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型的社会因素分析

2013-04-11袁飞飞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小学化子女幼儿园

袁飞飞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学部,安徽亳州,236800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顽疾。早在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的《会议纪要》中,就明确指出“要防止和克服婴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成人化”。这表明,当时的幼儿园教育就已经有较为突出的“小学化”现象了。事实上,最初的幼儿教育,尤其是发端期的幼儿教育多多少少都具有小学化特点。陈鹤琴等人就曾经对这一现象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可以说陈鹤琴的单元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就是在对具有浓重的小学化、成人化教育的批判和反思中发展起来的[1]。目前,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暂且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概而言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在幼儿园阶段教授小学课程,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它属于一种超前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的误区之一。”[2]4从长远角度看,这种超前的拔苗助长式的做法,无论是对幼儿的生理发育还是对幼儿的心理成长都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是众多学者对其深恶痛绝的重要原因。然而,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近些年来更是愈演愈烈。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没有明确导致此现象形成的原因,因此,也就没有办法对症下药。

1 成因分析

1.1 政治因素

1.1.1 国家财政投入政策影响:学前教育长期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一直不够。虽然最近两年大有改观,但以往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造成的问题仍然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优质示范幼儿园数量不足,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优质办学资源不均衡直接导致了两种现象出现,其一是家长不得不让子女上一些缺少科学办园思想的幼儿园;其二是没有优质示范幼儿园的示范和带动,一些幼儿园不知道如何进行“幼儿园式”教育。这两种现象都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1.1.2 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度过于集中

自20世纪70年代国家执行计划生育制度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幅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控制,人口素质也得到有效的提升。不过,随着子女数量的减少,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度也逐渐趋于集中。在以往的多生子女家庭中,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度相对来说较为分散,对子女是否成才及其成才的程度也多持“顺其自然”的心态;同时,家长对子女成才的期望也会受家庭实际经济条件的制约,如果提供的教育资金较少,家长对子女在教育上的受益期望值也会相应降低。而在如今的双生或者独生子女家庭中,伴随着家长教育意识的逐渐浓厚以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期望值、教育投资值以及子女在教育上的受益期望值也大幅提升,为“超前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心理温床。

1.1.3 应试教育机制影响:应试压力下移

在我国,应试教育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基本模式,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以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在我国现阶段人口众多、平均教育资金投入短缺以及就业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应试教育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然而,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造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的形成,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在这种应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3]教授幼儿小学化知识、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出幼儿园升小学考试题等行为皆体现着浓厚的应试化教育气息。

1.1.4 中小学教师下放政策影响:中小学式教育下放

由于人力资源的投入长期不足,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而另一方面,中小学的教师资源却明显富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了“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的策略。毋庸置疑,这条政策在有效缓解幼儿园教师严重不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彰显了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不过,在实际践行文件精神的过程中,“如果转岗的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数学教师过多,再加上培训不到位的话,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4]。

1.1.5 幼小衔接制度影响:幼小衔接不紧密

“我们经常说的‘幼小衔接’也应该是‘小幼衔接’,不只是要求幼儿园衔接小学,向小学看齐,还应该要求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向幼儿园看齐。”[5]然而,“与幼儿园教师相比,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和小学间交流、合作的热情不及幼儿园教师。”[6]幼小衔接不紧密使得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沟通不畅,对彼此的工作也缺乏深层次的了解。一部分小学尤其是知名小学,把一年级的课程设置得比较难,甚至在招生时发布“幼升小”试题;家长为了使孩子顺利入学,就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化的知识,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和升温。

1.2 经济因素

1.2.1 市场经济影响:竞争日趋激烈

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与计划经济相对应。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把一切市场资源和产品交给市场进行分配,市场经济促使了激烈竞争局面的出现,也加速了铁饭碗时代的过去和合同制时代的到来,而这些现象也给有“铁饭碗”情节、把“铁饭碗”当做终极追求目标的家长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心理不安全感。许多家长为了能让子女在未来能拥有一个稳定的“铁饭碗”,不惜让子女提前起跑,以便占据市场先机。“其实,每一位正常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得轻松、快乐,但是他们自身的经历以及当今社会的各方面现实状况,使这些父母不得不做一些有违自己心愿的事。”[2]33

1.2.2 市场化改革影响:简易私立园丛生

21世纪初,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企事业单位逐渐被剥离了社会功能,于是纷纷精简机构,导致大量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公办性质的幼儿园被关闭和改制,数量迅速减少;与此同时,民办幼儿园却在迅速增多。许多以营利为基本目的的民办园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办园资金投入微薄,导致园所硬性基础设施简陋,教师保教水平不高。为了吸引生源,他们或被动迎合或主动诱导,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噱头,提前教授幼儿小学化的知识,藉以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面对这种不利的竞争局面,“一些有规模的、办园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在正常教育活动之外,增加了知识性的教育内容,将幼儿教育拖向‘小学化’的泥潭”[3]。

1.3 文化因素

1.3.1 传统人才观影响: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传统人才观的典型代表,也是影响家长育儿观形成的重要观点。如今,这句意欲劝诫众人“学无止境”的箴言渐渐演变成了“学习好了才能做官”的口号;而另一方面,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官本位”价值观在许多家长心中仍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因此,在许多家长看来,让子女更早会写一些字词句、更早会背一些古诗词、更早会做一些加减乘除的题目,就可能帮助他们更早、更好地踏上仕途,成为人上人。

1.3.2 传统儿童观影响:儿童是成人的依附品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轻视,儿童的生活总是以一种依附于成人、从属于成人、围绕成人运转的方式而存在。”[9]在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子女早日成才等殷切心理的期盼下,这种传统的儿童观在当下的突出表现形式就是,父母和其他成人总会有意无意地忽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提前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

1.3.3 传统交往观影响:爱面子

爱面子是中国人的显著性格特征之一。“在中国,面子曾经是‘中国精神的纲领’。我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先生将面子、命运、恩典看成是统治中国的三大女神。”[10]这种传统的爱面子心理也体现在一部分家长身上。如果别人的子女在幼儿园阶段就提前学会了小学的知识,这些家长就会觉得自己脸面无光、是做家长的失职,势必奋起而直追之。造成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推入揠苗助长式的教育中。

1.3.4 传统教育观影响:以知识为中心

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张以课程为中心,它在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方面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虽然赫尔巴特也强调了“多方面兴趣”的重要,然而在后期的实践中,他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以及“课本中心”的三中心论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师不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不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而轻视其兴趣的培养等局面的出现。反映到学前教育领域,就是把学前教育变为简单的智力开发,在幼儿园阶段就提前教授幼儿小学化的知识。

2 解决建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这就为如何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施“正常化”的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事实上,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是一项综合性和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长时期的共同努力。针对其形成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2.1 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2.1.1 加大资金以及人员投入

在资金投入方面,要依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的精神,积极敦促各省市改造、扩建园所,着力打造优质公办示范园——尤其是普惠性幼儿园,提供游戏化教学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园所。另外,在当前民办幼儿园数量占据我国幼儿园总数半壁江山的情况下,还要大力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转型成普惠性幼儿园,在用地、师资建设和培养、减免税收等方面对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园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在人员投入方面,既要重视提升职前培养质量,又要加大职后培训力度。一方面,在扩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同时,督促各高校把好质量培养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保教思想;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行幼儿教师国家培养计划,并且逐步扩大培训范围,力争多吸纳农村幼儿园教师;同时,积极鼓励其他形式职后培训的开展,以便引导教师领会幼教法规精神,掌握幼儿园“游戏教学法”真谛,避免出现隐性小学化现象。

2.1.2 加强政策监管

首先,加强幼小衔接工作。鉴于当下存在的幼儿园以及小学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上缺乏沟通这一情况,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敦促幼儿园和小学制定衔接方案、明确双方的角色和任务、密切双方联系。其次,规范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小学和幼儿园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出现的前沿阵地,因此,一定要规范小学以及幼儿园的办学行为。幼儿园方面,要加强对简易私立园的管理,在园所条件、班额大小、教师持证上岗、科学保教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小学方面,则要从防止小学要求学前儿童进行入学前考试方面入手,对过快教授一年级知识、发布“幼升小”试题的小学都要加以整顿。

2.1.3 加强媒体宣传

首先,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游戏化”教学的益处。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力量,结合“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以地方高校和社区为依托,定期向社会宣传科学保教思想,帮助社会大众尤其是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的生长以及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区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明确对学前儿童实施“游戏化”教学的益处以及实施“小学化”教学的危害;其次,树立榜样示范。在帮助大众了解“小学化”危害的同时,对于实施“游戏化”教学的优秀园所和教师,政府应当加以褒奖、积极宣传,为其他园所树立榜样示范。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园所掌握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方法,更好地为幼儿提供真正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

2.2 幼儿园:树立科学的保教思想

2.2.1 树立科学发展观

作为对幼儿实施科学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应当树立起以质量求生存的长远发展观,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化教学”塑造园所形象,吸引家长和幼儿的参与。为此,幼儿园应当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基础技能,努力打造一支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当重视团体的力量,组建学习科研团队,定期组织起来集中学习国家的政策文件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取本地区优质示范园的办学经验,结合本园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课程教学计划。

2.2.2 变迎合为引导

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幼儿园应该树立自己的办园准则,一味地迎合家长需要只会降低自身在家长心中的权威性,把幼儿园往科学规范的道路上越推越远。如果出现家长要求提前教授幼儿小学化知识的情况,幼儿园可以采取三步策略进行处理:第一步要明晰家长提出这种要求的真正原因。总的来说,缺乏对幼儿园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了解是家长要求提前教授小学化知识的根本原因。“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11]第二步要清楚提出这种要求的家长有多少。幼儿园可以通过分发问卷或者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了解家长中要求教授小学化知识的家长有几成以及其中态度坚决者所占的比重,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第三步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处理。幼儿园要坚持用“潜移默化”的原则对家长进行引导,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专家座谈会,实施个别交流以及颁发宣传画册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了解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真谛及其教育成效,进而明白小学化教学的危害,树立正确的育儿思想。

2.3 家庭:形成科学的育儿观

面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幼儿教育“小学化”之风,家长应该克服焦躁的心态,不要因为爱面子、随大流或者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硬性嫁接到子女身上,而把子女推向揠苗助长式教育的泥潭。幼儿的成长有其自身的正常规律,对于他们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幼儿做游戏不是“瞎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除了智力的发展外,更有坚强意志、美好品德、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健康情绪的养成。同时,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幼儿的潜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掘。而幼儿园正是帮助幼儿更好游戏、更好学习的场所。因此,家长应该理性地看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为子女选择坚持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支持幼儿园的正确决策,共同抵制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

3 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有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消除这一不良现象,还幼儿教师的真谛,需要幼儿园、家庭以及以政府为代表的社区的共同努力,三方应该共同合作,一起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生态的教育和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小学化”现象透视[J].幼儿教育,2011(10):6-7

[2]张云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以吉林省部分幼儿园调查为个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06:2

[3]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64-167

[4]杨翠美.农村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淮北市渠沟镇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145-148

[5]杨宁.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2(3):1

[6]武晓楠,严冷.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入学准备观的研究[J].幼儿教育,2011(3):36-40

[7]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9):10-11

[8]燕良轼. 论中国人的面子心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6):119-126

[9]白燕.由一个案例简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J].天津教育,2012(4):27-28

猜你喜欢

小学化子女幼儿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爱“上”幼儿园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