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论文的社会调查方法审视
2013-04-11黄薇薇张海敏
黄薇薇,张海敏
(1.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福建三明365004;2.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论文的社会调查方法审视
黄薇薇1,张海敏2
(1.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福建三明365004;2.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在604篇使用了社会调查方法的我国民族音乐学方向的硕士学位论文样本中,其社会调查主要以描述性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定性研究为主,定向调查为主要的调查形式。与此同时,样本论文也存在缺乏解释性研究和混合研究、不重视选题的可行性与合适性、没有采用最佳工作方式进行田野调查、双视角研究法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以及田野报告的表述形式极少使用双窗口阐释法等问题。
民族音乐学;社会调查方法;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调查是从事调查研究的最主要方式,是有别于文献研究与实验研究的一种更多地到实地、到现场的一种研究方式。[1](P16)民族音乐学是通过田野工作研究音乐及其所处文化环境共生关系的科学[2](P13),显然,民族音乐学研究所使用的田野工作法即实地调查法就是社会调查方法的一种。由此可见,社会调查方法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而我国尚未有对社会调查方法在民族音乐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回顾和深入剖析的文章,以致学术界缺乏对我国民族音乐学中社会调查方法使用现状的了解,这有可能会阻碍社会调查方法在民族音乐学中得到更深入的应用和发展。
民族音乐学一直是我国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通过对使用了社会调查方法的民族音乐学方向的硕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样本论文”)的社会调查方法使用情况进行反复分析和推敲,总结其使用社会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不仅对于提高我国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调查研究水平和硕士论文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我国民族音乐学社会调查研究的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样本分布
本研究将样本论文设定为至少使用了田野工作法去研究各种形式现实音乐及其发展规律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论文。从中国知网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搜索近十年(2002-2011年)的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截至2011年12月,共查阅到5885篇),逐篇浏览论文,重点阅读“封面”、“中文摘要”、“前言”或“绪论”以及论文中含有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等内容的部分,最终得到调查样本604篇。统计发现,样本论文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55所高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可反映和代表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调查基本状况和研究水平。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类型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从研究的深度来说,调查研究可分为描述性与解释性研究两种类型。本研究将样本论文分为解释性和描述性两大类,再将解释性论文按其研究模式不同分为三小类:第一类是有明确的研究假设和完整的理论验证,明确说明了以某种科学理论为指导,并且将理论和假说作为调查研究各方面的主线的论文(没有);第二类是没有研究假设,但有明确的理论验证并且调查研究是在明确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论文(27篇);第三类是没有研究假设并隐含了理论验证,但从调查论文内容和行文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某种理论原则和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利用调查数据在验证某种理论的论文(64篇)。调查发现,样本论文绝大多数是描述性研究(513篇,占84.93%),解释性研究很少(91篇,占15.07%),样本论文的研究类型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说明样本论文存在着重描述轻解释的现象。解释性研究能对社会现象及问题的根源和后果进行深层次地研究,是提升调查研究质量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社会科学的许多研究都采用解释性调查研究的方式[1](P82),解释性研究是社会调查中最值得提倡的研究类型。因此,样本论文研究类型存在的巨大反差充分揭示了在我国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调查中解释性研究的开展有待加强。
解释性研究的第一类研究模式其研究主题鲜明、假说明确、指标具体、逻辑分析清晰,研究结论来自对假说的验证,能达到较高的理论概括程度。这类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其研究风格应该值得倡导。[3](P38)但调查发现,在样本论文中却没有第一类研究模式的解释性研究,这可能与我国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对解释性研究这种深层次的调查研究模式了解还不够深入有关,而这也是造成样本论文存在重描述轻解释现象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在我国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调查中不仅应加强解释性研究的开展,还应更多地倡导其进行有明确研究假设和完整理论验证的解释性研究。
(二)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
调查发现,样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580篇,占96.03%),对其他种类音乐的研究较少(混合音乐占10篇、城市音乐占8篇、其他音乐占6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关注我国音乐现实问题。众所周知,保护音乐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十年来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音乐现实问题之一,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给予了高度关注,希望通过社会调查探寻其兴衰根源,为保护这些音乐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客观条件的限制。从客观上讲,我国音乐学硕士研究生难得有机会出国做田野调查工作,对外文化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限制,如到国外进行社会调查的样本论文只有2篇。三是我国民族音乐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还无法把握民族音乐学发展的时代脉搏,如近二十年来混合音乐成为学术热点,以及城市音乐人类学的崛起,这两个领域的音乐应该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以其为研究对象的样本论文为数极少(18篇,占2.98%)。四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界自我封闭思想残余的影响,“以为研究中国音乐便是民族音乐学的目的”[4](P56)。
有学者认为:民族音乐学若想在21世纪取得更大的进展,必须扩大研究范围,并且对过去的作法有所检讨。[5](P56)因此,未来我国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应当不仅仅关注中国传统音乐,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尽可能地扩大研究范围,如更多地把研究视野投向我国的混合音乐、城市音乐等领域或者利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与国外交流、合作的逐步加强而适度留意外国音乐文化。
(三)研究方式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混合研究
社会调查据其使用的研究方式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考虑,可以分为问卷调查(定量研究为主)、实地研究(定性研究为主)和混合调查。[1](P28)调查发现,样本论文绝大多数是只采用田野工作法进行的定性研究(564篇,占93.38%),而结合了问卷调查法的混合调查研究明显缺乏(40篇,占6.62%)。一般认为定量研究是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式,定性研究是民族音乐学母体学科民族学的主要研究方式,而现代田野工作已经使这两个学科在方法上实现了互相借鉴、交流和分享。因此,在民族音乐学的实际运用中在方法上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是可行的。[6](P32)
民族音乐学研究着重思考的是音乐及其现象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定性研究主要通过访谈与观察记录等来收集音乐及其现象的经验材料,并主要运用综合、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形象思维和归纳推理,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和探寻音乐及其现象的“为什么”;而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对音乐及其现象进行测量、计算,将其诸要素予以量化,并主要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抽象思维和演绎推理,从微观上透视和说明其究竟“是什么”。因此,在民族音乐学调查研究中把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混合研究,正好能发挥两种方法各自的长处和互补作用。此外,在音乐学领域,从定性研究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性研究是新的研究取向[7](P130),包容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混合方法研究正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方向。[8](P39)因此,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把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极为必要的,应大力提倡进行混合研究。
(四)不重视选题的可行性与合适性
选题的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而合适性指的是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调查表明,大多数样本论文都不重视选题的可行性与合适性问题。从可行性来看,一个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研究者,如果选择一个以少数民族成员为调查对象的调查课题,显然是不可行的。[9](P27)而132篇由未表明民族身份的研究生完成的以少数民族或客家音乐艺术为调查对象的样本论文中,仅有17篇(占12.88%)表明所调查的是家乡的少数民族或客家音乐艺术,熟悉该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完成另外115篇论文的研究生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所选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就无从考究了。从合适性来看,“在可能的条件下,研究者应该尽量选择与自己所熟悉的社会生活领域相关的调查课题,而不要选择自己比较陌生的领域中的课题”[9](P28)。但是在样本论文中只有181篇论文(占29.97%)的研究生有明确说明调查对象是在自己的家乡或者学习、工作的地方,自己对与调查课题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相对熟悉,另外403篇论文的研究生是否适合所选择课题的研究就不得而知了。
由于社会调查课题在确定的同时也客观上规定了进行课题研究所应具备的各种条件,民族音乐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们在选题时就要客观分析自身是否具备调查课题所需的各种条件,高度重视选题的可行性与合适性问题,从而保证所选择的是可能的或最佳的调查课题。
(五)定向调查是主要的调查形式
本研究根据民族音乐学社会调查的实际情况将调查形式划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定向调查三种类型进行统计。统计发现,样本论文使用最多的是定向调查(590篇,占97.68%),很少使用抽样调查(6篇,占0.99%)和普遍调查(8篇,占1.32%)。普遍调查由于工作量大、消耗大,硕士研究生受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不适合使用普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方法是田野工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调查技术,抽样调查方法和统计学原理对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建设一直就产生着重要影响[10](P30),它使用较少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艺术院校教育中比较缺乏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导致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对该方法的了解不够,使用了抽样调查法的大多数样本论文不能规范运用该方法就证明了这一点。定向调查是对一个或几个小群体或地区作专题的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正好符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的主客观条件和选择调查方法的普遍思路(即在尽可能小的群体对象范围内,力求调查得相对完整和丰富),并且其较利于硕士研究生进行灵活、自主的把握,因此被广泛使用。
此外,调查还发现,样本论文比较重视进行个案调查研究(239篇,占39.57%),有些样本论文进行的还是比较深入细致的案例研究。这种现象是与定向调查的广泛使用和我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习惯(多采用地区性深入、个体深入的方法)相适应的;个案调查研究有利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质的研究,具有质的深刻性和社会实在性,这种现象也说明我国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论文的研究比较注重深入或充分了解所研究问题的基本事实。
(六)没有采用最佳工作方式进行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就是通过参与观察和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只有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才可能通过亲身体验、感悟自己所研究的音乐,加深对所研究音乐本身及其人文背景的理解,形成民族音乐学对于研究者“双重音乐能力”的要求,“就大多数学者而言,作为参与者的观察是最佳的观察方式”[11](P251);而居住式调查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容易地接近社区成员日常生活的私人领域,便与其通过田野中融入式的观察,更深层次地考察、理解该地区或民族的音乐观念、音乐行为。因此,参与观察和居住式调查是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的最佳工作方式。而调查发现,只有129篇样本论文明确表明田野工作采用了参与观察方式(占29.97%),大多数的观察方式采用了非参与观察(475篇,占78.64%);明确表明田野工作采用了居住式调查的样本论文则更少(共29篇,占4.80%);而明确表明同时采用了参与观察和居住式调查的样本论文只有10篇,仅占1.66%。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样本论文的研究没有按照田野工作的基本要求采用最佳工作方式进行田野调查。硕士研究生的个性和科研能力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当然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如硕士研究生的时间和经费、田野的情况、东道主的文化及研究性质等。
当前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工作的突出特点,不只是对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更看重的是研究者在“到场”的情况下对“即时”性活动的参与行为和体验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解。[12](P139)因此,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收集田野工作良好的第一手资料,民族音乐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应尽可能地采用最佳工作方式进行田野调查。
(七)双视角研究法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双视角研究法是指既用内文化视角,又用外文化视角这样两种视角对音乐文化进行观照的音乐学研究方法。[13](P65)音乐人类学(即民族音乐学)一直强调要以双视角洞察研究对象,要会在“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跳进”和“跳出”。[14](P57)由此可见,双视角研究法体现着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基本原理,音乐工作者应遵循民族音乐学的原理[15](P91),无论是调查研究同文化或是异文化音乐,都应该使用双视角研究法,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一种超越作为文化个体的自我和他者的整体解释和理解,否则,民族音乐学社会调查报告可能就只是局外人冷冰冰的客观分析或局内人主观的体验和文化解释了。然而,调查却发现,使用了双视角研究法的样本论文仅有97篇,占16.06%,双视角研究法在样本论文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原因可能是大多数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还有所欠缺,无法找到或把握住自身局内、局外观之间的平衡支点。
(八)田野报告的表述形式极少使用双窗口阐释法
传统的民族音乐学田野报告采用的是单窗口描述的方法,只观察别人,不观察自己,最终形成的田野报告只是简单的见闻录,这种表述形式没有体现前文所述当前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工作的突出特点。而使用双窗口阐释法,在研究他者文化的同时,还能够反观、反思学者自身的学术立场和研究得失,推人及己,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研究的学术价值,正是民族音乐学田野报告可以效仿的一种比较科学的表述方式。[16](P36)然而,调查发现,明确说明田野报告使用双窗口阐释法的样本论文数量极少(7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在调查研究时借鉴、吸收其他学科前沿的、现代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的能力还比较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使用了社会调查方法的我国民族音乐学方向的硕士学位论文中,调查研究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缺乏解释性研究,因此,解释性研究的开展有待加强;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对其他种类音乐的研究较少,应尽可能地扩大研究范围;研究方式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混合研究,而混合研究能使人们对音乐社会现象的认识更加精确并且是音乐学实证性研究新的研究取向,应大力提倡进行混合研究;不重视选题的可行性与合适性问题,而好的选题是调查研究成功的一半,应高度重视选题的可行性与合适性问题;定向调查是主要的调查形式并且比较重视进行个案调查研究,这符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的主客观条件并较利于其自主把握;没有采用最佳工作方式进行田野调查,这不利于田野工作收集良好的第一手资料;双视角研究法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这不利于比较客观地对音乐及其现象的本质进行理解、认识和把握;田野报告的表述形式极少使用双窗口阐释法,而其是符合现代田野工作的新研究理念,应该重视对其的借鉴、吸收和使用。
总之,社会调查方法有助于真实地把握以隐蔽的方式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的种种音乐事象。我国民族音乐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借鉴社会调查方法进行研究是极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从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实际状态出发,科学选题,并在既有成果上扩大研究范围,加强深层次研究和混合研究,广开视野,博采众长,大胆借鉴、吸收、整合多学科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民族音乐学研究,从而提高社会调查研究的水平和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1]范伟达,范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杜亚雄.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J].交响,2000,(3).
[3]傅元略,曾爱民.调查研究法在我国审计和会计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审计研究,2009,(4).
[4]王静怡.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3).
[5]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6]杨曦帆.社会学调查方法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实践[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5).
[7]宋蓓.国内三本音乐类核心期刊的定量研究——从一个读者的视角[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3).
[8]张源.我国情报学研究方法应用现状调查[D].石家庄: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0]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11]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李延红.以“仪式”的眼光和观念——《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评介(1)[J].中国音乐学,2006,(2).
[13]沈洽.论“双视角”研究法及其在民族音乐学中的实践和意义[J].中国音乐学,1998,(2).
[14]杨民康.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15]龚建云.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看民歌[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16]李莘.民俗学“双窗口阐释法”在民族音乐学田野报告中的应用——以“河北霸州胜芳镇民间花会摆会活动田野报告”为例[J].中国音乐学,2006,(2).
On Social Survey Method of the Ethnomusicology Master Dissertation
HUANG Wei-wei1,ZHANG Hai-min2
(1.School of Education and Music,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4,China; 2.Music School,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604 Chinese ethnomusicology master dissertations which is used social survey method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research forms of the sample papers mainly are descriptive research,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main survey form is directional survey.Some problems also are found in these sample papers, such as:explanatory research and mixed methods research are scarce;pay no attention to the feasibility and suitability of selected topic;there is not use the best way to do fieldwork;"emic-etic"has not been used widely,and the field report rarely use"Insider-Outsider Interpretation"etc.
ethnomusicology;social survey method;master dissertation
G642.477
A
1673-4343(2013)05-0091-05
2013-06-11
三明学院科研基金项目(A201225/Q);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JB13236S)
黄薇薇,女,福建南安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与科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