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思考
2013-04-11刘冠婵冯磊磊
刘冠婵,冯磊磊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思考
刘冠婵,冯磊磊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持怀疑态度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原因,当前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中存在问题及现代大众传媒的误导。据此,应当引导大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应重视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问题,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加强现代大众传媒的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推进现代大众传媒发展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唯此,才能促进当代大学生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形成和树立。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理想信仰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只有真正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起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不断克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困难和挫折,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当前很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信服、不热衷,甚至排斥,以致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这就需要我们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期更加有效地对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进而对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积极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时代要求的,然而,随着文化多元化和个体多样性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开始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导致在很多大学生中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产生。在大学生中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原因,也有高校在理想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有现代大众传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只有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进而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足、兴趣不高,甚至有厌恶的情绪,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不一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和解读,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而且,列宁也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时,就会失去活力,成为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了。但在现实社会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比社会主义国家要高,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典型代表—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上世纪末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似乎宣示着社会主义的“不成功”。这些现实状况的存在,使得很多大学生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发展趋势产生怀疑,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太强,增加了大学生的认知难度,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它是由众多学科门类所汇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称得上是博大精深。而当代众多大学生对理论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理论大都不感兴趣,一是感觉枯燥无味,二是感觉晦涩难懂,由此导致众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排斥。他们对新发明、新产品、新事物颇感兴趣,对纯理论性的东西却往往提不起兴趣,这的确是我们今后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应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中存在问题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理想信仰教育的主要场所,担负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中却存在问题,对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一,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理想信仰的教育和引导,对理想信仰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把大学生的理想信仰问题完全归结于大学生个人,大学生信什么、不信什么,完全由自己决定,缺乏对大学生理想信仰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从而出现大学生理想信仰的自由化和多元化。在这些自由化和多元化的理想信仰中,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落后的,大学生理想信仰的这种自由化和多元化,若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最终会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弱化,从而产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第二,高校理想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离。当前高校理想信仰教育(如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理论性太强,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会一味地强调理论高度,使内容显得空洞无力,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离。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陈旧,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教师单纯以课堂讲授的形式将教育内容灌输给大学生,学生被动地吸收,难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崇高理想信仰的培养。
第三,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存在差异。当前许多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不高,有些教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没有雄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背景,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分析水平不高,这就会导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出现理论与现实相脱节,有理讲不清、有理讲不透的现象。更有甚者,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讲不出理、没有理讲的现象。另外,也有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持怀疑态度,不认同、不信服,可想而知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这也势必会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和树立。
(三)现代大众传媒的误导
大众传媒是人们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一种载体,包括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书籍、网络、手机、通讯卫星等,大众传媒已成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大学生在利用大众传媒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信息的误导和侵蚀,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和集团通过大众媒介向大学生传播各种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信息,这些信息所包含的消极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滑坡。现代大众传媒的高度开放化和自由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一些大学生自身道德意识下降,道德责任观念模糊。近年来大学生利用大众传媒传播的不良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例子屡屡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由此可见,现代大众传媒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道德上和法律上的缺陷和不足,对大学生崇高理想信仰的形成和树立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一些不甚高雅的综艺节目、电视节目通过网络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如“超级女声”、“快乐男生”等节目,使得大学生浮躁不安、急功近利,不注重自身的丰富和提高;还有一些大学生更是受节目明星迅速蹿红成名的误导,用各种极其低劣的手段如捏造事实、暴露隐私等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所谓的“名气”,幻想一夜爆红、迅速成名。在这些节目中所传递出的非主流价值观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在不同程度上误导部分大学生,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重大偏离,从而削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和方法
(一)引导大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仰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他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它,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必须彻底清除对马克思主义各种教条式的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错误的附加成分,因为这是目前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两大障碍。由于受“左”的或“右”的等不正确思想的影响,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混乱。例如,马克思主义原本是依靠科学真理为自己开拓道路,并经过历史的选择而在人类思想园地中取得崇高地位的学说,现在却被认为是只依靠枪杆子,依靠国家机器强加于人的学说。这种严重的颠倒,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然颠倒,如果不加以纠正,就谈不上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更谈不上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就要摒除这两大障碍,真正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同时,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读现实问题,并用以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此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还要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运用生动有趣的现实实例全方位、多层次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趣味性。
(二)应重视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问题,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高校领导应当对大学生的理想信仰教育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将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积极鼓励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和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开展定期的调查研究,真正做到客观评价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鼓励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另外,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丰富充实理想信仰教育的内容,将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出新的需要、新的理论,不断丰富充实高校理想信仰教育内容。同时,要变革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仅仅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大学生灌输理想信仰教育内容,要将课堂拓展到社会、拓展到自然,增加大学生与社会和自然接触的机会,使大学生在自然中接受熏陶,在社会中接受锻炼,在实践体验中增强树立崇高理想信仰的自觉性。另外,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背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真正成为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领路人。
(三)加强现代大众传媒的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推进现代大众传媒发展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大学生在利用现代大众传媒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误导和毒害,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推进现代大众传媒发展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具体说来,可以从两方面来加强和推进。首先,要加强现代大众传媒的道德建设。要积极构建符合现代大众传媒发展特点的道德文化,提高现代大众传媒参与者和使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利用大众传媒传递健康向上信息、抵制不良落后信息的自觉性,从而达到净化传媒环境、促进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仰的目的。其次,要加强现代大众传媒的法制建设,推进现代大众传媒发展的法制化进程。要严格规范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程序,严格筛选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内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催人奋进、促人发展的信息的传播,对那些扰乱社会秩序、毒害大学生心灵的信息坚决抵制,对那些恶意传播各种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个人或集团,一经发现,严厉惩处,绝不姑息。通过法律的威慑力来减少和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扩散,从而推进现代大众传媒发展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道德手段和法制手段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进现代大众传媒发展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传媒环境,从而有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形成和树立。
[1]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M].西安: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
[2]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孙慧玲,张应杭.困惑与思考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热点问题探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闫丽君)
G641
A
1008—6153(2013)02—0147—03
2013-03-18
刘冠婵(1989-),女,山西曲沃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读研究生。冯磊磊(1987-),男,山东东营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