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消防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3-04-11胡学妮
胡学妮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研究生队,河北 廊坊065000)
社区消防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胡学妮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研究生队,河北 廊坊065000)
社区消防存在用电、用气、装修、消防设施及水源、电梯、地下室、社区单位、值班和巡视等八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由消防警力不足、居民消防意识和能力薄弱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要从严格审核监督,强化自觉意识,提高自救能力等方面确保社区消防安全。
社区;消防;安全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生活和居住的主要场所,是承接全方位社会变迁的整合框架[1]。近年来,几起重大社区消防安全事故,导致居民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如何加强和改进社区消防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社区消防工作的主要问题
社区消防工作涉及到居民生活的多个领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电气安全问题
电气火灾是电气安全最主要问题,是近年来影响社区消防安全最主要的因素。电气火灾通常包含漏电火灾、短路火灾、过负荷火灾、接触电阻过大火灾等几类。以2010年为例,全国全年发生火灾总计132497起,其中由于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达41237,占火灾总量比例高达31.1%。[2]
(二)燃气安全问题
天然气是居民普遍使用的燃料。但是,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也给社区消防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居民使用燃气不当而导致燃气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彻底用尽燃气罐中的余气,把燃气罐置于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的危险做法依然存在;冬季在门窗关闭情况下使用天然气、蜂窝煤、无烟煤等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三)装修问题
一些社区业主单纯考虑审美或者自身需要,随意改变住房建筑结构,有的业主甚至不惜破坏承重墙和承重梁;有的业主在装修时使用了大量可燃性或易燃性材料;有的给所有窗户加上了牢固的防护栏;还有的顶层住户在天台加盖简易房。这些因素都给社区消防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
(四)消防设施、通道及水源问题
消防设施、通道以及水源保障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火灾事故发生时救援工作能否顺利高效地展开。1.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一是质量差,一些社区配置的消防产品质量较差甚至有假冒伪劣产品;二是规格和型号不配套导致火灾发生时不能够正常使用;三是灭火器、屋顶水箱、水带、消火栓、消防水池、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设施没有按照相关规定配置齐全。2.消防通道问题。在消防通道上设置路障,小摊点、商贩占用消防通道,给救援时人员疏散和消防车辆通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3.消防水源问题。一是水源管理不善,平时随意使用消防用水;二是应保持储水的设施水量储备不足;三是消防水压不够。
(五)电梯问题
电梯是现代社区一个重要标志。同时,电梯问题也是社区消防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置问题。一些居民由于缺乏基本常识,在电梯发生故障时往往不能够理智冷静地处置,会采取强制开门等不当行为,不仅不利于救援工作开展,反而会把原本并不严重的事故恶化。二是缺乏对电梯有效监管,不能正确使用、维护电梯安全。三是客梯货梯混用。客梯和货梯的安全规范标准和承重极限存在差异,客货梯混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六)地下室问题
地下室是消防监督容易忽略的部位。地下室一般采光和通风条件差、防火分区面积较大、物资堆放较多、且对外出口较少。目前,在较大城市,地下室作为住房出租的现象比较普遍。居住在地下室的居民在地下室使用电、气,容易发生消防安全事故。
(七)社区单位问题
较大社区一般都有幼儿园、超市、各类摊点甚至有小型公司、工厂和作坊等。在社区内的单位不利于公安消防部门有效监管,容易产生监管盲区。
(八)值班和巡视问题
坚持值班和巡视制度是社区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做好值班和巡视,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在火灾初期扑灭火灾。一些社区消防安全值班员和巡逻人员不能很好地坚持值班和巡视制度,存在消防控制室无人值班、值班人员麻痹大意、心存侥幸,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巡视制度不落实,存在或少巡视、不巡视等问题。
二、社区消防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公安消防部队警力有限
公安消防部队警力不足是制约社区消防工作的客观原因。加强对社区消防的监管是公安消防部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但公安消防部队警力毕竟很有限。以四川省某地级市为例,该市消防支队仅有现役消防官兵267名,而该市有1区6县,近700万人口。消防员和居民比例约为1:26217,远低于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1:1000的标准。公安消防部队不仅需要参与灭火作战、防火监督等工作,还要参与各类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尤其是将社会救助纳入公安消防部队职责范围以后,社会救助等任务极大地占用了消防警力。以2010年为例,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全年出警共计58.9万起(含虚警),其中社会救助14.8万起,占总出警量的25.1%。[3]公安消防机构监管的重点单位通常有宾馆、饭店、歌舞厅、商场、网吧、酒吧等,对社区消防监管的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采取“政府领导、依靠社区力量”的管理模式。自我监管必然存在自我约束不严格的情况,导致了社区消防隐患长期存在且得不到及时整改。
(二)社区居民缺乏基本的消防意识和技能
社区居民消防意识和技能缺乏是影响社区消防隐患最主要因素。造成社区居民消防意识和技能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区人口构成情况上看,很多居民都是近年来在城镇化过程中从农村涌入城市的,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消防意识相对缺乏。另一方面,社区青年人在工作日都外出上班,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人和儿童作为留守人群,在消防意识和技能上比较欠缺。从居民个人素质方面看,一些居民只顾自身利益,不顾消防安全,不明白一己之私会给整个社区消防带来巨大安全隐患,酿成大祸才追悔莫及。由于缺乏消防避险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不能理智冷静地面对问题,容易造成更大程度的损失。
(三)物业管理不能履职尽责
物业管理是社区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一些社区物管人员却不能坚持履职尽责。主要表现在不能很好地坚持值班、巡防等制度。主要原因一是物管人员心存侥幸心理。很多物管人员在长期工作过程中没有遇上一次火灾,容易产生“无火可防”的错误观念。二是职业懈怠。物管工作工资低,劳动量大,费时费力。物管队伍多由离退休人员、待业青年等组成。日常繁杂的工作容易导致物管人员对消防工作懈怠。
三、改进社区消防工作的主要对策
加强和改进社区消防工作是保护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
(一)从严审核监督,加强教育指导
首先要从严审核验收。公安消防部门是对社区进行监督、审核的主要机构。严密细致的审核验收是社区消防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必须严格审核验收,从源头上遏制火灾隐患。其次要加强宣传培训。社区消防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一方面必须深入社区开展消防知识宣讲活动,另一方面加强对社区消防安全责任人的培训和指导。同时,要把消防警力逐步向社区倾斜。消防警力有限和社区消防工作需要消防部队支持,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社区发生消防事故,有时比酒店、商场等重点单位损失更加惨重、伤亡人员更多。因此,在当前消防警力短期内不能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应该适当探寻消防警力逐步向社区倾斜的机制。
(二)凝聚全民力量,共建消防安全
人民群众是社区消防工作的力量来源和依靠。打赢社区消防这场保卫战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首先要充分发挥派出所、居委会的作用。派出所、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公安消防部门依靠与居民的密切关系,对辖区进行积极宣传和有效监管。同时要依靠社区群众的力量,在居民自愿的基础上自行组建消防巡逻队,争取复退消防官兵参与其中或给予指导。可以安装信息化的火灾视频监控系统,改变单纯“人防”模式,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还要争取媒体单位的支持,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是居民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播放消防安全教育片、消防事故警示片等方式提高公民消防意识、普及公民消防安全知识。
(三)强化自觉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强化自觉意识,提高自救能力是确保社区消防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只有加强居民自觉意识,提高居民防灾减灾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消防问题。以学雷锋活动、建军节、国庆节等节假日为契机,组织官兵深入社区向居民开展消防知识宣讲活动,使人民群众明白社区消防工作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争取其对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深入的宣讲活动提高居民的防火防灾意识,尽量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居民使用、鉴别、保养消防器材的基本技能;组织居民、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参与消防模拟演练,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技能。
[1]吴国林.长治久安之路——社区消防建设透视[J].河南消防,2003 (5).
[2]起火原因情况表.中国消防年鉴2011[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305.
[3]2010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接警出动情况.中国消防年鉴2011 [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375.
D631.6
A
1673―2391(2013)08―0142―02
2013-06-12 责任编校:郑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