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却纪念

2013-04-10王惟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不容才子中文系

不忘却纪念

光阴荏苒若白驹过隙,时光匆匆仅遗些许印记。在今天看来,公元1977年12月4日无疑是个不容忘却的日子,570万人同时涌入考场,然而,历史永远只做减法,历史永远在回顾中写就,其间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已成被忘却的记忆,随风而逝。

坊间盛传《川大77级中文系四大才子》,文中所记四人确属77级中文系,且多大学毕业后卓尔不群,闻名于世。但若论及求学时代的出类拔萃者,能称得上“才子”的,则非龚巧明莫属。1978年,龚巧明考入川大中文系时年近三十且身为人母,身材柔弱,天性爱美,多才多艺,入学前已从事小学教育多年。

虽为一介弱质女流,但龚巧明身上的傲骨却堪称77级典范。那时,她已是四川省作协的会员,在文学上已卓有建树,进入大学,仍然笔耕不辍。上个世纪70年代末,意识形态之土已经松动,对文学创作的钳制日益放松,作家不必再为社会主义的“大历史”大唱颂歌,转而书写在历史夹缝中生活的小人物。

龚巧明笔法细腻,以小说见长,在校期间创作了《思念你,桦林》《长长国境线》等一系列小说。一经发表,其作品温婉哀伤的气质和对人物矛盾心理入木三分的刻画立马吸引了大批读者,其时,“伤痕”文学方兴未艾,龚巧明的小说的确称得上其中的扛鼎之作。龚巧明自然也成为当时四川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龚巧明虽为川大不容忘却之“才女”,然生性淡定,生活平淡,除耕耘于创作,在校并无可大书特书之事。临及毕业,却惹出一番风波。那时,据川大规定,大学生毕业由学校分派工作,并无今日“招聘”、“双向选择”等事。四年寒窗,寻个好出路,自是人之常情,故学生对分派至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避之不及。然龚巧明自愿提出,要去西藏,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一般来说,学生返还原籍,然龚巧明户籍并非西藏,此举纯粹出于意愿,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懂了,正是为了寻找那更高更险更神秘的大山,我才踏上这旅程的。”此女子之浪漫豪气,不能不令人动容。其后龚巧明调入《西藏文学》任编辑,1985年在藏东采访路上于林芝尼洋河惊涛骇浪中不幸遇难,年仅37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龚巧明是个奇女子,为文为人,都问心无愧。此乃川大中文系的精神,亦川大之精神!

山东济南 王惟

猜你喜欢

不容才子中文系
云端学习 “课”不容缓
Images2Poem in different contexts with Dual‐CharRNN
中文系何为?
读中文系的人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不容商量的爱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黄振东作品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法不容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