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的问题解读与对策探究
2013-04-11杨丽媛
杨丽媛
(西南大学 教务处,重庆 北碚 400715)
高校教育管理的问题解读与对策探究
杨丽媛
(西南大学 教务处,重庆 北碚 400715)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管理资源配置不均衡,二是教育管理模式存在弊端,三是教育管理的主客体缺乏互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改进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一是要深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为教育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增强教育管理的“硬”实力;二是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加强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变教育管理“软”部分为硬保障;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确立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高校;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重要的意义。但是,受不良社会风气和高校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不合理的现象。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在认真梳理并深刻剖析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更具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对策。
一、高校教育管理的问题解读
(一)教育管理资源配置不均衡
教育管理是学校领导根据一定的原理,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因素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更好更快地实现学校预定目标。因此,任何一种学校管理方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管理资源这一“硬件”基础之上进行的。离开了这一资源基础,任何的管理手段都难以实施,任何的目标都将变得空洞。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于教育的投入。国家对重点高校和非重点高校的财政投入不均衡的政策,直接导致了“211”、“985”高校获得了更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而一般的普通高校则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科研仪器设备紧张、学生宿舍条件差、授课教室紧缺、图书资料缺失或陈旧等。同时由于东部和中西部的区域经济的不均衡性,地方财政对高校支持的不均衡性,更加剧了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发展的不均衡性。此外,由于高校扩招现象的持续,我国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师生比例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办学质量。
(二)教育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我国高校现存的教育管理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科层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所创立的。科层制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其特征主要包括: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权等级、严格的规则、照章办事、量才用人和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并划分等级,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等。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也体现出了一些优点,如:学校组织分工明确、追求效率、照章办事、理性化程度高等。但这种管理模式的消极作用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过分强调老师和学生对领导的服从,造成学生和老师主动性、创造性的下降;工作僵化,不能很好的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形式主义作风、官僚主义习气也在高校中出现;教师之间、教师和管理领导之间关系冷漠等。除此之外,该管理模式最大的消极作用是可能会导致学校管理与教学脱节、与学生身心发展脱节、与外界社会环境脱节,如果不能对管理过程的僵化及时作出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效果,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管理的主客体缺乏互动
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作为教育管理的客体存在着的。学校管理资源的运用、目标的制定、管理活动的实施都是围绕这两个群体进行的。因此,教育管理的评价优劣很大程度上是以教育管理中针对教师和学生所进行的活动为标准的。
教师作为教育管理领导者和学生之间的连接者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人们普遍开始追求金钱、效率。这些不良习气也渗入了高校。一些高校老师无心教学和科研本职工作,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校外的兼职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不能否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我们教育管理人员管理失位存在很大关系。另一方面,高校中一些教师待遇偏低、东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收入不均衡性也同样影响到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教育管理的另一重要客体是学生,学生管理工作成败的好坏甚至是评价教育管理工作的决定性因素。1990年国家教委第一次以“学生管理”为关键词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指出学生管理就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的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还是一种“旧”的管理体制,学校是主动的教育者、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这种管理体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高校教育管理的另一指向性是学生就业。近年来,高校扩招等诸多原因影响到学生就业,增加了就业压力。此外,由于受家庭、学校和其他一些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校园心理咨询治疗室也亟待建立。
教师和学生关系层面的问题是,在一些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他们仍然是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仍然处在教师作为“说教者”,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的层面,他们相互对立,关系疏远、冷漠,沟通甚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管理活动的质量。
二、改进高校教育管理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担负着为我国现代建设提供着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任。由于我国教育管理存在着“硬件”、“软件”等诸多问题,这大大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应在协调好教育管理资源的同时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并且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使我国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硬件”更硬,“软件”不软,教育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高等教育事业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深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为教育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增强教育管理的“硬”实力
1.政府在高等教育中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好市场、学校、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体制使得政府由计划经济体制中计划管理角色变成宏观调控者。政府从许多经济社会事务中分离了出来,同时也给予各种市场主体更多的自主性。高等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市场资源,也应当符合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一般特征,应该让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政府则应重新定位角色,发挥好宏观调控者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为其提供一个好的制度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准入机制,完善市场资源进入高等教育的规则,同时也应该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并且针对市场失灵等现象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调节和控制。针对高校办学资源不足的现象,政府还应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政策,以集中更多的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来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
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做好教育规划,控制教育拨款权。政府应根据相应的实际调查和专家评估等,编制好高等教育指导性规划,用以指导和帮助高校自身处理好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政府还应该控制好对高校的教育拨款,改变以往的单纯按照学校规模大小、学生人数等量化拨款的方式,引入绩效预算管理的运行机制,将财政拨款和学校的若干绩效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使用效率挂钩。[2]
2.学校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该完善资源运行和监督机制
高校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该完善自身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一方面,应该明确学校各个机构的职责,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节省教育行政成本。另一方面,高校应该为市场资源进入高等教育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吸引社会资源进入高校。[4]例如,针对学校宿舍不足的现象,学校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将学校宿舍的运营权利交由投资主体,一定年限后,将宿舍所有权与使用权再转交学校,这样既解决了高校宿舍紧缺问题,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收益。此外,高校还应该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会等团体的监督作用,防止一些权利过分膨胀,防止一些人为自己谋取私利。
(二)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加强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变教育管理“软”部分为硬保障
1.充分发挥教授治校的管理方式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教授治校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学校评议会、教授会、校务会等机构均由教授互选产生,如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二是教授在评议会、学科会议等学校决策与管理机构中占多数,如慕尼黑大学;三是学院一级设立教授会,实行教授管理,如日本大学体制。[3]教授参加高校教育管理可以让学校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各个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学校的审议决策机构。
2.将高年级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吸收到教育管理队伍中
高年级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本身就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在学校各项实践过程中历练出了一定的实践和管理能力,同时自身又处在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比较了解。因此,可以在没有硕士、博士授予点的学校设置高年级带低年级的辅导员职务,在有硕士、博士点的学校设置硕士带本科生,博士带硕士的辅导员职务。这样的工作形式,不仅能够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增加助学、助教、助研岗位,为学生实践创造更好的学校平台,有助于对兼职辅导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
3.加强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国家对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育管理人才队伍显得尤为迫切。从理论层面来看,需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经验,以及他们的新模式、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以及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发展适合自身的教育管理理论,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从实践层面来看,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应该建立教育管理培训基地,根据经济、社会形式变化、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促进教育管理者实践经验提升。从个人层面来看,教育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善于总结自身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同时向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学习经验,结合个人的特点,发展和改进工作方法,使自身教育管理工作更具专业化水平。[5]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确立教师主人翁地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立教师主人翁地位
大学教师,尤其是学术能力强、教学能力强的大学教师是评价一个大学是否为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一个大学办学精神、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为此,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放到重要地位。首先,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在工作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在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人格提升,以学生为本,不断激励学生进步,因为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所起到的作用比任何书本的作用都更大。其次,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建立合理的教师保障激励制度,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为教学、科研解决后顾之忧。再次,应完善教师聘任制度,防止高校“近亲繁殖”现象,同时积极开展高校间、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性化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学生来展开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样性,在工作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者。要在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首先,应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育管理中压制学生个性、强调教师绝对权威的做法,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适时放下老师的架子同学生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从而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其次,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大学生群体特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此,一方面要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进行自我排解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每一个学习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讲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个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让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最后,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对当前经济、社会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招生,调整院系的招生规模和招生比例,减少教育资源浪费、学科分布失衡现象,让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在当今社会有用武之地,真正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 吴正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6.
[2] 岳 武.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41-42.
[3] 陈宏刚.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0(1):194-196.
[4] 唐华生.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6):33-77.
[5] 李永梅.“质量工程”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4):143-146.
[责任编辑邓杰]
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nEducationManagementinUniversities
YANG Li-yuan
(Teaching Affairs Management Office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
At present, three problems of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are obvious in China universities, namely, one is the unbalance distribution of the management resource, two is the faulty of management mode and three is the lack of mutual 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Faced with the new situation,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hould be reformed.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resource distribution must be deepened to supply the support of substance and enrich the “hard” power. The patter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changed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talent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soft” part into the efficient one. The idea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People first”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host status of teachers and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iversities;education management; problems;countermeasure
2013-06-18
西南大学第三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识教育课运行现状与改革研究”(2009JY098)
杨丽媛(1980—),女,江苏徐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G647
A
1674-5248(2013)06-0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