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儿童诗歌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价值

2013-04-11杜春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儿童诗儿童文学儿歌

杜春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论儿童诗歌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价值

杜春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儿童诗歌包括儿童诗和儿歌。它们在对婴幼儿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引导少儿形成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思想情操;二是诱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少儿的创新意识;三是发展少儿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儿童诗歌;素质教育;做人教育;创新意识;艺术鉴赏力

儿童诗歌包括儿童诗和儿歌,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区别在于:儿歌在词语运用上将就自然顺口,且有“俗味”,而儿童诗遣词造句在晓畅浅白之中多一些“雅趣”;儿歌讲究韵律节奏,注重语音外在形式上的音乐感,人称“半格律诗”,而儿童诗可以更自由少拘束,韵美体现在诗意之中,人称“自由体”;儿歌追求幽默、机警和谐趣,而儿童诗更关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儿歌适宜于歌唱游戏,有娱乐和实用的特质,而儿童诗更适合吟诵听赏,讲求精神性的消遣。但这种区别是相对的,尤其是儿童诗和儿歌的创作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他们都是适合儿童接受的诗歌文体,同时问题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在创作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诗化的儿歌或歌化的儿童诗在对婴幼儿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引导少儿形成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思想情操,为少儿的做人教育奠定基础

一般来说,儿歌和儿童小诗在人的幼年教育阶段发挥着巨大的而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替代的作用。他们在内容上总是阐述初步的道德观念或讲述某些必要的知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就是对幼儿吃饭撒在桌上多而吃到嘴里很少的生活现象进行叙述,告诉孩子们“爱惜粮食”的道理,幼儿读后就深受影响,逐渐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又如张秋生的儿歌《半半歌》:“有个孩子叫半半,/起床已经七点半,//鞋子穿一半,/脸儿洗一半,早饭吃一半,课本带一半,上学路上半半跑,光着一只小脚板。”这首数数歌不仅以形象的诗句解释了“半数”这一抽象概念而且还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办事粗心大意的小“半半”,为这类孩子提供了一面镜子,对于少儿克服粗心大意的不良行为有帮助作用。还有巴尔托的《谢辽查做功课》这首诗,通过谢辽查在做功课的过程中一会儿跟电灯工人聊天,一会儿出去踢足球当守门员,一会儿去修飞机模型的叙述,委婉地讽喻了少儿身上普遍存在的自我控制力差的弱点,教育孩子要增强自我约束力。这对少儿读者的健康成长大有好处,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开端。由于这些道德观念与知识性教育都是寓于娱乐性与趣味性之中的,因而少儿读者很容易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

2 诱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少儿的创新意识

儿歌、儿童诗的创作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少儿读者置身于儿歌、儿童诗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中也会深受其五彩缤纷的想象所感染,其想象能力在情趣盎然、节拍明快、富于动感、色彩瑰丽的音乐图画中也会得到熏陶与提高。王泉根说:“儿童文学需要色彩美、音乐美,……只有色彩鲜明、画面生动的形象,才能使孩子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只有绘声绘色、悦耳和谐的的语言,才能使孩子全神贯注,激发想象。”这种能激发儿童想象的色彩美、音乐美语言美在儿童诗中很普遍。如晓莉的《三月》:“东风跳着跑着,︳给三月梳妆起来。‖梳呀梳呀,︳杨柳枝就一树一树的绿了。‖黄莺儿吹着口琴,︳把好听的歌送给三月。‖我们明媚的眼睛照到哪儿,︳哪儿的野花就明媚的盛开。”全诗通过“东风”为三月梳妆,梳得杨柳垂绿,再加上黄莺鸣叫的婉转清脆就共同构成三月万物复苏的交响曲,极富想象,诗中流淌着欢快的、明媚的动态美与音乐美。儿童读者在欣赏这些动态美与音乐美的意境中自然而然的想象飞扬,想象能力得到极大的熏染。又如金波的《湖》:“这里的风景最美:︳林中有池圆圆的湖水,︳它亮得像一面镜子,︳它绿得像块翡翠。︳微风吹过湖面,︳波纹一圈追着一圈,︳好像一张大唱片,在林中草地上旋转。‖你听,这里播放出—多么好听的音乐:︳蟋蟀弹琴,︳小鸟唱歌,︳啄木鸟敲着木鱼,︳嘟嘟嘟,嘟嘟嘟,︳青蛙打着小鼓,咯咯咯,咯咯咯,︳假日里,我们常坐在湖边,︳手里捧着野果,一面吃着野果,︳一面听着美妙的音乐。”在这里,诗人金波用如椽的画笔勾画出“圆圆的湖水”,“像面镜子”,“像块翡翠”的形象鲜明的画面,这“圆圆的湖水”微风轻拂、波纹微漾,还有蟋蟀的弹琴声,小鸟的歌唱声,啄木鸟的“嘟嘟嘟”声,小青蛙的“咯咯咯”声,共同演奏完成美妙动听的音乐。小读者欣赏这首诗,就完全置身于这种充满优美想象的意境之中,这对于他们的想象能力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熏染,进而对少儿的创新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发展少儿健康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儿童诗是具有启蒙性质的文学,是成人为吸引、提升婴幼儿、童年及少年文化素质,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创造潜力和创造精神的需要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它具有特殊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它的艺术追求是诗的意境美,而它的审美价值取向就在于少儿读者通过对意境美的欣赏而发展其审美意识上。

审美意境是抒情性儿童诗最主要的审美特征。审美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审美想象空间三种成分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形象系统。首先是情景交融,它是意境创造的表层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表征为审美对象的外部物象或艺术作品中的笔墨形象和语言构成的可见之象,也就是作品中对物象实体的再现部分。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全诗描写了一位儿童在鲜艳的春光里追赶黄蝶而又在黄色菜花中失却黄蝶踪迹美妙画卷,这幅画有儿童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组合而成的令人沉醉的画卷是可见之象,是诗中物象实体的再现部分,情与景相融相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次是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曰象,是较实的形象;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曰象外之象,是较虚的形象,这种象外之象具有一种神韵美。神韵美的特征表现为它有一种感人至深、绵绵不绝的味:看起来画面叠起,空灵飞动;听起来感情激荡,不能自已,品起来余香满口,滋味无穷;悟起来禅韵悠悠,尽得风流;咏起来淋漓酣畅浑然天成;觅起来似水中月,镜中花。它具有一种奇特的艺术魅力。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前两行状写一个作客他乡的人月夜思乡的情景,这是实景、实像;而后两行诗则虚写那个孤身远客凝望月光所产生的思乡情结,一个“思”字蕴含了无数不尽之意于言,更容易让读者产生遐想,这需要读者通过想象来完成。再次是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的审美想象空间是由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所诱发和开拓的,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初读似觉平淡,细读便觉诗中别有韵味,它的艺术魅力在于在行如流水的自然平易之中让读者感受到本诗存在着悠远深厚的审美想象空间,一句“花落知多少”令作者、读者感叹唏嘘。

儿童诗除了意境美少儿读者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有明显发展和提高外,还有语言美对少儿的影响也很大。首先是诗歌语言的简洁形象之美能给少儿读者提供一个学习精美语言表达的难得机会,能对对少儿的语言表达产生示范作用。如圣野的《欢迎小雨点》:“来一点,—不要太少。—来一点,—不要太多。—来一点,—小菌们撑着小伞等。—来一点,—荷叶站出水面来等。—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涡。—小野菊笑了,—一点敬一个礼。”全诗自然清新、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使读者从语言上获得了美的熏陶和享受。其次是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这是少儿感受美的魅力的重要方面。

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主要是通过外在的押韵和内在的节奏变化来完成,最容易感受的音乐美是通过押韵来完成的,如陈伯吹的儿歌《小宝宝要睡觉》:“风不吹,浪不高,—小小的船儿轻轻摇,—小宝宝啊要睡觉。‖风不吹,树不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宝宝啊快睡觉。‖风不吹,云不飘,—蓝色的天空静悄悄,—小宝宝啊妈妈睡一觉。”全诗共同押“ao”韵。其次是通过节奏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儿童诗的节奏有两类:一类是急吟式、快板式的节奏;另一类是歌吟式、抒情式的慢节奏。前者如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箩,后面跟着个老妖婆。老妖婆,心最毒,骗过唐僧和老猪。唐僧老猪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分不出,上了当,多亏老孙眼睛亮。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这种急吟式、快节奏儿歌,在朗诵时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和审美愉悦,以致产生精神上的陶醉,这种审美愉悦被称之为审美快感。而后者一般多带抒情色彩,它能把孩子带进一个宁静而幽远的梦境中。如黄庆云的《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这首儿歌节奏舒缓轻盈,一唱三叹,歌声悠扬婉转,能使孩子感到生活的甜蜜轻缓的音乐、活泼的节奏、反复的旋律、柔美的音调,能使孩子被其中的韵律美所陶醉。少儿的审美意识与艺术鉴赏力在诗歌的语言美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提高。

[1]陈洁,黄明超.儿童文学基础[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3.

[2]黄明超.儿童文学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杜春海.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周哲良

G40-012

A

1672-2094(2013)03-0108-02

2013-02-23

该文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儿童文学“分级阅读”对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影响研究》(编号:09SA07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杜春海(1964-),男,四川射洪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与儿童文学。

猜你喜欢

儿童诗儿童文学儿歌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