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的『政治想象』
2013-04-11拯救梦想
□ 拯救梦想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态中,童谣扮演着某种“先知”的角色。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政治精英总会从童谣中解读出对未来局势的预言,作为进一步行动的指南。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童谣遂有“代汉者当涂高”之说,“当涂高”者,谓皇宫前面的大柱子,即当时“魏阙”也,这是谯周说服刘禅投降曹魏的重要理由。
然而,“岂果祸福之机,鬼神早泄其秘于童稚之口哉?”且不论古人对童谣的信任机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就说童谣的预言本身,现代人早已发现这样一个定律:预言有自我实现功能。一个预言,无论真假,只要人们愿意相信它,就会按照预言去调适自己的行为,其结果就会自动导致预言的实现。陈胜、吴广举事之前,煞费苦心把“陈胜王”的纸条塞到鱼肚子里面,就是要让士兵相信“陈胜王”的预言,那样才会铁了心跟陈胜一起去实现“陈胜王”。以此观之,童谣的政治预言会通过人们的心理预期影响当下的政治选择,甚至会自我实现。
隋朝末年,群盗蜂起、四海土崩,当时天下流传“李氏当为天子”的图谶,加上隋炀帝本来对门族强盛的郕公李浑心存嫉妒,于是找理由杀了李浑宗族32人,三从以内全部流放。杨广对李姓大臣大开杀戒,成为日后李渊起兵的重要原因,李世民说服李渊起兵时就说,“世人皆传李氏当应图谶,故李金才无罪,一朝族灭”,一下击中李渊的心了。
而流落民间的李密则更懂得主动运用童谣为自己赚取人心。当时有一首流行的童谣《桃李章》:“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准道许!”解读之后则暗藏玄机:“桃李子”,谓逃亡者李氏之子也;“皇与后”,皆君也,意指隋炀帝;“宛转花园里”,谓天子在扬州无还日;“勿浪语,准道许”,密也。到这里,一幅清晰的政治预言图呈现出来:隋炀帝将死于扬州,李密将代之。
当时翟让、王伯当等人在瓦岗寨拥众为盗,李密亡命其间,说以取天下之策,一开始没人相信,后来听说这个“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预言,群盗稍以为然,“由是渐敬密”,这也成为李密崛起的重要资本。
结果,李密兵败身亡,李渊底定天下,二李虽有一亡,“李氏将兴”的预言却得到证实。然而,如果没有“李氏将兴”的预言,也不会有杨广对李姓的大开杀戒,或许就不会有李渊的造反,李密也不会趁势崛起。隋炀帝相信“李氏将兴”预言,并亲自导致这个预言的自我实现,究竟是历史证实了预言,还是预言塑造了历史?
还有一种情况,当童谣的政治预言触及现实敏感问题,也会对现实局势走向产生巨大作用,当年北周与北齐两雄争霸,北周有韦孝宽,善用间谍;北齐有斛律光,善于治军。斛律光不仅兵权在握,而且是北齐后主高纬的老岳父,权势熏天。当时斛律后由于祖珽等人的谗言而恩宠渐衰,韦孝宽抓住机会,制造童谣云:“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举”,令谍人传入北齐都城,城中小儿歌之于路,辗转传入皇宫,高纬问祖珽童谣之意为何。祖珽解释说,“百升者,斛也;明月者,斛律光之字也。斛律光累世大将,声震关西,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尚公主,谣言可畏啊。”祖珽故意不挑明,是让高纬自己去得到斛律光功高震主、意欲谋反的结论。皇帝遂召斛律光杀之,为北齐的覆灭埋下最重要的伏笔。
明人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述道,“祖珽之奸,高纬之愚,孝宽之诡,一童谣而光以死、高氏以亡,可畏也哉!”其实,童谣并不“可畏”,现实形势和人心预期才真正“可畏”。如果斛律光不具有与高纬分庭抗礼的现实权力,高纬又怎能听凭小儿歌谣而自断臂膀?这就与当代网络上很多谣言的生发机制是一样的,谣言之所以并非止于智者而传播广泛,是因为它具有现实社会基础,迎合预期、煽动情绪,甚至指向某些现实问题。
勒庞在其不朽著作 《乌合之众》里面说,“自从出现文明以来,群体便一直处在幻觉的影响之下”。当代金融大鳄索罗斯声称,对未来的预期与现在根本无法分开,现在的选择只是未来投到现在的影子。童谣政治预言的巨大魔力,就潜藏在人类心理的深层运作机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