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策略研究

2013-04-11高占科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亚太仪器计量

陈 华,高占科,李 楠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天津 300112)

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策略研究

陈 华,高占科,李 楠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天津 300112)

文章分析了我国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的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推进我国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的方法与途径。

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

1 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为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洋国家对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越来越重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世界各沿海国家和国际社会对海洋事务高度重视,海洋领域竞争激烈。海洋标准计量是我国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和公益性的工作,为海洋事务管理、海洋监测调查、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环境预报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1]。由于我国海洋标准计量质量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涉足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的进程。因此,加强海洋标准计量质量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地位及话语权成为推进新时期海洋标准计量质量工作的有力抓手。本研究将围绕我国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的现状及意义展开论述,并提出推进我国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 相关海洋国际组织及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现状

2.1 相关国际组织

2.1.1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WMO)属联合国专门机构,是联合国系统有关地球大气现状和特性,它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它产生的气候及由此形成的水资源的分布方面的权威机构。WMO拥有189个国家会员和地区会员(截至2009年12月4日)。它的前身是诞生于1873年的国际气象组织(IMO)。WMO建立于1950年,次年成为联合国有关气象 (天气和气候)、业务水文和相关地球物理科学的专门机构。WMO在组建气象、气候、水文和地球物理观测网方面,在相关资料的交换、处理和标准化方面,以及帮助技术转让、开展培训和研究方面积极推动合作。它还促进各会员国家气象水文部门间的合作,以及将气象应用推广到公共天气服务、农业、航空、海运、环境、水资源和减轻自然灾害影响。

2.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是联合国负责海洋科学、海洋观测、海洋数据信息交换和海洋服务 (如,海啸预警等)的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国际合作,组织协调研究、服务及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计划活动,以更好地掌握了解海洋及海岸带的自然特性及资源状况,并将所获得的信息应用到海洋管理、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

2.1.3 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

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Joint WMO/IOC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Oceanography and Marine Meteorology,JCOMM)是一个由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的政府间机构,旨在为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观测、数据管理及相关服务、气象学及海洋学机构的技术及能力建设等方面建立国际协调机制。该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及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在共同推进世界范围内合作及工作效率的共识上创立的。

2.2 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现状

2.2.1 承建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推进区域海洋标准计量质量能力建设

获取全球共享的海洋观测资料关系世界各国的利益,由于各国海洋观测标准不统一,仪器检测方法不一致,致使海洋观测数据难以在统一的平台上比较、使用和共享,引发了全球海洋观测资料共享的难题。为此,WMO和IOC等国际组织正在推动标准化的全球观测系统建设,目标是整合全球海洋观测资源、制定统一质量标准并实施管理,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测系统联合起来,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观测网络,提升全球海洋观测能力,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计划和防灾减灾工作,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计划从2010年起在非洲、亚洲、南美洲、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区、西南太平洋地区及欧洲成立6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RMIC),由WMO、IOC、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JCOMM)负责组织实施。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负责牵头制定统一的观测标准、开展海洋仪器的检测和国际比对、建立全球海洋仪器质量监督体系,提升全球海洋观测资料的质量,这是一项对世界各国都有利的基础性技术工作。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09年11月4—11日,在世界气象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第三次届会上,会议讨论和审议了建立JCOMM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的计划,中国代表团在大会上作出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基础上承建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 (以下简称亚太中心)的意向,得到大会主席和绝大部分成员国的赞赏,并正式写入大会总结报告。在国家海洋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不断提升标准计量和质量能力建设,全力筹备亚太中心承建工作,迎接JCOMM官员考察,于2011年7月11—13日在天津举办JCOMM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技术培训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围绕海洋仪器检测与国际比对、海洋标准研发与管理、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授课,并实地考察了标准计量中心实验室。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为开展相关国际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2011年5月,在瑞士召开的WMO第16次大会审议批准了中国承建亚太中心的申请,2011年6月,IOC第26次大会审议批准了中国承建亚太中心的申请。2012年5月23—31日在韩国丽水召开的UNESCO/IOC、WMO及(JCOMM)第四次届会向中国代表团授予了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建立亚太中心的授权证书。

2.2.2 拓展国际交流渠道,加强双边、多边海洋标准计量合作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相关组织国际的会议, 2011年10月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JCOMM数据浮标联合工作组(DBCP)第27届会议”。同时加强与海洋强国的技术交流活动,中心积极开展中英海洋检测能力交流活动,组织参观了英国国家海洋中心、利物浦劳德曼海洋实验室、英国声学系统实验室 (ASL)、苏格兰海洋研究院等机构,进一步了解了先进国家在海洋仪器检测评价领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趋势。

3 推进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的意义

积极推进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的建设,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以下几方面。

3.1 我国获取和利用全球海洋观测资料

我国海洋调查和观测资料权限于管辖海域和少数远海区域,还需大量利用世界各国海洋资料。建设全球海洋观测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我国更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全球海洋观测共享资料。

3.2 促进我国海洋仪器研发和产业化

我国是海洋仪器第二使用大国,但海洋仪器市场大部分被进口产品所占领,通过亚太中心牵头制定标准、研发检测技术,有利于掌握关键海洋技术,促进海洋仪器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我国海洋仪器的国际竞争力。

3.3 提高我国标准制定的国际地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多处提及 “制订全球性和区域性规则、标准和建议的办法及程序”[2]。因此,获得海洋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就能掌握维护海洋权益、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发展海洋技术的主动权,有利于将我国具有优势的标准向国外推广,为全球海洋观测、仪器检测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主导海洋国际标准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海洋观测领域的地位,增强在海洋观测计划中的话语权。

4 海洋标准计量国际合作途径及方法

4.1 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络机制及信息渠道

通过参与WMO、IOC和JCOMM等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与会议,依托亚太中心与相关国际组织、区域成员国及其他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切实有效的联络机制及联络体系,保持定期信息交流,不断拓展信息获得渠道,以及时获得海洋仪器检测、海洋标准制定和质量体系建设等领域的最新动态,确保我国海洋标准计量质量工作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地位及话语权。

4.2 提升检测校准能力,扩展国际互认的校准项目

校准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保障仪器量值准确的最重要手段,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已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颁发的海洋仪器检测授权,实现了检测的国际互认资格,但尚未取得校准的国际互认资格,为确保出具的校准结果能获得亚太区域各成员国的互认,特申请9种海洋仪器16项参数的校准授权,力争在2012年取得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颁发的校准授权,实现海洋仪器计量校准的国际互认。

4.3 积极参加海洋标准计量领域的国际交流

以亚太中心为平台,定期组织开展海洋仪器国际比对,举行海洋仪器检测技术、标准技术研讨会,切实履行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义务,为提高亚太区域成员国海洋仪器检测能力,推进标准体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及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如国际标准化组、国际法制剂量组织、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美国标准局、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环境署、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美国海洋与大气局、国际海洋考察委员会、加拿大国立海洋研究所、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英国国立海洋研究所等[3];不断创新合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国家的管理理念,丰富完善我国海洋标准计量管理工作。

4.4 积极推进较成熟的国家海洋标准

加强国际组织的合作,通过开展标准化技术交流与合作,把我国海洋领域具有优势的标准推向国际,争取转化成为国际标准,为提升我国在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4.5 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引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掌握国际标准计量质量前沿技术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与国外相关海洋科研机构、海洋专业院校的合作交流,选拔优秀青年到国外学习深造访问,同时在国内相关院校及科研机构设立奖学金项目,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5 结束语

我国海洋标准计量质量工作,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及理念;另一方面把我国海洋领域具有优势的标准、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推向国际,为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影响力及话语权作出积极贡献。

[1] 吴美怡.加快我国海洋标准计量信息工作发展的建议[J].海洋技术,2008(3):124-126.

[2] 姚勇.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领域的话语权[N].中国海洋报,2011-10-14 (3).

[3] 姚勇,雷富.加快国外海洋标准计量信息资料的采集与研究[J].海洋信息技术,2001(4):7.

猜你喜欢

亚太仪器计量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