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服装专业“校中厂”实训模式*
2013-04-10许平山
许平山,钱 洁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5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地区、行业、部门急需的专门人才。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
1 现状与背景分析
1.1 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与背景分析
我国在全球的服装产业链中,处于下游的“生产加工”阶段,作为“世界加工工厂”,中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成为了服装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的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或“出口加工型企业”,即只负责生产,所以企业对于服装生产管理型人才需求量较大。
1.2 服装实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服装教育应以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宗旨,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服装企业希望招收的毕业生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有一线生产管理经验。然而,目前的服装专业学生离此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服装实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教学中真实的生产环境缺乏;(2)实际操作教学环节不足;(3)教师一线生产经验缺乏;(4)学生一线生产经验缺乏。
2 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2.1 研究内容
本课题依托学院实验实训的现有条件,对实训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建成“校中厂”实训流水线的形式。模拟企业建制营造了一个与我国服装制造业接轨的工艺训练环境,为服装专业学生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训。整合后的实训中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基础与综合性实训中心,二是模拟企业建制的工艺训练中心。工艺训练中心具有完整的生产能力,让学生在全真的生产环境中感受工厂生产的全过程。在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最终实现校内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的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学生作业与实际产品的融合。
同时,校企可进行合作,通过共定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共组双师团队等措施,实施“订单培养、做学合一、工学结合”,在“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育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下,强化实践育人,增强了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对我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与实践。
2.2 研究目标
建成一条仿真情境“校中厂”实训流水线,将生产性基础实训与企业顶岗实训交叉融合,不仅可以进行生产性基础实训,而且可以进行生产性成衣实训与企业生产性顶岗实训。
实训基地的近期建设成果可概括为“一个中心”—是指服装实训中心;“两种模式”—是指“校中厂”和“厂中校”。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优化资源配置,优势共享,构建与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的实训平台。(2)构建全新的仿真实训基地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3)优化重组实训教学方案,优化整合实训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4)实训教学结合科研、面向生产一线,培养创新型人才。(5)建立新的学生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依托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和校企资源的共享。
2.4 服装专业“校中厂”教学定位和建设思路
(1)一个目标、三个结合
一个目标:以培养具有时尚创意思维、创新创业素养、拥有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服装专业人才为目标。
三个结合:坚持“艺术与工程相结合”、“基础与专业相结合”、“实训教学和产业应用相结合”的三结合,以服装加工工艺教学思路将其作为“校中厂”教学的落脚点和发展方向。
(2)两大支撑
两大支撑以课程建设和产学研项目为支撑,不断推进实训教学建设和改革。以课程建设为依托,通过系列化课程的建设,促进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的更新及提升;以产学研项目为纽带,实现教学与产业接轨,延伸实训内涵,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扩大学生受益面,满足更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三大功能
中心通过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及培训相结合,实现三大功能:教学功能、科研功能及服务功能,即以教学作为主体以科研提升教学、促进教学,以校企合作及培训服务于社会。
通过院重点专业建设及院重点课程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关于服装工艺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的素材,为本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预期效果与具体成果
3.1 预期效果
(1)真正实现服装专业“校中厂”模式在安徽高职院校零的突破。(2)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为区域经济服务能力。主动适应安徽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3)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探索“校厂一体、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4)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靠服装专业的师资和“校中厂”的设备资源,为安徽省的服装行业服务,实施技术服务、高技能新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继续教育社会服务“五项”计划。
3.2 预期具体成果
(1)建成全新的实训基地,将生产性基础实训与企业顶岗实训交叉融合,不仅可以进行生产性基础实训,而且可以进行生产性成衣实训与企业生产性顶岗实训。不仅能满足实训教学、教师科研的需要,而且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在产学研相结合方面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2)在“校中厂”仿真情境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加工工艺为主的课程开发,并写出研究报告。
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服装教学实习体系是服装专业教学的核心。而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多样化的实训体系与服装产业对接的有效通道。只有建立动态的实习教学理论与模式,才能够保障教学与市场、科研融为一体,才能够建立起合理的服装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1]李春暖.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流水线设计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商业,2011;(9).
[2]王瑶.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