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省级党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对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实证分析
2013-04-10周钢
周钢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北武汉 430077)
创新型省级党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对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实证分析
周钢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北武汉 430077)
传媒产业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传统党报纸质媒体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日益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创新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省级党报集团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省级党报集团只有真正成为“创新型”党报集团,才能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具备竞争优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省级党报集团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省级党报;创新发展;企业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省级党报集团在我国的党报集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艰巨历史任务,又面临着我国传媒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和机遇。传媒产业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传统党报纸质媒体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媒介融合,积极实施报业的全媒体转型显得十分迫切。在这种日益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创新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省级党报集团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省级党报集团只有真正成为“创新型”集团,才能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具备竞争优势。
国内学者黄煜和祝建华对中国大陆的省级新闻媒体做了长期的、大范围的研究。在研究中国大陆省委机关报对省际新闻的报道时,黄煜通过分析过往的研究,总结出了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大陆区域研究的三种取向。[1]黄煜和祝建华对这三种取向做了详细的概括。第一种是“中央——地方”的研究取向。这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传统思路,主要着眼点为中央和省(地方)之间的关系。第二种取向是“区域比较”,关注区域发展中的不同社会及经济问题以及在区域间的不平衡现象和发展模式的分析。第三种取向是“省的个案研究”取向。这个取向的研究近年来开始受到国内一些学者的重视。本文采取第三种研究取向,即以中国大陆省级党报集团为研究对象,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个案研究对象。
一、关键词释义
(一)省级党报集团。
省级党报集团是中国大陆情境下的特殊组织,是在省级党委机关报社的基础上成立的,是报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所采取的重要举措。[2]我国将行政区划分为多个层级。第一级地方行政区是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第二级地方行政区是地级市;第三级地方行政区是县及部分县级市。“省”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行政管辖单位。省级党报集团处于党报集团的中端层级,在我国报业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的党报集团是“以党报为龙头,以报纸为主业,以国家所有为原则,以社会效益为第一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品种的特殊产业集团”。我国现有的党报集团从报业市场区城来分,可细化为三个类型,一是中央级大报组成的报业集团,如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二是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的报业集团,如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三是纯粹地方性的报业集团,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从机构和职能来看,党报集团一般属于中央、省委或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级别为省部级、正厅级或正县级。
(二)创新发展。
从思想史的视角看,亚当·斯密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就初步探讨了市场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亚当·斯密认为,“经济人”天生具有一种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它驱使他展开经济活动,促使财富增加。斯密以有的人对时间的准确性要求并不严格,对手表计时的准确性却十分挑剔为例,来论证人天生具有的创造性,或曰对发明、改良和革新的“迷恋”。斯密认为,正是这种“迷恋”激起了人们辛勤工作的热情,鼓励着人类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真正哲学意义上的创新研究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专门研究了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从哲学视域看,可以说马克思的创新思想首开创新理论研究的先河,也为研究当代人类社会实践的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在马克思之后,世界公认的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追寻马克思的足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1)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创新概念。
通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10年)检索,以“创新发展”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有14358条记录,从整体上看主要是集中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等具体领域。庞元正主编的《以高起点的创新赢得竞争优势》[3]一书是已知对相关问题进行的最早著作。庞元正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发展是我国实行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后来,赵剑英提出规范和创新是人类活动中一对矛盾,并对创新与规范的辩证关系作了初步阐述。对于省级党报集团而言,创新发展是其获取竞争力的源泉,也是省级党报集团所追求的目标。
(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必要因素,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本田、沃尔玛、百事可乐、戴尔、丰田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海尔、华为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些知名企业内部不同的企业文化,有力助推着知名企业自身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实证分析
面对激烈竞争、复杂多变的媒介市场环境,省级党报集团需要面对资源、技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挑战。省级党报集团创新发展必须培育具有面向未来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创新文化,使之在创新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及时把握各种创新发展的机会,以保证自身在竞争中具备优势。
对于我国省级党报集团而言,企业文化是其在媒介管理、经营实践中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物质文化环境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炼传媒企业文化,对于省级党报集团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传媒企业文化不仅决定了员工的精神面貌,也决定了传媒的组织氛围。然而传媒企业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传媒企业文化方面,一般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近年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提出以“忠诚、团结、创新、卓越、幸福”为宗旨的企业文化,向着建设“全国一流党报集团”的目标而努力迈进。“忠诚、团结、创新、卓越、幸福”这10个字高度概括了集团广大员工的愿景,是该集团独特的企业文化要旨。“忠诚”即员工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要坚定,忠诚于党报集团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思潮,消除拜金主义、个人价值至上等不良社会思潮。“团结”即员工之间注重合作,提倡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一种彼此信任、赋予责任、参与交流、共同决策的良好氛围。“创新”即激活广大员工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挖掘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内生动力。“卓越”即在新闻宣传、内部管理、经营活动中精益求精,争创一流。“幸福”即让员工充分享受党报集团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自我的梦想和人生价值。
(一)加强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力度,塑造浓厚学习氛围,培育省级党报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学习是成长的动力,个人的学习又是企业成长的源泉。管理学大师杜拉克曾说:“在竞争激烈而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只有学习型的组织,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从行业属性来看,省级党报集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传媒产业,对高文化附加值的企业文化管理存在着内在的需求。近年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宗旨,在员工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方面,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狠抓新闻、管理、经营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育学习型干部,建设学习型党报集团。开展专家讲坛、博士论坛、楚天传媒大讲堂、楚天传媒夜校、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新进员工入社教育、集团首期全媒体记者(编辑)培训、青年记者编辑培训班等多种学习活动,充分调动新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独具省级党报集团特色的学习培训品牌初步形成。2012年,该集团的人才培养工作被评为“省直机关基层组织建设特色工作”。2013年,该集团被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首届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二)加大员工民主管理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让员工自觉融入到“忠诚、团结、创新、卓越、幸福”这个具有强劲内聚力的“文化磁场”之中。
一流的省级党报集团需要一流的精气神,在内部管理中,紧紧围绕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持之以恒培育党报集团企业文化。以集团的改革发展为工作中心,进一步加大员工民主管理的力度。通过理顺工会管理和工作模式,做好基层工会、分工会改选。深化工会维权,全心全意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健全工会女职工组织,深入推进女职工建功立业。通过开展春季职工运动会、第九套广播体操等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培养员工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增强员工为集团发展奉献聪明才智的凝聚力和驱动力。
三、相关的理论思考
国内有一些学者从创新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媒介组织。张昆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传媒已转型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在其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特别是在文化产业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4]要顺利驱动这个日益大型化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传媒组织必须转型为学习型组织,建构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而学习型组织的核心诉求乃是人才,说到底,知识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知识资源就是人才资源。知识资本而不是政治资本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向志强认为,媒介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媒介产业的劳动并不是一种简单劳动,而是一种需要媒介从业人员发挥智慧的创造性劳动,媒介人力资源是知识型人力资源。[5]
除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之外,我国其他省级党报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有不少创新的举措,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按照构建立体传播格局、建设现代传媒集团的目标,加快实施“强化主导产业,构建关联产业,加速品牌扩张,打造资本平台”的战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把握媒体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提出“把握导向,跨越发展,做大做强,促进和谐”的十六字方针,明确了由“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文化集团跨越”的奋斗目标,制定了“3368”阶段性任务,即:着力打造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3种媒体,加快构建报纸发行商务网、书报刊发行网、酒店管理服务网3个网络,培育壮大报业、新媒体、图书发行与物流配送、印刷、酒店旅游、房地产6大支柱产业,打造出8个年收入超亿元企业。
对于我国省级党报集团而言,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风险、决策风险、制度性风险等。市场风险表现在由于媒介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决策风险表现在由于决策不正确而造成创新失败,给省级党报集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制度风险表现在省级党报集团在创新建设过程中,由于组织机构的缺位或者不能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职能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其原有的组织结构与省级党报集团创新业务流程设计不匹配,导致职能部门职责模糊,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而使创新项目的实施受阻。组织制度的缺陷导致省级党报集团资源配置不合理,致使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快速反应,导致创新发展活动的终止和失败。
为了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决策风险、制度性风险,必须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实施创新企业文化战略,有效规避风险。面对市场的变化,重点研究受众需求和竞争对手力量的变化。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防范,通过市场调查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确定省级党报集团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和完善创新发展的决策机制,完善创新决策的组织体系,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充分实行,规范和严格决策程序与方法以及决策价值的判断标准。在对创新项目决策时要经过充分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和识别其风险所在,并提出风险防范具体措施。在省级党报集团创新发展制度性风险的防范上,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保持良好的循环以减少或避免因多个主体行为机制、原则与目标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冲突。
思考一:有效实施组织转型和制度创新。省级党报集团不断深化组织转型和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针对省级党报集团“事业单位管理、企业化运作”的局限性、“体制内员工与体制外员工的并存”的双轨制、薪酬激励的单一性以及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倦怠”,从机制上与体制上打破和清除制约创新发展的障碍,进行组织转型和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思考二:有效实施创新人才战略。一般来说,我国省级党报集团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文化单位,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人才是其创新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只有建立全面、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集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为其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思考三:有效实施创新文化战略。省级党报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其自身实际、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文化精神。《公司文化》的作者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指出,世界上凡是成功的企业,背后必然有一套健康有力的文化,也就是说,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是企业文化。文化再造是推动省级党报集团前进的源动力,关系到省级党报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和企业的潜能,从而提高省级党报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环境、企业精神来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巩固。对员工进行心理需求管理,对员工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通过心理活动和心理指导来管理集团员工的基本需求,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1]葛岩,吴予敏.制度变迁视野里的报业市场格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卫明.党报定位与功能新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3]庞元正.以高起点的创新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4]张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论坛(2011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5]向志强.人力资本与媒介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郁之行
G229.2
A
1003-8477(2013)12-0081-03
周钢(1976—),男,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工会副主席、高级经济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