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使,便是恶魔
——略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
2013-04-11王光碧
王光碧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不是天使,便是恶魔
——略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
王光碧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四大悲剧。其中主要塑造了两类鲜明的女性形象:纯洁善良的“天使”和狠毒邪恶的“恶魔”,这两种女性虽然想努力超越自我,但在男权社会的领域中,她们注定成为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
女性;天使;恶魔;男权
莎士比亚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戏剧是16世纪英国文学的一个奇迹,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其剧作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复杂动人的人物形象和独特巧妙的艺术手法一直吸引着不同时代的读者。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他塑造了很多女性人物形象。但是,这些女性形象与之前的喜剧不同的是她们不再是剧中的主人公,而变成了男主人公的陪衬。笔者认为,莎士比亚塑造出了两种女性形象,一种是纯洁的天使形象,例如《哈姆莱特》中的奥菲利亚和《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李尔王》中的考狄利娅等,她们尊父从夫,她们集中了传统女性身上的所有美德,是天使的化身;另一种就是邪恶狠毒的恶魔形象,例如《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李尔王》中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哈姆莱特》中的乔特鲁德等,她们忘恩负义,水性杨花,野心勃勃,丝毫没有人性,并迷恋权钱,是恶魔的化身。本文就通过对这两种极端的女性形象的分析,进一步诠释了莎士比亚悲剧的悲剧性。
1 纯洁的天使
1.1 天真纯洁的奥菲利亚
《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是一首漂浮在梦幻中的甜蜜而忧伤的歌,是纯洁爱情的象征。她单纯美丽,但同时依赖、听从、胆小怕事、见识短等等特征又在她身上有所体现,具备古代社会地位低微的妇女所特有的性格特点。她太过于单纯,许多人情世故都不明白,许多应该关注的问题她都不去关注这一切都因它的单纯给抹杀了。她虽然很喜欢哈姆雷特,由于她单纯,当父亲、哥哥叫她不要去接近哈姆雷特时,她却听信于父亲、哥哥,竟对他们的话无丝毫怀疑。哥哥向她告别时,对她说了一番忠告的话,无非是要奥菲利娅戒惧,远离哈姆雷特,她听从了;父亲叫她不要跟哈姆雷特来往,她就乖乖地不跟他来往,父亲叫她拒绝哈姆雷特的礼物,她立刻把礼物退还了。后来父亲把她当作工具,以她来试探哈姆雷特,看哈姆雷特是真疯还是假疯,看他是否因她而疯,她仍然一切都听从父亲的安排。如果说以前父兄出于社会社会现实因素的考量而劝诫奥菲利娅,还可以理解为亲情的体现;那么,后来父亲要求她的试探,则完全是被利用。被自己深爱的深信不疑的父亲所利用。当这样一朵稚嫩的娇花面对现实的骄阳暴晒时,终于不可避免地走向精神崩溃的边沿。所以,最后当她所熟悉并信任的唯一的三个人——父亲、兄长、哈姆雷特,以不同的方式抛弃了她:父亲惨死、兄长远游、爱人发疯时,她的心智便陷入迷乱之中,她不明白父亲怎么会突然死亡,而凶手正是她深爱着的哈姆莱特。所有的亲人都远离了她,她完全陷入孤独之中,不知所措,她娇弱的灵魂受不了现实的打击,她的爱的理想幻灭了,精神因而陷入狂乱。最后,柔弱的她终于支持不住陷入疯狂中,依旧唱着那首古老的情歌,拿着编织的花环,溺亡于溪水之中。她的悲剧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龌龊与黑暗,也反映出当时女人的地位——娇艳、稚嫩、纯洁、无知、不问世事的奥菲利娅也不过是黑暗时代的陪葬品。
1.2 纯洁善良的考狄利娅
《李尔王》中的考狄利娅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她自始至终都生活在她自己的理想的世界里,以天真善良来对待邪恶的势力。李尔在退位之前,向三个女儿提出这样的要求:每个人都要表达对他的爱意,说得好,就可以得到一片广袤的土地;说得不好,则一无所有。在两个姐姐极尽华丽之词藻来表达对父亲的孝顺后,考狄利亚对父亲说道:“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要是我有一天出嫁了,那接受我的忠诚的誓约的丈夫将要得到我的一半爱,我的一半的关心和责任,假如我只爱我的父亲,我一定不会像我的两个姐姐一样再去嫁人的。”她想当孝顺女儿,但又认为应做贤淑妻子,所以,她还要把一半的爱付予自己未来的丈夫。如此朴实无华的话语表现了她对父亲发自内心最深沉诚挚的爱。可这样的真爱却被昏庸的父亲视为不孝不敬,考狄利娅从此彻底失宠。她被剥夺王位继承权,又失去了全部土地、财产,连父女关系都被李尔轻率地断绝了。面对着如此不幸的人生遭遇,考狄利娅并没有怨恨自己的父亲,而是一如既往地把对他的爱深埋心底,挥泪告别父亲,远嫁法兰西而去。在离开皇宫时,还告诫两位姐姐要善待父亲。她从来没有太多的申辩机会,她在剧中的作用只不过是为了剧情的发展而存在。当父亲陷入灾难时,她不计前嫌,宽恕过错,全力救助父亲,我们看到了考狄利亚的仁慈并且不惧战争的精神,可她最终也献出了生命。考狄利娅身上表现了人性光明的一面,人性最本质的一面,但同时她又是生活中的弱者,她单纯、理解力不够、缺乏成熟,她的悲剧结局是令人同情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考狄里娅是纯洁与善良的象征。
1.3 贤淑美丽的苔丝狄梦娜
《奥赛罗》中苔丝狄梦娜是一个美丽纯洁的女性,笔墨的赞美写不尽她的好处,就连奥塞罗自己也称:“我的妻子貌美多姿,爱好交际,口才敏慧,能歌善舞,弹得一手好琴,但对于一个贤淑的她,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美妙的外饰。”她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清楚地向父亲表示她要按着自己的意愿选择爱人和婚姻,私自嫁给了强壮的摩尔人,爱是她生命的源头,使她的存在获得真正的价值;反抗使这种价值得以实现。但是奥赛罗却轻信了依阿古的谗言,把妻子与别人通奸的谣言信以为真,他连一点给苔丝狄德蒙娜辩解的机会都没给,在晚上残忍杀害了她。她死于自己心爱的人手中,但至死都没有怪罪她“仁慈的夫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的天性的宽恕,这固然是坚贞和勇敢的爱情的表现,但我们却可以从中感到惨痛的象征性的启示即纯洁的美被原始的邪恶力量无缘无故地摧毁。苔丝狄梦娜,一方面美丽、勇敢、善良,敢于向传统宣战,富有人文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在婚后她又变成一切服从丈夫意志的贤妻良母。在谩骂、侮辱、被打,甚至被掐死之时,仍逆来顺受,俯首忍让,摆脱不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在我看来,苔丝德梦娜并非天生屈从、驯顺的女人,而是逐渐变成的,由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与权威所转化而成的,而她化为天使的历程则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恶意驯服。她的悲剧实际上就是社会观念、习俗逐步渗透从而导致自身反抗力逐步消退,自信逐步瓦解的结果。苔丝狄蒙娜成为了奸诈邪恶的牺牲品。
从这几个女性人物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奥菲利亚和苔丝狄蒙娜、考狄利亚那样的女性,漂亮、善良,富有纯洁的道德,可她们都是短命的,她们的善良纯洁换不来社会对她们的尊重和相应的地位。她们的命运都要受男权意识的控制。她们没有过多的话语权,就连自己的生死都要寄托在男人霸权下。这些善良的女性就这样被男性的专制和社会的黑暗腐败压制着,或许,死亡才是对她们真正的解脱。
2 狠毒邪恶的恶魔
除了纯洁天使的代表外,莎士比亚剧作中还有一群典型的女性人物—那就是狠毒邪恶的恶魔,这些坏女人与天使派女性正好相反,强势、罪恶、贪婪、淫欲等一些低俗词语是对她们的最佳形容。
2.1 “超级女巫”——麦克白夫人
麦克白夫人是莎翁在《麦克白》塑造的恶女人的典型,她被歌德称作为“超级女巫”。她具有强烈的对权力的贪欲,为了“永远掌握君临万民的无上权威”,她推动麦克白走向弑君的道路,她残忍冷酷到没有一点点人性,当麦克白面对一系列阴谋想要退缩的时候,她鼓动说,她曾经哺育过婴儿,知道怎样爱抚自己的孩子,但只要她像麦克白那样发过誓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乳头从婴儿无牙的嫩嘴里拔出来,砸碎他的脑袋-——这正是她灭绝人性的狠毒心肠的表白。看到麦克白还在正义与邪恶的中间摇摆不定的时候,麦克白夫人又嘲笑他不够男人:“是男子汉就应当敢作敢为;要是你敢做一个比你更伟大的人物,那才更是一个男子汉。”最终,麦克白被完全拉到了邪恶的道路上,理智早已被麦克白夫人的话语给催眠了。甚至在行凶后,她还能泰然说出这样的话“我的双手跟你同样颜色了,可是我的心却羞于像你这样惨白。”于是,一个活生生的“女巫”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而最终,她所犯的罪象梦靥一样压在她的心上,以致得了梦游症,疯癫而死。最后还是邓肯的儿子拯救了国家,让生活恢复了平静。虽然麦克白夫人在舞台上暂时被给予了一点表现的机会和一点可怜的话语权,但那只不过是用来展示她的野心、邪恶,狠毒,以及她的惨无人道,只不过是为了给世人树起一面镜子,敲响警钟,让世人警惕。
2.2 冷酷残忍的高纳里尔和里根
高纳里尔和里根是莎翁在《李尔王》中塑造的邪恶女性的典型。她们冷酷、残忍、虚伪、自私。她们卑鄙的欺骗了她们的父亲,从父亲那里抢来了整个国家的统治权。一旦她们掌握了大权,就将一切伦理道德抛在了脑后,显露出了她们恶魔的一面,不仅将她们的父亲抛弃了,还将他扔在了荒郊野外,在暴风骤雨下不管父亲的死活,最后,将父亲打入了大牢。她们两个人不仅对自己的父亲非常的恶毒,对待自己的妹妹更是如此,她们将自己的亲妹妹考狄利亚残忍的杀害,对待自己的丈夫更是毫无忠心。两人在共同对付自己的父亲的时候形如同盟,但是一旦二人,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就会反目成仇人,两人同时喜欢上了埃德蒙,两人开始了斗争,最终高纳里尔毒死了自己的妹妹里根,自己也绝望自杀。二人作恶多端,这种结局早已注定。
2.3 “情欲的奴隶”——乔特鲁德
《哈姆莱特》中的乔特鲁德是一个意识薄弱、操守不坚的懦弱女性形象。她不知道克劳狄斯是毒死老王的凶手,因而在“让淫邪冲没了心窍”情况下,做了“情欲的奴隶”。乔特鲁德虽然背弃了丈夫,可还没有失掉对哈姆雷特的母爱。剧中细致地表现了她和克劳狄斯对哈姆雷特的不同态度。第三幕第四场她受到哈姆雷特的严厉谴责,语言的利剑似乎劈开了她的心,她回答得很巧妙动听。但在雷欧提斯的威逼下,她最先为奸王辩护,也就等于出卖了儿子。当她误饮奸王为哈姆雷特备下的毒酒之时才醒悟到克劳狄斯的阴谋诡计是何等的阴险毒辣!深受欺骗的屈辱令她痛苦绝望,可惜为时已晚。荒淫糊涂而又可怜可悲的乔特鲁德从开始到死亡都是陷入男人的利用和控制中,她重新嫁人被视作荒淫乱伦,反过来说,她为老国王守寡一辈子就是遵守妇道,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好坏全凭男人的权威来决定,乔特鲁德是被封建伦理利用了的悲剧人物。
从这几个悲剧中的恶魔女性,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她们暂时超越甚至控制了男性,但是她们最后为自己的恶毒付出了更巨大的代价,与男性的权威相比,她们只是微不足道的渺小人物,对整个局势的发展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相反最后总是被男权势力磨灭,腐蚀她们的棱角,侵蚀她们的心灵,夺取她们的生命。
3 结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在悲剧中塑造了“天使”与“恶魔”两种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完全意识不到自己被男性控制的命运,所以她们盲目的挣脱一个圈套,却又落入另一个圈套,这也是她们被人控制、利用、抗争无力,命运悲惨的深刻根源而莎士比亚正式通过这些天使或者恶魔的女性形象,从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反映出那个黑暗、龌龊时代的特点,进而加深了作品的悲剧性。
[1]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四种[M].卞之琳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86.
[2]杨岂深.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3]王佐良,何其莘.美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周哲良
I106.3
A
1672-2094(2013)03-0039-03
2013-04-18
王光碧(1969-),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