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浅山区生态景观设计初探
2013-04-10李小慧胡青宇
李小慧,胡青宇
张家口市浅山区生态景观设计初探
李小慧,胡青宇
(河北北方学院 艺术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从适宜性的角度解释和分析张家口市浅山区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现状,运用景观生态学法则研究其具体的设计原则和发展策略,探讨高效地利用能源和运作成本的景观设计方法,对张家口市浅山区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研究。
张家口市;浅山区;生态景观;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
网络出版时间:2013-06-26 16:39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的深入研究是中国景观事业快速发展的体现,但从研究的成果来看,往往仅从“某一部分或某一侧面”来分析论述区域景观建设,特别是忽略区域景观是城市整体中的部分要素这一实际。要积极地从城市规划的整体视角出发,将城市局部景观纳入城市规划这一主导体系,结合城市用地规划、城市生态和绿地系统规划、人居环境建设目标及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规划等,进一步完善城市景观的规划、建设、管理,促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如何构筑新时代下的生态园林城市,就张家口市而言,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上属于河北省落后地区,到目前,张家口市建成区绿地率36.01%、绿化覆盖率40.45%,人均公共绿地10.97平方米。2009年,张家口市提出要以突出山水园林特色为重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成为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北方山水生态园林城市。2011年张家口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宜居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张家口市浅山区建设背景及生态现状
张家口市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三面环山,纵贯南北的清水河将城市一分为二,之间以众多桥梁连接。于2008年落成的外环路通行于居住区、工厂、村落、果园、林地、农田、荒坡、自然山体等不同的地形地貌环境中,最大处的落差近50米,如何利用浅山区域的特殊地形,将众多弊端及不利因素转化为塑造山城特色景观的有利因素,下文将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区域的建设背景与生态现状:
(一)区位优势
张家口市地处京、冀、晋、蒙4省市区交界处,与北京山水相连,是首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但周边自然环境逐年恶化,生态环境日渐脆弱,城市整体规划缺乏科学的景观设计理论指导,使得城市的发展不能标本兼治。2008年河北省提出了“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城市发展战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打造现代生态山城成为张家口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建设背景
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使得城市建设的外延与内涵都在发生着明显而又深刻的变化,在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付出的代价却也十分昂贵。张家口市浅山区依托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已经发展为集旅游度假、居民住宅、公共建筑、产业园区为一体的城市准中心,浅山区以城市快速路为轴线,通行于果园、林地、农田、荒坡、自然山体、村落、居住区等不同的地形地貌环境中,承载着突显山城风情与特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的使命。由于快速路设计为半封闭式的城市快速路标准,城市规划扩区上山,市民生产生活的介入造成城乡结合部的众多矛盾日益突显,如过度开发利用土地、生态环境破环、视觉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填埋等,这些问题成为浅山区生态景观设计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生态现状
由于道路建设、自然力侵蚀、人为干扰等原因,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关部门对浅山区局部区域进行了绿化,但植被缺乏合理的配置,造成了植被观赏性不高、土壤肥力不足、后期维护费用高等问题。此外,浅山区域内的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降水量集中且强度大,冲刷地表带走土壤;地面坡度大使坡面形成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土壤结构差,以砂性黄土、风沙土、混合土为主;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造成生态恶性循环。快速路的修建使得区域内自然山体受到切割,众多生态链出现断层,斑块数目增多,原生植被因道路工程建设而遭到破坏,使局部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减低、景观层次缺失和群落垂直结构发生较大改变,生物系统对环境的调节能力降低。
二、张家口市浅山区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现状综合分析
通过采集浅山区地形与地貌、气候与水文、水土流失与植被形态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通过走访调查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形态、人文景观资源的相关单位和管理部门,明确了张家口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这一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抗外界干扰能力低,自身稳定性差等特征。
(一)自然要素
张家口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比较炎热,且湿度较大,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日温差较大;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加热迅速,气温急剧上升,对流上升运动增强,云量增多,常有积雨云,并伴随阵风和大风,使整个夏季雨水相对较多,湿度增大。冬季干燥,晴朗,地面辐射极强,地面冷却很快,多日照,少云量和降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浅山区植被比较丰富,以落叶乔木、松柏类为主,宜植灌木也很多,但宜为耐寒旱、深扎。近年来,张家口市提出要以突出山水园林特色为重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着力创建“以河为脉、以山为骨、以绿为体、以文为魂”的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北方山水生态园林城市。浅山区随着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已形成了带状廊道景观为主的景观序列,这一景观带呈环状蜿蜒穿梭于各种地形及各功能区域之上,为构建浅山区的生态景观提供了非常独特的景观层次原体。
(二)人文要素
城市景观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内涵两重性,自然景观是城市的基础,文化内涵则是城市的灵魂。张家口市浅山区承载着这一城市使命,如东外环沿线区域,自南向北依次为王家寨果木基地、七里山公园、龙泉广场、察哈尔烈士陵园,山区北部峰峦叠嶂,蜿蜒盘亘的燕长城遗迹清晰可见,同大境门明长城遗址遥相呼应,为区域的景观构成奠定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及丰厚的人文基础。自南向北分别形成了宜人的生态田园自然风光、市民游憩休闲的城市生活以及同张家口发展息息相关的历史人文景观,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和愉悦的精神体验。
(三)心理感知要素
景观的尺度、特色、层次和韵律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景观设计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浅山区内蜿蜒的山体随着动态的道路通行体验使视野的收放更加多变,视野开放的地段景观的旷奥度较高,独特的景观尺度,给通行者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主体景观应随着视距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并在设计上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利用得天独厚的山地地形突显山城景观设计的空间特色,加强人在道路通行时产生的良好视觉条件,体验和感受区域内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和风土特色。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张家口市一直以来的干旱、风沙、寒冷等形象影响了城市外界对它的深入了解,城市景观环境缺乏积极鲜明的特色,表现在建筑风貌的缺失、城市生态受损、景观斑块破碎化等实际问题上。
三、张家口市浅山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包含了环境地理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环境艺术学、民俗学等学科的众多内容,具有综合性强,范围广的特点。所以,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必然要遵循以下原则来满足张家口市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
(一)整体性原则
城市景观是人们对城市客观感知的综合记忆,它要求城市景观要素之间有很好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协同性,同时应充分考虑感官与文化心理对城市纷杂信息的承受能力,创造有特色、有内涵、可识别、和谐、悦目的城市审美品质。所以,张家口市浅山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城市内涵建设,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景观层次。城市的功能在日益复杂化,城市发展中的主次矛盾也在不断转化和变化,浅山区这一环带状区域,东西南北承载着不同的发展使命,通过改善各区位自身的环境和对各区位之间生态环境的整合,调节各区位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矛盾,使人居环境与城市建设更加和谐统一,打造有地方景观特色的生态区,整体性是所有景观设计项目的共同要求,无论各种形式美的法则如何变化,风景要素如何变更,其最终目的是要形成一个完整而连续的区域生态景观视觉效果。各要素之间互相辅助,彼此联系才能构成和谐的整体,构建主次分明的空间层次,各层次间也建立相互联系的景观要素,结合日出、落日、雾霭、晨曦等景色达到完美的视觉体验。
(二)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在充分考虑市民在城市环境中的行为心理规律前提下,研究创造舒适、便利、安逸的生活环境。从植被的适宜性、季节性、经济性出发,将外围植被、浅山植被、道路植被进行优势互补的合理配置,通过植被的优化配置对现有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将快速路建设中人工开挖的沟、坪、丘、坡、岭、堆石等不整部分进行修复,尊重自然形成的水土沟壑肌理,阴植阳种,合理优化植被形态,垂直设计乔、灌、被植以及原生态植被的植被层次,把握生态景观在布局上的主从关系,并形成有节奏感的生态视觉景观和舒适的心理感知,综合考虑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等问题。
(三)生态优先原则
张家口市浅山区景观系统规划须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尽其所能,应充分利用气候、水文、土壤、水体等自然资源,并与人工手段结合,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借助山脉、河湖、林地等自然景观大背景,结合城市内部的自然地形地物和人文资源条件,俗者避之、佳者收之,因地制宜地保护利用区域景观资源。如对原生林木有选择地保留而并非盲目地拓展用地,对形态完整的果园、林地进行保护性的发展;保证廊道景观的连续性,景观设计使其可行可游可观可赏,丰富植被层次布局;因地制宜地修复因道路建设开挖和填埋的景观断层,整合廊道文化片段,形成良好的垂直种植层次;保持浅山区特有的地形特征和固有的山石风貌;通过合理的垂直设计丰富城市空间在立面上的视觉效果;对外围植被、浅山植被、道路植被进行优势互补的合理配置,以把握景观在布局上的主从关系,形成有节奏感的视觉效果和舒适的心理感知,通过合理的垂直设计丰富城市空间在立面上的视觉效应,改善现有景观的整体印象。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源构成危害的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年)文件认为,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张家口市浅山区生态景观设计在现有用地的基础上,进行粗放型的生态修复,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精神,真正达到具有地方景观特色的、满足区域功能需要的、绿色宜居的生态景观秩序。
四、张家口市浅山区生态景观发展策略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力度和速度,浅山区的土地需求持续增大,在土地开发利用上出现了众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提高张家口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探讨生态景观发展策略,成为相关部门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保持原有山体和农林地的原生性和功能性
张家口市区三面环山,山体由南向北逐渐收拢,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看景观基质产生明显变化,北部愈接近大清河,形成特色的滨水景观;中部浅山地带以居住区和市民休闲游憩区为主,具有发展林地的自然和主观条件;南部以农业生产用地为主,有着厚重历史和传统栽植技术的果木基地和作物生产用地,虽然受地形限制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高,但这种自然田园的风貌在当今城市中具有非常高的生态效益。所以,保持区域内原有的山体、果园、林地的原生性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生态景观评估体系中最具评估价值的指标之一。原生性的景观斑块是经过长期的历史选择,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除对土地利用率不高且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荒地可进行生态恢复和改善外,以自然植物群落的指示作用和分布规律为参考,保持原有山体、果园、林地的原生性和功能性是进行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策略。
(二)发扬山地地形的天然优势,丰富垂直生态效果
城市垂直景观设计早在古代巴比伦时期已经出现了萌芽,经典的空中花园为建筑景观设计拓展了新的视野。直到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才开始了对垂直绿化的系统研究。在尊重和利用自然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山地地形的特点,斑块的特殊的肌理、流畅的轴线、剖面的形态、断面的变化等景观特点,通过景观设计手段,以景观美学为指导,因地制宜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根据山地地形的空间特点,创造不同的立面景观效果,使景观立面形成富于变化的视觉效果,利用植物配置的调节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强化和弱化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特色的山林景观。对于垂直方向的植物配置,群落层次要分明,若景观空间布局需要封闭或阻挡视线,可选择稍高的乔灌木进行组合配置;景观空间布局若以开阔、层次丰富为目的,尽量选择低矮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作为前景,避免干扰人们仰视或鸟瞰主景对象。利用地形的起伏变化和植物构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纵深空间、混合空间等空间构成模式,使人在道路通行过程中能够形成山地景观特有的景观游览节奏和韵律,产生“移步换景、形随景异”的良好视觉感受。同时受山地地形变化的影响而产生植物群落的差异,能够形成丰富的垂直景观层次,结合浅山区内的不同用地功能传达给人们的文化和精神感受蜿蜒的外环路使通行过程变为一种愉悦的视觉和精神体验。
(三)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
浅山区北部峰峦叠嶂,蜿蜒盘亘的燕长城遗址清晰可见,同大境门明长城景观遥相呼应,为区域内的景观构成奠定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及丰厚的人文基础。张家口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境内有着非常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受长期以来边塞文化的影响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美誉,仅市区遗存的各时期长城就有11.6公里;该文研究区域内就有燕长城3.8公里,明长城1.4公里,均位于东外环路北部山脊处,在市区众多角度均清晰可见。察哈尔烈士陵园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长眠着为这一地区革命和解放而捐躯的英烈,也孕育了张家口的红色文化。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的外延与内涵都在发生着明显而又深刻的变化,打造品牌城市树立新时代的城市形象,关乎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城市建设的风情与特色、人居环境的美化与和谐、精神文明建设与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诸多方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其著《城市的形象》一书中探讨了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问题,他认为“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公众印象,它是多个印象的叠加”[1]5。城市发展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淡化了地方文化的主体意识,造成了场所景观空间形态的趋同,处于弱势的地域文化如果缺少内在的生命力,城市也将严重失去了其形象特色,所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是有效地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景观的重要途径。
人们在广泛关注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域的景观生态的同时,也关注着生态景观设计的实践应用,参考了国内外生态景观设计的先进经验和成果,结合张家口市浅山区内的自然、经济、和地理条件,对其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应以整体性、适宜性、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并且论证了张家口市浅山区生态景观的发展策略,即保持原有山体和农林地的原生性和功能性,发扬山地地形的天然优势,丰富垂直生态效果,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来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生态景观。
[1]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ResearchontheEcologicalLandscapeDesignofShallowMountainousAreainZhangjiakouCity
LI Xiao-hui,HU Qing-yu
(School of Fine Art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The con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 of shallow mountainous area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in Zhangjiakou City are explain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itability.The specific design method and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are also studied under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rules.The paper explore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which makes full use of energy and operating costs and studie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of shallow mountainous area in Zhangjiakou City.
Zhangjiakou City;ecological landscape;landscape ecology;landscape design
2013-04-11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SQ125008)
李小慧(1982-),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艺术学院讲师,艺术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
F 127
A
2095-462X(2013)04-0084-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30626.1639.017.html
(责任编辑治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