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保护措施研究

2013-04-20李双建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海域广东省海洋

李双建,魏 婷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保护措施研究

李双建,魏 婷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文章着重构建了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评价标准,指出制约因子,并从污染源头控制、综合整治、执法监管和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等4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决策层提供参考依据。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保护措施;广东省

1 引 言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在食物、能源、矿产、水、空间等战略资源保障方面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是提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1]。我国是海洋大国,在海洋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海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发展,世纪之初就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在刚刚出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设立了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独立一章,专门部署海洋经济工作,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了 “十二五”期间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未来5~10年,将是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加快调整和提升的关键时期。而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基本前提[2]。因此,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海洋生态环境安全是广东省海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海洋事业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海洋经济得到了长足进展。随着 “一圈三带”新格局的构成,广东省海洋经济社会必将持续、快速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步伐必将加快,经济总量将进一步扩大,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用水都将进一步增长,对流域水环境的压力,对扭转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形势的压力也将持续增加。

基于此,本研究着重从海洋质量、生态状况和海洋灾害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广东省2010年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进而找出限制因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为决策层提供参考依据。

2 实证地区简介

广东海域面积广阔,全省大陆海岸线全长4 114 km[3],占全国大陆岸线的1/5,居沿海各省之首。滩涂总面积2 040 km2,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8.3%。广东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品质高。海岸生态类型多样,具有泥质海岸、砂质海岸、岩礁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海岸等众多类型,是我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组成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此外,具有海岸自然景观、地热温泉和人文古迹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3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3.1 指标体系

本研究从海洋质量、生态状况和海洋灾害3个方面综合评价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根据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考虑到指标选取的代表性、可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应用层次分析法生成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表1)。

表1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3.1.1 海洋质量指标

(1)近岸水域水质达标率,全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共分成5个等级,分别是清洁、较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本指标的近岸水域水质达标率指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面积的比例。

(2)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在实施监测的近岸海域中,海水质量达标的海洋功能区所占的比例。

(3)排污口入海氮(磷)排放量,指排污口入海主要污染物中,氮 (氨氮)、磷 (总磷)年入海量的总和。

(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入海排污口中排放入海的工业废水水质达到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6-2001)相应标准的工业废水占总量的比例。

(5)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递减率,指珠江八大入海口门、榕江、深圳河、东江 (北干流、南支流)、练江、漠阳江、黄冈河等主要入海河流入海污染物与上一年相比减少的污染物的比例。

3.1.2 生态状况指标

(1)海洋生态监控区健康比率指,广东省3个海洋生态监控区中处于健康等级的个数占海洋生态监控区总个数的比率,广东省3个海洋生态监控区包括雷州半岛西南沿岸、大亚湾、珠江口,主要生态类型包括珊瑚礁、河口和海湾等3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2)海洋与渔业保护区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比,指广东省海洋与渔业保护区面积的总和占广东省管辖海域总面积的比重。

(3)人工鱼礁总空方量递增率,指投放的人工鱼礁礁体总空方量与上一年相比的增长的比例。

3.1.3 海洋灾害指标

(1)赤潮发生面积递减率,指赤潮发生面积比上一年减少的比例。

(2)单位海岸线海洋灾害经济损失,指海洋灾害 (主要是赤潮、风暴潮与海浪灾害)经济损失除以当年海岸线总长度。

(3)单位海岸线的海洋灾害受灾人口率,指用海洋灾害死亡 (含失踪)人数除以当年海岸线总长度。

3.2 指标权重的选定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重要性排序法、专家咨询法、模糊区间法和直接给出法构建比较判断矩阵,通过单排序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单排序要接受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一致比全部小于0.1,从而满足矩阵排序一致性检验。

3.3 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中,评价指标标准的制订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有关标准以及相应指标的全国最低值,并在综合专家咨询的定性和定量信息的基础上,得到了各个指标优、良、中、差4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值。

3.4 评价模型

考虑到海洋生态环境系统高阶性、非线性的特点,很难对其状况做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设计模型如下:

式中:H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即一级指标)矩阵;R、R′分别是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对各级质量标准的隶属度矩阵;W、W′分别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权重矩阵。关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分级标准见表1。

4 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将广东省2010年的各项指标值代入构建的评价模型中,可得出海洋质量、生态状况、海洋灾害及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分别为:

从整体上看,如图1所示,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对优等级、良等级状况的隶属度之和只达到0.455。

图1 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影响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海洋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珠江水域水环境质量污染状况仍未好转,增加了广东省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珠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河流,广东地处珠江流域末梢,全省13个地级市和62%的土地面积为珠江流域所覆盖,为广东省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巨大的水容量,在广东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给珠江流域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珠江水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污染压力。

近年来,珠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广东省近岸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状况难以缓解,严重制约了整个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珠江流域3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I—III类、Ⅳ类和劣Ⅳ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4.9%、12.1%和3.0%[4],其中海甸溪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珠江广州段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溶解氧;深圳河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钾和五日生化需氧量[4]。全流域Ⅳ类以下水断面比例由2000年的10.7%上升至2010年的15.1%,珠江水质等级呈明显下降趋势。珠江口更是流域污染最为集中和突出的区域,珠江口沿海两岸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等近岸海域无一例外均为严重污染海域,且污染带有逐年扩大和向远海扩展的趋势。

珠江口3 980 km2的生态监控区已经属于亚健康状态。2010年,经珠江口入海的污染物总量高达71.7万t,其中所携带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重金属、砷分别为63.2万t、4.5万t、2.2万t、1.4万t、0.3万t、0.09万t[4]。高额的污染物入海量使2010年珠江口生态系统呈亚健康状态,入海河口水质常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无机氮列于Ⅳ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海域活性磷酸盐超过Ⅳ类海水水质标准[5]。

第二,广东省近岸未达清洁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2.2万km2,占全海域面积比例达45.1%,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约0.4万km2,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海域,珠江口海域已成为全国海域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的广州、东莞、中山、深圳西部、珠海东部和南部、江门市新会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海域和潮州拓林湾、汕头港及湛江湾等港湾局部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港湾、航道区受石油类轻度污染[5]。

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势因素是海洋灾害的有效控制。广东省赤潮发生面积由2009年的750万km2减少到2010年88万km2,年递减率高达752.27%;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由2009年的40.01亿元减少到2010年的30.67亿元;海洋灾害受灾人口由2009年23人减少到2010年的21人,形势喜人。但是不容乐观的是,海洋灾害包括赤潮、风暴潮、海浪、咸潮等并不是完全受人类掌控,它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因此,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的未来前景更加令人担忧。

5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江海联动的原则[6]。从源头上扭转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要使广东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部分海洋生态功能得到修复,海洋环境监测网体系基本健全,从而更加适应和满足新时期广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要求,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域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5.1 控制陆源污染

首先,在科学评价海域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根据海洋功能区的水质目标,确认海洋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容量,并按照现有的排放方式或已规划的排放方式,保证排入海域的污染物总量不超过承载力,并实施具体的总量削减方案。严格实施重点海域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7],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污染物排海数量和实施污染物在线监控。在重点海域实施氮、磷减排试点,有效削减入海污染负荷。其次,加强防污治污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陆域污水处理厂的有效运作,逐步消除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河道,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实现城市内河的全面治理,提高城市河道的自净能力。最后,鼓励企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生态工程等措施进一步减少废水排放污染物的排放。

5.2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珠江口及毗邻海域等重点河口、海湾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重点港口和渔港的环境污染治理,优先整治污染严重的各类海洋功能区。建立健全海洋环境影响报告、海洋污染事件查处等制度[8],落实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与措施。加大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的力度,推动大亚湾、阳江等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惠州等海洋生态园建设。组织实施南海伏季休渔和禁渔期制度,重点实施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增殖行动。实施岸线修复工程,构筑亲水、生态海岸景观带。制订实施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计划。推进蓝色试点工程建设,提高海洋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5.3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海洋法律法规和广东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相关政策[9],将海洋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于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标准和排放标准给予详细规定,并设立具体的考核目标。加强海洋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执法装备建设,力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执法能力强的海洋执法队伍,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执法力度。加强区域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加大对入海排污口的监视、监测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沿岸钢铁、石化、造船、火电、核电等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控和监管,加大对海洋工程、船舶溢油、海上油气开发的监督管理。加大海洋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力度,强化事件处理的公开化,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

5.4 增强公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10]。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海洋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书籍等多种宣传媒介,在全民中广泛开展海洋教育,强化公民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全社会中形成关心海洋事业、重视海洋环境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

6 结束语

近年来,广东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严峻,近岸局部海域仍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大,严重制约了广东省海洋事业、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江海联动的原则,切实做好广东省海洋环境的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这对改善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流域甚至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张平,朱之鑫,徐宪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史兆光,林红霞.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伦理视阈[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3):14-17.

[3] 傅朗.广东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1(2).

[4] 国家海洋局.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R].2011.

[5]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R].2011.

[6] 李晓明.坚持陆海统筹打造生态海洋环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4):23-25.

[7] 王慧,黄晶.论陆源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区域性法制框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5):63-67.

[8] 韩照祥,何冠东,李祥,等.江苏海域倾倒区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安全性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3(3):11-14,51.

[9] 张奥.关注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办法》亮点解读[J].立法时空.2009(7).

[10] 王琪,闫玮玮.公众参与海洋环境管理的实现条件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16-21.

猜你喜欢

海域广东省海洋
遗落海域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爱的海洋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海域评估技术指引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