仅仅用来记录语言的抽象符号来对待,这是“买椟还珠”。聋生对字形机械记忆,对字义理解流于表面,教学缺少内涵和生动性,效率自然底下。
二、提升聋校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策略
1.重视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聋生阅读写作学习的基础,聋校教师要改变观念,重视识字教学,帮助聋生学会汉字,尽早阅读,从书籍中吸收营养,增长知识,丰富见闻,为毕业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学校应该多组织教师进行识字教学的研讨学习,定期开展识字教学的观摩课,激发聋校教师识字教学的热情,探究识字教学的教材、教法,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学校还可以布置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撰写识字教学的反思日记,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有益的经验与不足,提升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结合聋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聋校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聋生的语音基础,并结合聋生认知规律进行识字教学。聋生入学时语音基础差异较大,应根据每个聋生的发音基础,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残余听力的聋生要求其大声读出来,无残余听力的聋生要求口形要正确。针对那些听力损失严重,错过了语言康复年龄的孩子要区别对待,不能牺牲他们的学习时间。对于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三个属性,聋校识字教学不仅要注意三者相结合的教学,而且要注意合理分配三者的教学时间,字音、字义是聋生识字的薄弱环节,教师要在字音、字义的教学上多下功夫,帮助聋生在字音方面和字形、字义之间建立起联系。
新课程标准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要求,聋校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多认少写,识写分开”,不仅可以降低聋生学习生字的难度,为聋生的识字学习减轻负担。而且可以防止“识”和“写”相互掣肘,让聋生尽早开始阅读。另外,汉字的笔画数与熟悉度也是影响聋生汉字识别的重要因素。冯建新,方俊明的研究认为,聋生的汉字教学应该以汉字笔画数较少的字的教学为主,对于一部分常用的、认识比较容易但写起来比较复杂的字,可以暂时要求聋生会认而不要求会写,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早展开阅读,另一方面在阅读中反复遇见这些字,也会增加对这些字的熟悉度,从而降低将来书写这些汉字时的难度。
3.灵活运用字理教学
当前聋校的识字教学,需加强字理教学。所谓“字理教学”是指“汉字在构造之时,其形体的拟构具有一定的理据”。[3]字理识字教学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据进行的识字教学。运用造字规律和理据来进行识字教学,自然能有效的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所以目前字理教学已在中小学的识字教学课上得到广泛运用。不要认为字理教学就是讲解古文字,那样会增加聋生的负担,偏离聋校识字教学的目标;也不要认为字理教学就是上图画课,认为所有汉字都是由图画演变的,从而背离汉字系统的科学性;更不要认为字理教学就是传授文字学理论,那样会降低聋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应该说字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识字方法,但并不是万能和唯一的识字教学方法。聋校语文识字教学应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将字理教学与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相结合。字理教学和其他识字方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能够讲解字理而且聋生也能接受的生字就采用字理教学的方法,不能讲解字理或虽然能讲解字理但聋生难以接受的生字就不要强解字理,而应该采用其他的识字教学方法。
4.探究汉字文化的意蕴,培养聋生审美能力
《趣味汉字字典》中提到:“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生动展现古人生活的风俗画,在这画卷里脉脉流淌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心理潜流”。[4]可见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是识字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作为肩负传承文化的识字教学课程一定要在聋生的内心深处烙上文化的印记。如“男”字的教学,上面一个“田”字,代表平整的土地、庄稼,庄稼要丰收人们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男性的辛勤劳动是至关重要的,于是“男”字就产生了,这也反映了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历史风貌。教师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使聋生了解了汉字背后的文化,更有利于激发聋生识字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热爱汉字的情感。聋校还可以开展书法教育。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也是我们民族深以为豪的艺术奇葩。中国书法艺术之美,体现在汉字线条的力度、节奏美;黑白、虚实艺术处理的章法美;结构灵活多变又和谐平衡的造型美;情感灌注的气韵美。[5]聋校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聋生在书法中体会汉字美,感受汉字美,并逐步培养聋生审美的意识和能力,美化心灵,愉悦精神,启迪智慧。
综上所述,目前聋校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还诸多问题,应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聋校教师要改变观念,重视识字教学;结合聋生语音基础和认知规律,灵活采用字理教学的方法,降低聋生识字的难度;不断探究汉字文化的意蕴,提高聋生审美素养,早日走出聋校识字教学低效的困境,提高聋校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质量,为今后聋生的阅读、写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吕叔湘.语文漫谈[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李运富.字理与字理教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6.
[4]王世伟.趣味汉字字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5.
[5]寇学臣,李健.艺术的审美特征[J].美与时代,200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