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面临的危机与出路

2013-04-11史君坡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师资学科院校

史君坡,刘 卓

(石家庄学院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5)

近年来,大量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或合并成为综合型发展的本科院校。在这类地方所属本科院校中,教师教育专业占有相当分量,但学校总的发展方向是多学科的综合型大学。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其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而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也是题中之义。当前,旧的师范教育体系已经解体,新的教师教育体系尚未完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危机。同时,危机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受招生、就业、教师资格证书等政策改革和高校综合化发展的影响,教师教育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处在不断被边缘化的位置;另一方面,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国际共识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需求也为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危机

(一)政策改革对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教师教育实施统招统分的免费教育政策,吸引了不少优秀学生投身基础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教育实施收取学费、双向选择就业的政策,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政策优势没有了。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各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不断将教师教育专业挤向边缘。

其次,国家鼓励综合型大学培养师资,并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不再自动获得教师资格,而是和非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一样,需要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专业教育未能得到认可。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需要参加教师教育的专业培训,而只需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这一政策某种程度上对教师教育专业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第三,教师招聘制度改革滞后,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受众多限制,导致生源不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根据非正式的调查与座谈发现,教师教育专业有超过四成的学生是调剂生,被动选择了教师教育专业,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有做教师的意向。在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地区,中小学校师资编制缺口小,容纳就业量十分有限,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想进入中小学就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在较偏远的欠发达地区,教师需求量虽然大,但是学生的就业动力不足。

(二)高校综合化发展对教师教育专业的影响

地方本科院校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育学校,而是朝多学科、综合型大学的方向发展。过去,师范专科学校就是为培养师资而存在的,学校的办学思路、资源配置、社会合作等都是为教师培养这一中心任务服务的。而在综合型大学发展方向下,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多元化专业发展格局。在这一格局中,教师教育虽然因其为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服务而占有一席之地,但已然失去了过去的中心地位。由于新上专业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教师教育专业作为传统专业基本处在一种被忽视的自由存在状态,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科教育分散在各个院系,难以形成教师教育的合力。随着新上专业的增加,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教育专业按照不同学科方向被动地分散在各个院系,变成学科教育的“孤岛”。这些专业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科知识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由所在院系负责完成;教育类专业方向课程,即教育学相关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则是由教育学院(系)公共课教师负责讲授。这些专业方向课程集中在第五和第六学期,且大部分是大班集体授课。这种将学科课程与教育学课程简单相加的教师教育模式,没有考虑与当下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接轨问题,学生与未来就业的环境需要完全脱轨。在这种简单叠加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几乎不可能将三年级的教育学类课程与前面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在入学的前二年学习和其他非教师教育专业相同的课程,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被培养成一名教师,这种自觉意识的缺乏对教师的培养或许是致命的危害。

第二,专业师资缺乏,教师教育专业研究深度不够。地方本科院校大力提倡服务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各院系根据新上专业的需要重点引进师资,相对而言,对教师教育专业师资的引进重视不够。尤其突出的是各专业的学科教学法课程几乎找不到合格的授课教师,专业所在院系认为学科教学法课程属于教育学类课程,教师应该由教育系来安排;而教育系觉得在师资编制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为某个专业引进一位“公共课”教师有点浪费,况且这门课将面临十来个专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提倡把教师教育作为专业化的教育来研究,并注重不同学科教师培养的核心知识内容的研究,无异于痴人说梦。

第三,实践教学投入不够,学生能力培养不足。教育教学实践是培养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教育教学的实践,所有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教育系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上投入相对较多,问题是,实习学校往往会提出让有学科基础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来实习教学,但是教育系没有这样的学生,所以大多是教育见习与教学观摩。有些院系也会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联系实习学校,但是每个院系也只能提供一个学科的实习生,有时候并不能满足实习学校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实习资源的浪费。而更多的院系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联系学校实习,教学实习变成了自习或者放假。实践教学缺乏有力的保障直接导致学生教学能力的严重不足,在就业时必将处于劣势。

二、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机遇

(一)教师专业化成为共识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国际教育思潮,并已经形成共识,教师教育作为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途径,逐渐替代了师范教育的提法。教师教育首先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认为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师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化的教育,将教师的职业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终身教育的理念对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进行整体设计。教师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跳出了师范教育塑造“人之模范”的程式化范围,并逐步确立不同阶段教师教育的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师专业化为教师专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资格认证应在建立专业教育与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育与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终身的专业发展,确保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有效性。目前,脱离了专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只是转型时期的暂时政策,存在一定的瑕疵,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深入,这一政策必将作出调整,教师教育专业将大有用武之地。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Shulman)针对美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教 学 内 容 知 识 ”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的概念,开启了教师教育知识体系的研究。简单说,PCK是“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融合,其核心在于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将学科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知识。此后,很多学者对PCK理论不断丰富和充实,探索其内涵、特征、结构、形成过程以及教师教学实践中的体现。[1]以围绕PCK建立起的教师教育知识体系为基础逐渐构建起教师教育专业学科,确立了教师教育的专业教育地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旭东提出专业教育应该在专业学院里建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学科,并通过专业教授来创造和传播专业知识。[2]

在地方本科院校建立专业学院即教师教育学院,完成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面临的巨大机遇。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学科,教师教育专业正大有可为。

(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的专业教育未能得到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的教师教育严重脱离了基础教育实践,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从课程目标、结构、标准、教学、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比如,基础教育中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权限,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课程权,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问题需要新探索,高等院校需要探索未来教师的培养模式,这为实力较弱的地方本科院校提供了后来居上的机会。同时,基础教育改革也对在职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地方基础学校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给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提供了用武之地。总之,地方本科院校要贴近地方基础教育,了解基础教育的需求,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就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全面对接基础教育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来完成。一方面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需求,培养基础教育需要的师资;另一方面从基础教育实践中探索、发展教师教育的专业知识,完善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分散在不同院系的学科教育专业教师不足以完成这一使命,这种局面不利于教师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实现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对接。因此,成立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融为一体的教师教育学院也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学院发展的可能路径

尽管教师专业化为教师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基础教育改革也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但在地方本科院校建立教师教育学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创造性地解决许多问题。

第一,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学院要明确目标,不可贪大求全,应该注重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尤其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方向。这需要对现存的众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学科教育进行调整,对于师资不足、需求不旺、与主要发展目标相差太远的学科教育要果断停办,集中精力发展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形成优势和特色。

教师教育专业化需要打破过去的层级制度。过去师范教育形成了层级化的教育模式,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具有中师学历;初中教师由高等专科学校或师范学院的专科教育培养,具有大专学历;高中教师由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这种层级化教育模式对学生启蒙阶段的教育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小学教育,有着不同于中学、大学等阶段的特殊性质,绝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深浅上的差异。教师专业化意味着不同阶段的教师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各自形成不同的专业领域,也都需要不同的教师学位,并非小学教育就要比高中教育学位层次低。

第二,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学院的办学要面向基础教育学校全面开放。在过去封闭的高等院校中,由于缺乏与基础教育学校的沟通交流,教师教育缺乏对服务对象的了解和对基础教育变革需求的敏感性,导致教师教育自说自话,失去活力。全面开放意味着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学院与基础教育学校要在师资、资源、知识等领域全面合作。

第三,创新招生机制,提高教师培养效率。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来源要考虑现实的需要,也要考虑教师职业的需要。针对偏远地区师资缺乏的现实,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招收定向生,既可以解决这些地区的师资需求,又可以免除学生的就业之忧。

结合近些年来教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对招生和教学作深入的探讨。比如,有学者提出中师教育的消失事实上降低了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4],中师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教学技能、基础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才能。教师教育大学化之后,不再注重这些才能的培养,即使有对这些才能的培养,由于高中毕业生的可塑性较初中毕业生要差许多,也很难取得原来的教学效果。高中教育虽然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但由于太过注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是否可以考虑在教师教育学院招收初中起点的六年制本科生,培养全面发展、思维活跃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和学前教师。

第四,教师教育学院要把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结合起来。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教师教育包含了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三个阶段。为教师终身教育服务,教师教育学院就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教师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把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

[1]高芹.PCK:教师知识从“缺失的范式”到价值回归[J].教育学刊,2011,(7):54-56.

[2]朱旭东.专业化视野中大学化教师教育的十大观点 [J].教师教育研究,2005,(1):3-9.

[3]刘恩允.教师教育学院:师范院校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的策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渠道打通、融合,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5]331-334略构想[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2):13-16.

[4]顾明远.谈谈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走向 [J].求是,2008,(7):53-55.

[5]刘婕,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师资学科院校
【学科新书导览】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超学科”来啦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