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2013-04-11汪光麒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民族资源

汪光麒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 400715)

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汪光麒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 400715)

为促进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开发,要建立民族氛围浓厚的教育环境,采取以地方、学校为主的开发模式,实施多形式多层次的民族文化课程,鼓励并培训教师参与民族课程资源开发,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策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长期历史变迁和特殊人文地理环境中所创造、传承和共享的民族文化资源极具民族特色,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倘若对其加以挖掘利用,纳入到现行学校课程中,将进一步丰富民族地区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有助于那些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盒传承。课题组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雷山县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创建民族氛围浓厚的教育环境

长久以来,汉文化一直作为我国主题文化并不断同化和融合个民族地区的文化和外来文化,民族群众对自己所属的少数民族的情感并不强烈,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珍视程度也不高。事实上,只有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很强烈的时候,才有足够的热爱本民族,充满激情的宣扬民族特色文化,这是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一个必要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民族特色教育环境的建设必不可少。第一,国家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要采取民族扶持政策[1]。在民族教育的培养目标上,要向民族地区倾斜,明确提出培养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型人才;在各级各类招生考试中,要体现出为民族地区培养定向的研究型人才的策略,要对有志向参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人给予适当的特殊照顾,以留住人才,培养高层次的建设者,扶持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在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中,要塑造少数民族文化健康向上的形象,以民族特色的歌舞、绘画、工艺、服饰等为突破点,积极主动地介绍民族文化,这是民族文化受社会尊重认同的必要前提。第二,树立民族特色的多元教育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这种文化的多元性也决定了我国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迫切性。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人居环境、人文生态等方面具有非比寻常的教育挖掘价值,民族地区选择教育发展道路时,必须依托自身的物质文化资源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而不是简单的照搬主流的汉家文化,倘若实行汉文化的霸权,必将导致文化的单一、同质化导致人们按照同样的思维方式和同样的文化模式行事,整个民族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将萎缩,走向封闭的死循环。在这个意义上,民族地区的教育必须体现民族特色,兼具本土精神和主流文化。

2 构建以地方、学校为主的多元开发模式

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是实现教育积极发展的前提,没有多元开发模式,就不大可能出现积极发展的态势。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构建可以根据地区情况、地方办学体制、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据实地建立多元开发模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完全不必要形成统一规格、统一形式、统一要求、统一内容2001年国家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从中可以看出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统统都是以东部地区中学为假设对象的,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我国地域分布和民族分布的多样化,国家重一体轻多元的政策是上位根源,因而处于下位的民族地区决不能采取重主流轻自我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特色的课程开发最终要落实到地方和校本课程上,开发的主体也在于地方和学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要打破传统的专家单一型开发模式,提倡以地区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教师、学生、社会多方面合作参与的多元开发模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承担起责任,提高积极性和自主性,做好对国家课程政策的相关补充,加大对民族课程研发者的扶持力度,为地方学校研发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资助。

3 实施多形式、多层次的民族文化课程教育

当前少数民族的教育大部分仍是以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为核心,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环节上,很少考虑民族地区社会的实际特点,忽略了学生的民族信仰和民族价值观,很少考虑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因而从方法上远离了教育自身的对象,不利于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也有悖于我国教育公平的宗旨。实施多形式、多层次的课程,一方面要保持本族群特色,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同外来文化交融,吸收改造其精华,促进民族文化课程的自主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3.1 课程的目标

现有的学科课程对民族性的渗入不够,因此,照搬东部发达地区的课程,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完全适应,也不能突出民族特色。在课程目标的选择上,要通过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培养拥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熟知民族习俗等传统知识,掌握民族特色文化的现代人才。

3.2 课程的内容结构

当前,民族地区学校几乎清一色使用固有的“全国统一九年制义务教材”,课堂内容高度统一。熟不知,苗族由于长期处于特殊的生存环境中,其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模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苗族别具一格的巫教文化、鼓社、议榔、理老等制度文化还有苗族人民的医药、历法,千姿百态的苗族歌谣、服饰都是丰富的课程素材。民族地区课程的内容,除了体现科学性、教育性外,更重要的是民族性,必须具有民族风俗、民族习惯,以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全就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因而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不应完全普及数理化等学科基础知识,要在此基础上,纳入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以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地区紧缺的人才的目的,在民族文化知识和学科基础知识二者之间达到动态的平衡。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行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制度,这种体制的建立为民族地区课程改革提供了课程空间和制度保障民族地区更应该借助此次机会,建构民族特色的课程体系。

3.3 教育方式方法

民族地区的教育方法既要汲取汉族为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教育方法的精华,更要考虑和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环境和本民族发展的需要,在立足于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考虑本民族学生的学习风格,运用与民族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经验相关的教学方法。首先,可采取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形式,让学生从民族自身生态环境生活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民族历史、语言、艺术等乡土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比如畜牧为主的民族就应该开设兽医、畜产品加工等专业,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操作中学习[2],其次,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民族地区教师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权,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将个别教学、双语教学、混合年龄教学等形式灵活运用,将正规教学和非正规教学结合起来,联系教育与民族本土生活实际,最后,可采取互动法、模拟法、田野法等方式,尝试改进民族课程的教育方法。如带领学生去苗族地区的历史遗址博物馆、陈列馆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融入民族特色文化氛围进行熏陶。

3.4 鼓励并培训教师参与民族课程资源开发

民族地区的教师长期活跃在教学一线,最了解学生和课程的需求,也是课程改革的动力资源,因而教师在民族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从事者、操作者、设计者[3],教师对多元文化课程持何种态度,亦或者说教师具备何种多元文化素养,将对课堂中民族文化课程的实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鼓励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地参与民族课程资源开发中来,让教师除了具备教书育人的品质外,更应该参与民族课程资源的开发,将教师的目光从复制东部课改经验拉回到开发民族课程资源上来。对教师开发民族课程资源的培训,首先要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让其对民族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

其次,要给予教师一定的专业支撑,各级各类教研部门对教师的实际开发进行积极的指导,利用工作之余集中教师进行进修学习、函授学习,及时的了解教师的想法,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最后,对那些在民族课程资源开发中做出一定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如增加工资等措施,这将是对教师个人极大的鼓舞,也是对教师付出辛勤劳动的肯定。

3.5 评价机制多元化

既然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在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方面,就应该考虑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教育目标、培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多元性,避免采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课程实施的质量,例如课堂面对面的口试、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都可以替代传统的封闭式考试来反映出学生的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课程的评价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能够考虑到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母语差异、学习环境差异等方面。要改变传统只重结果的一元评价观,对民族课程实施的效果而言,就要从传统的通过考试分数给学生分级转化为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好坏也应该由过去的指标项目评价转化为发展性评价,民族教师个人水平的评判标准也要适当参考教师为民族课程资源开发所做出的贡献。在教育评价机制的多元化建设过程中,当前的会考、高考制度也是一个重大的绊脚石,应该赋予民族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学校更多的自主评价权力,在民族地区当前的各级各类考试中加入民族特色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得民族文化课程在学校课程中得以落实,使得民族文化知识受到应有的尊重,体现独特的价值。

[1]赵兴明.论西部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C].//西南大学民族与心理研究中心.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0~104.

[2]靳玉乐.多元文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6.

[1]张延平.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点思考[J],教育教学探讨,2012,(06).

责任编辑:周哲良

G420

A

1672-2094(2013)03-0085-02

2013-03-26

汪光麒(1988-),男,安徽芜湖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民族资源
我们的民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资源回收
多元民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