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子思想对中职德育实践的启示

2013-04-11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实践者墨子道德

高 俊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信息电子系,江苏 扬州 225127)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在先秦时与儒家思想并称当时的显学,《韩非子·显学》称:“世之显学,儒墨也。”墨子很重视德育,不仅仅体现在一般的说教上,而更重于实践中提升个人道德水平。墨子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修身》)。这对于现在中职德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墨子“实”的思想对中职德育实践目标的启示

《墨子·经说上》中有“实:其志、气之见也,使人如己,不若金声玉服。”说的是:实,应是人在志气方面表现如其实,许诺的愿望能使之实现,证明其言行一致,不能像金声玉服那样只是外部的装饰。墨子这种重“实”的思想反映的是一种朴素的实践论,和孔子提倡“述而不作”不同,讲究“述而尚行”即勤劳苦干,强调实践。墨子认为“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公孟》),他反对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言义而弗行,是犯明也”(《墨子·鲁问》)。他反对那些口头上夸夸其谈而行动上却不实行的人。墨子这种务“实”的思想尤其体现在对劳动的肯定上,他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墨子认为生产劳动是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同时墨子对社会实践者的要求很高,他认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应是“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尚贤上》)。这是墨子对劳动者能力水平的要求,是成为一个兼士的必备条件。

墨子这种务“实”的思想对当代中职德育实践的目标给出了明确的启发,杜绝在中职德育实践过程中走过场、重形式、轻实际效果的弊病。德育的实践性是由道德的本质决定的。按照康德的理解,道德虽然是一种理性,但它是一种“实践理性”,而不是“纯粹理性”[1]205。德育实践是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一定课时内的劳动,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劳动观点,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这种德育实践不应只是简单的、机械的体力劳动,而应是全方面的德育实践。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即墨子所说的“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人,因此,培养多才多艺、多技能的实用人才是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也是中职德育实践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墨子这种重“实”的思想对当代中职德育实践目标的启发是明确的。

二、墨子“兼爱”思想对中职德育实践组织的启示

“兼爱”是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它贯穿于整个墨子理论。“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也。”(《墨子·兼爱中》)要解决不相爱的问题,就是兼爱。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唯一希望。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2]16。

在现代中职德育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高。诚然,德育实践与理论教学应该是相互补充。实践教学应和理论教学一样,面向整个学生群体。但由于种种原因,德育实践只能涉及一部分学生,许多学生根本无法顾及,这种参与度不高的状况使得德育实践失去了应有的广泛性的意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进行德育实践时,对什么样的学生进行实践做了有意识的挑选。在挑选学生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一定的偏见,而这种偏见反过来,又深深伤害了一些同学的心灵。不少学生在过往的学生时代,可以说并没有体会到多少成功的乐趣,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课基础也比较薄弱,并且大多受到负面的评价比较多,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在旁人眼里是不守规矩的人,常常会受到各种训斥和处罚,对道德说教不感兴趣甚至反感。这就需要教育者在组织德育实践过程中,要具备墨子的“兼爱”思想,而不能厚此薄彼,“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挑剔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了吹毛求疵谴责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了爱惜这个世界……”[3]125对于许多中职学生而言,如果这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平等的教育环境,学生就会失去对德育实践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尊和自信的缺失,在思想深处,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者李威德认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均能实现平等沟通,有利于将自己的德育信息直接传播给全体学生,同时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又能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4]489。墨子的教育对象是全民的,“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徙步之士”(《墨子·鲁问》),在墨子眼里,没有王公大人和匹夫徙步之士的区别,他提出的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闪烁着人人平等的思想。

三、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思想对中职德育实践环境的启示

墨子在《所染》中指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己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人的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墨子对环境与育人关系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这比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有了很大进步,同时他否定了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思想。墨子用大量事实证明,舜、禹、汤、武王之所以贤良,是由于他们都染于贤臣良相。相反,桀、纣、厉、幽等受到佞臣的影响,才使得国破身亡,下场可悲。

环境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接受有着巨大的影响。优良的外部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德育的进展。中职学生面对外部的环境,主要有三大空间——家庭、学校和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5]92。因此,中职学生不只是这些环境的被动影响者,还可以通过德育实践去参与到美好环境的塑造当中去。在这种接受环境的影响与创造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实践参与度,同时也可以加深同学对道德之美的感知。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充分展示他们才华。一方面可以让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置身于优雅整洁的环境当中,对自身素质修养的提升起到促进的作用。

四、墨子“志不强者智不达”思想对中职德育实践持续性的启示

在德育实践过程中,贵在坚持,德育实践不能机械地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而任意中断,实践者需要坚强的毅力进行自律,不断地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自己约束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德育实践者稳定的道德品性。《墨子·修身》一节中提到“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家学派能工巧匠很多,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并以“苦行”著称于世。墨子本人“枯槁不舍”“突不暇黔”、“生也勤,死也薄”,他的弟子和整个的墨家学派也同样苦行不倦,形成了鲜明实践的特色[6]252。以至于后人在评价墨子时,有感慨墨子的要求难以达到,庄子在《天下篇》中评论“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南宋朱熹:“不尽人情而难行”。墨子述而尚行的观念就是要勤劳务实的发展,扎扎实实地推行工作,墨家这种坚持苦行实践,正是区别于其他学派的重要风格体现。在现代,中职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其中缺少毅力,做事缺乏恒心,不能持之以恒是比较常见的缺点,要改变这种不足,墨子这种苦行毅力也是值得中职德育实践者所借鉴的。因此,在德育实践的组织过程中,要注意德育实践要有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计划,而不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要真正实现德育实践对中职生优良品格塑造的效果,还必须要求德育实践常抓不懈,并将这种实践融合到中职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到时时刻刻以德化人。

通过对墨子思想的学习,我们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墨家理论充满了实践的思想,这对中职德育实践者有很好的启示。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每个中职生都担负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任务,要把每个中职学生培养成一个既有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劳动者,是件艰巨的任务,但这又事关国家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真学习和挖掘墨子的德育实践方法,将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衔接,对于中职德育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范树成.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童恒萍.墨学精神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韩传信.德育原理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4] 鲁 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任守景.墨子研究论丛(九)[C].济南:山东齐鲁书社,2010.

猜你喜欢

实践者墨子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努力做ICC OPINION的实践者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自然小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周鹏
“墨子号”与墨子
新媒体对音乐实践者主体性的重构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做“守纪律、讲规矩”的坚定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