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人看儿童读经
2013-04-11整理杨帆
整理_杨帆
民国学人看儿童读经
整理_杨帆
儿童读经之忧
民国时期,儿童读经存废问题曾在中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知识界里引发了长时间的争议,某杂志历时数年,遍访150位著名学人以征询意见,最后,在反对、提倡之间选取了较中立的妥协意见,以下为该杂志的相关内容(有删节)。
读经问题今天依然有争议,为此,本刊也刊发一北京中学名师与一台湾学者完全相反的意见。
为何要讨论读经问题
读经问题,在国内一般人看来,都早已不成问题。因为一部分人以为经书是二千年前的旧书,到现在已用不着再读,读经就是开倒车,还成什么问题。同时在另一部分人看来,经书是我国先哲的心传,不朽的杰作,值得我们多读,叫青年人人去读一点圣经贤传,还成什么问题。读经一事,双方既都认为不成问题,各执一说,不肯相下,于是乃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似乎不能不采用集思广益的方法,请求全国专家对于这个问题,分别发表一点高见,使读者能够得着一种很可贵的参考,来帮助他们去理解这个问题。
现代我国所以有提倡读经的运动,当然有相当的原因,就是源于现代我国思想的混乱和国难的严重。关于思想混乱的情形,张岳军先生所说的一段话最是透辟。张先生说:
照我的观察,中国人的思想,几千年来,都是在儒家的势力支配之下。……那时中国是有一种中心思想的,就是儒家思想。
自从海禁大开,和西洋思想接触以来,这个中心思想便渐渐被摇动了。甚至保守色彩极浓的张之洞也不能不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妥协调停。直到民八,有一个新文化运动起来。这个运动在破坏方面确奏大功,而在建设方面却是毫无成绩。固有的中心思想是被摧毁了,而新的中心思想却未曾建立起来。弄得大家都彷徨歧路。同时外来的思想又是很混乱的冲了进来,左边从布尔雪维克起,右边到法西斯止,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同时大家又不肯埋头的去下一番研究的工夫。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益发教人茫然无所适从了。我国现代青年的烦闷,就是这样形成。
张先生这一番谈话非常扼要,所以把它引用于此。同时我国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又受了一个重大的打击。民族生命几有朝不保夕之势。悲观的人甚至发出“中国必亡”的论调。于是有一部分忧国的人以为我们要挽救国运,纠正思想,只有恢复民族的自信心,而读经就成为恢复自信心的一种方法。
但是提倡读经是否就是挽救国运和纠正思想的正当方法呢?这确是一个问题,值得大家讨论。我们以为无论任何问题,若是主张的尽管主张,反对的尽管反对,决得不到相当的结论。若果双方能够开诚相见,互相辩论,使双方的理由得以和天下人共见,那么明眼的读者一定可以得到一种很好的参考,来决定他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态度。这是本杂志出版这个专号的初意。
我们现在很荣幸能够得到国内各方面七十多位专家的指教,承他们在百忙之中,把他们的高见写出来寄给我们,贡献给本杂志的读者。同时我们在各种不同的意见中,仍旧可以看到一个相同的目标,就是“复兴民族”。我们的愚见以为国民的思想,如果大体上能够一致,那是再好没有;否则只要目标不错,以中国之大,亦正不妨殊途而同归。我们在现代似乎不宜再和从前一样,还要闹“门户之见”。这是编者个人一点小感想,不知诸位专家和读者以为怎样?我们为便利读者起见,仍将各位专家的意见先加分析,再加综合;由极端的赞成起到极端的反对止,中间还有许多程度不等的意见,都先行依次略述一下。所有原文亦就照这个次序排列。不过我们在前面曾说,读经问题根本上以中小学生应否亦要读经为焦点,所以我们编制各位专家的意见时,就以他们对于中小学生应否读经的意见做我们分类的标准。
在关于读经的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可以看到一个相同的目标,就是“复兴民族”。
关于儿童读经的几类意见
本杂志此次征求意见的信,发出一百余封,得到文字约七十篇。虽非洋洋大观,亦可谓应有尽有。我们就大体看来,在这许多意见当中,我们或者可以归纳成下面这几句概括的话:就是若是把读经当做一种专家的研究,人人都可赞成;若是把读经当做中小学校中必修的科目,那么大多数人都以为不必。现在我们就根据中小学校中应否读经这一点,把这七十余位的意见分析一下,结果得到三大类,就是:
(一)绝对的赞成者;
(二)相对的赞成者,同时亦可称为相对的反对者;
(三)绝对的反对者。
在这三类意见当中,绝对的赞成者和绝对的反对者,双方人数都不过十余人,其余都可归入相对的赞成或反对的一类中去。同时相对的一类的意见又有程度的不同:有的主张小学起,就可酌量读经;有的主张中学起;有的主张大学起;有的主张凡学校中的青年都不宜读,应让专家去研究。
(一)在绝对赞成读经者当中,无锡的唐文治先生,安徽大学的姚永朴和陈朝爵两位先生,……都各提出我国国民应该读经的一般理由。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先生、岭南大学杨寿昌先生,……都于主张读经以外,并提出课程分配、怎样读法和读什么经等项具体的意见。
(二)在相对的赞成或反对的意见中,北平师大的李蒸先生和北平的任鸿隽先生、南京的陈立夫先生以为在中小学中把一部分精华编为教材,亦未始不可。南京的郑鹤声先生和朱君毅先生,则以为初小不宜读,高小以上都不妨选读。这几位的意见可说是“相对论”中程度较高的一级。其次一类的相对意见,就是大学中不妨当做一种专门研究,中学中不妨选读几篇,小学读经却是有害无益,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都抱这种意见。这是“相对论”中的第二级。
再次一类的意见,以为初中以下都不宜读经,至少应从高中起。……这可说是“相对论”中的第三级。
再次一类的意见,以为经书固不妨自由研究,但不宜叫中学以下的学生去读。武汉大学的范寿康先生,……都是如此主张。这可说是“相对论”中的第四级。
再次一类的意见,以为经学非无研究的价值,不过应让专家去埋头研究,不应叫青年人都走到故纸堆里去讨生活。厦门大学的杜佐周先生,……都可归入这“相对论”的第五级。
(三)在绝对反对的意见中,北平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先生,……都是旗帜非常鲜明。上海辛垦书店总编辑叶青先生讨论读经问题,比较最为详尽,所以我们把他的意见当作殿军,以便读者的参考。同时我们承武昌中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同人给我们一封信,把他们各种主张告诉我们,我们亦很感佩。因为不能归入某一类,所以一并附在后面。
最后我们还得声明,我们所分的三类,尤其是“相对论”中的等级,不一定无误。例如任鸿隽先生的意见本是根本反对读经的,几乎可以归入“相对论”的第五级,但因为他说中小学中不妨选读一些经书,我们就把他归入第一级。同时朱君毅先生的意见本是根本赞成读经的,原可归入绝对论的一类,但因他主张初小不宜读经,所以我们把他归入“相对论”的第一级。这不过一例,其余同样情形一定很多,我们唯有盼望读者自己去把各位的原文去细嚼一下。至于我们分类的标准,我们亦曾说过,原以各级学校中应否读经的一点为中心,这原是本问题的焦点。不过因此或不免有舍本逐末之感,失掉诸位专家的初意,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还望各位专家和读者原谅。
还有一点,我们这次所收到的意见中,大体都是一种平心静气的讨论,没有一个说盛气凌人的感情话,这是一件很可喜庆的事。我们常常觉得从前南宋诸贤那副“逼人太甚”的面孔,在现在似乎已不需要的了。编者在此特提一下,表示我们对各位专家钦佩和感激的微意。
赞成儿童读经的代表意见
唐文治先生(无锡中学校长,无锡国学专修馆馆长)的意见:
窃维读经当提倡久矣!往者英人朱尔典与吾华博士严幼陵相友善,严尝以中国危亡为虑,朱曰:中国决不至亡。严询其故,朱曰:中国经书,皆宝典也,发而读之,深入人心。基隆扃固,岂有灭亡之理?余谓朱说良然。吾国经书,不独可以固结民心,且可以涵养民性,和平民气,启发民智。故居今之世而欲救国,非读经不可。顾读经所以无统系者,一程度浅深,极难支配;二难得通达之教师;三难得显明易解之善本。以上三端,以得善本为尤要。盖既得善本,教师即可循是以讲授,主持教育者,即可循是以核定功课。譬诸行路然,可按图而计程矣!今拟自初级小学始,以至大学文科研究院,按照各经浅深缓急,分年支配,规定课本,附以说明,若能切实讲贯,尚不甚难。惟更有进者,读经责乎致用,而致用之方,必归于躬行实践。故凡讲经者必须令学生——反诸于身,验诸于心,养成高尚人格,庶可造就其德性才能,俾脑经清晰,气质温良,学道爱人,方有实用。若徒矜考据,骛训诂,自命奥博,浮泛不切,或好立新义,乱名改作,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至于实事求是之法,尤责有恒。若试行一二年后,动辄更张,学生耳目淆杂,无所适从,亦决无成效也。
爰述管见,先定统系,再于说明中列方法如下:
(一)初级小学三年级应读《孝经》
说明孙中山先生民族主义,谓《孝经》所讲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云云。诚以《孝经》教爱敬之原,立养正之本也。……当于初级小学三年级起读之,分两学期,预期熟诵。(经文及注语精要者概须熟读,以下各经皆然。)……惟须善讲者譬况使浅,引证故事,开导学生良知良能,是为立德立品第一步根柢。
(二)高级小学三学年应读《大学》及上半部《论语》
所收到的意见中,大体都是一种平心静气的讨论,没有一个说盛气凌人的感情话。
说明孙中山先生民族主义,谓中国最有系统政治哲学,如《大学》所说格致修齐治平,自内达外,推及于平天下,此等理论,外国哲学家所不能道云云。盖《大学》广大精微,脍炙人口久矣!至于《论语》一书,言学言仁言政,言孝弟忠信,言礼义廉耻,莫非修己治人之要。……于高级小学三年中支配之,可以一律熟诵。……皆政教合一之书,初学读之,似嫌蹿等,此说诚然,但须知童年知识初开,正当以此等格言,俾之印入脑经,养成德性,若教师虑其沉闷,可略举史事以证之,自能引起趣味矣。
(三)初级中学三学年应读下半部《论语》及《诗经》选本
说明白《先进篇》起至《尧曰篇》止,计共八千九百八十六字,定二学年必可毕业。……《诗经》温柔敦厚,足以涵养性情,考见政治风俗,且有韵之文,易于诵读,当以朱子《诗集传》为主,但恐一年尚不能卒读。鄙人尝编《诗经大义》,共分八类:曰论理学、性情学、政治学、社会学、农事学、军事学、义理学、修辞学,共选诗九十余篇,每篇均有注释并诗序诗旨,可作课本。
(四)高级中学三学年应读《孟子》及《左传》选本
说明《孟子》一书尊重民权,民贵君轻,用人取合,壹顺民之好恶,惟其严公私义利之辨,故其政见精核若此。他如孝弟人伦之本,出处取与之经,察识扩充之义,辟邪崇正之道,与夫不嗜杀诸学说,皆足为今世良药。……至《左传》为礼教大宗,旁逮外交等学,无所不备,惟卷帙繁多,短期中难以卒读。
(五)专科以上各大学及研究院应治专经之学
说明凡通经宜就陛之所近,专治一经,精通之后,再治他经,循序渐进,不能拘定年限,务宜研究微言大义,与涉猎章句者不同,其尤要者,实施之于政治,推广文化,改良人心风俗,……诸大儒经说,均宜分门参考。总之不尚新奇,不务隐僻,庶学有实用,蔚成通才矣!
以上所述,是否有当,未敢自信,兹事体大,宜集思广益,请中央政府并教育部采择施行,鄙人默察近来世变,人心日尚欺诈,杀机循环不穷,倘不本孔孟正道以挽回之,窃恐世界剖运,靡所底止。深望海内贤豪,相与讲道论德,以期经明行修,正人心以拯民命,救中国以救世界。此鄙人馨香以祝之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