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现状调查研究

2013-04-10吴绍奎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贵阳市体育场馆

李 军,邱 勇,吴绍奎

公共体育设施是由政府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城市公园等体育活动场所[1]。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体育活动的中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原有的公共体育设施已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此前,贵阳已成功开展了“三创一办”(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面貌已大为改观,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在数量和布局上仍有待完善。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既是创建工作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此,对贵阳市所辖“六区”进行调查,对当前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发展的具体思路,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主要对贵阳市大型体育场馆、城市公园、大型绿地、新建居民区和部分街道、社区进行调查,了解其公共体育设施配置、需求和使用情况。

1.2 研究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获取相应的信息并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现状

2.1.1 市级体育场馆分布情况 市级体育设施是体现大城市发展要求,为全市人民服务的城市重要基础性设施。贵阳市“六区”范围内现有市(省)级体育场馆设施8处(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贵阳市人民体育场、贵阳市体育训练馆、贵阳市游泳馆、贵州省新体育场、贵州省体育馆、贵州省游泳馆和贵州省玉田体育运动村),主要分布于人口稠密的市主城区云岩区和南明区。刚建成的贵阳奥体中心位于金阳新区,总建筑面积289390m2,是从城市长远发展角度经过科学论证而修建的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体育综合场馆。从功能配置上看,现有体育设施能满足田径、足球、网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游泳等项目的训练需要,也具备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大型文艺演出、礼仪庆典活动的条件。位于南明区的贵州省玉田体育运动村是全省唯一的“体育公园”,不仅拥有常规项目的体育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同时还开展多项目培训服务,是全民健身的理想场所。从使用上看,所有场馆主要用于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各项目日常训练,目前并未完全向社会开放。因而,这些大型体育场馆要充分体现其使用的公共性,为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服务,应适当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2.1.2 区级体育场馆设施分布情况 区级体育设施是指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口分布情况而修建的有较强实用性和功能性的体育设施,用地面积约100000m2,主要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池。调查发现,目前贵阳市仅有金阳新区拥有区级体育中心,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小河区、乌当区和白云区均没有区级体育场馆设施,进一步了解获知,以上城区区级体育场馆设施之所以达不到规划要求,原因在于各区财政实力有限,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难以满足修建大型体育场馆高额支出,同时公用土地资源缺乏,加上区级体育赛事极少,为了避免修建以后场馆设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各区均没有修建体育场馆设施,而是必要时选择利用辖区内的学校、事业和企业单位体育场馆资源。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区级体育场馆设施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因而在制定“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时提出,要构筑以各区域体育场馆为骨架,社区体育设施为立足点的完整体育场馆设施网络,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服务完备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2]。

2.1.3 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分布情况 社区体育设施是指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设施。依据社区类型(新城区、老城区、商品房社区和单位社区)进行调查显示,贵阳“六区”中,云岩区和南明区主要以老城区为主,金阳新区全部为商品房社区,而花溪区、白云区、乌当区和小河区为新、老城区兼有的混合区。老居民区由于修建较早,社区空间拥挤杂乱,居民的层次参差不齐,几乎没有体育设施;新开发的商品经济小区和单位社区,只有一些定位于中高端的社区,配套的体育设施相对较多,如健身路径,儿童健身设施,健身房,游泳池和室外球场等,居民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练习场地,而那些位于城区街道的以电梯公寓为主的商品经济小区,受人口密度和空间密度的制约,体育设施也较缺乏。贵阳“六区”中,金阳新区的社区体育场馆设施配置较好,但也未能达到人均体育用地1m2的规划要求。

2.1.4 城市公园及沿江休闲带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城市公园体育设施是指城市中存在的,供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体育器材和场所。近年来,贵阳市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在公园、绿地建设等方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大型公园和绿地建设中很少有同步规划体育健身设施的布局,公园、绿地的体育健身设施配置滞后。从调查情况来看,贵阳城区内的公园主要以园林观光、游乐休闲为主题,如河滨公园、黔灵山公园、花溪公园、白云公园、观山湖公园等,除了儿童游乐设施、旱冰场、露天舞台外,很少配置有各类健身器械及门球场、羽毛球场、健身路径、健身广场、棋牌活动长亭等体育设施,特别是一些历史比较久的公园,甚至没有配备健身路径,这与打造“健康贵阳”的城市发展目标不相匹配。同时,贵阳市2006年启动的“南明河健身长廊”一期工程建设并不乐观,贯穿花溪、小河、南明、乌当等区的南明河两岸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体育健身活动点布局随意,使得健身路径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也出现了“有人建无人管”的局面。

2.2 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大型体育场馆数量不足,空间布局不均衡 从场馆数量来看,目前贵阳市投入使用的市级体育场馆有 3座,这些设施虽然也能满足市级比赛所需,但从规模、配套设施等还难以承接大型的全国比赛或国际单项比赛,这也是贵州省建国以来仅承办过一次全国综合性体育比赛的主要原因所在。而区级场馆设施,六个区均没有达到规划要求。当然,花溪区、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白云区由于都有高校和一些其他场馆设施,并且部分实行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地区体育设施不足所带来的需求矛盾,为了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这几个区没有规划体育场馆。设施较差的是小河区,主要是由于人口稠密,土地稀缺,也无法再另辟地修建区级规模的体育设施。 大型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除了赛时满足赛事的要求外,闲时还要为更广大的市民群众健身服务,所以在空间布局方面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市民的体育需求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局,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皆不可取[3],而贵阳市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过于集中,在大型赛事和活动期间,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以及环境污染。从目前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上看也未能较好适应城市的发展方向,除中心城区的云岩区和南明区外,其它地区体育设施相对不足。现在贵阳城市发展向外拓展的趋势明显,外围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呈现出“内重外轻”的格局。根据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对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和外围组团发展策略的要求,应增加对花溪区、乌当区及南明区龙洞堡片区的大型体育设施规划和投入,以满足贵阳市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

2.2.2 社区体育设施发展不平衡,管理欠完善 贵阳特殊的地理形态,新建的城市社区多为小区级,这就造成了体育设施的建设只能采用小型的个别配置的建设方式,大多数都是以修建健身路径为主,并不能较好满足各个年龄层次居民健身的需求。而在一些老城社区,很少有公共体育设施或是几乎没有公共体育设施,由于老社区地处城市中心地段,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无法为社区居民提供现代化的体育锻炼条件,虽然贵阳在不断进行老城改造,但这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政府部门也只能利用现有条件,依靠福彩和体彩公益金配置器械数量少的全民健身路径,但由于老社区这些地方的空间局促,设施的设置还不尽人意。

2.2.3 城市公园及沿江休闲带体育设施数量不足,规划欠合理 贵阳市的大部分公园都是政府投入建设的,所以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把公园的功能主要定义为观光休闲娱乐为主,没有把健身功能纳入其中,所以造成大多数公园里没有体育设施,个别有设施的公园由于使用率过高造成了部分损坏,无钱维修,就造成公园体育设施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市内的南明河、市西河、贯城河、黔灵湖、观山湖等河湖水系丰富,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生态环境修复和绿化景观环境营造,在城市内部已构筑起多条滨水绿化景观走廊,若通过合理规划配之以体育健身长廊,岂不是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2.3 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对策

2.3.1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需要合理规划,通过政策扶持,走社会化管理之路 根据贵阳城市发展战略,需要科学构建科学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体系。目前贵阳主城六区的大型公共体育设施主要集中于南明、云岩两中心区,这种集中的方式虽然方便于市区居民的健身需要,但同时对举办赛事及其他大型活动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贵阳中心城区“一城三带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应该规划配套相应的公共体育设施,通过公共体育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区域的环境,使区域功能和形象得到提升,可以考虑在贵阳北部的高新区,南部的花溪区,东部的龙洞堡片区,东北部的新天片区,规划可以举办大型赛事的体育场馆设施,既能满足该区域群众的体育需求,也有利于实现全市体育资源的协调配置与利用。

同时,由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是城市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方针,区财政应当配合城市总体规划安排必要的资金保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需要。针对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可以尝试建立由政府、社会、集体、个人等投资的多元化模式,而在管理上应走市场化道路,主要是由于大型公益性体育场地投资大、回报期长、运营成本高,只有推行现代场馆管理模式,允许其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活动,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及相关产业,才能提高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体育场馆的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向社会有偿开放,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2.3.2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保证真正得到落实 《体育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级的公共体育设施被挪用、被侵占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是政府行为,体育行政部门也不便干预。为了保障全民健身工程的推进,体育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和完善,提高其保障作用。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城市新建社区、经济开发区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但从贵阳市目前总体情况看,房地产开发商执行以上规定的随意性很大,主要是受经济利益驱动,考虑到土地、开发成本等原因,对体育配套设施能省则省,加上有关主管部门在新建小区竣工综合验收时,往往没有体育部门参加,即使体育设施配套不到位,也能通过综合验收[4]。所以,相关部门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上应严格把关,确保真正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建设规划和建设实践,而且避免新建社区体育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已规划的体育设施应制定相应的验收指标,确保体育设施建设的认真落实。

2.3.3 城市公园及沿江休闲带体育设施建设应因地制宜,增加数量,打造体育主题公园 贵阳被称为“森林之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 是城市的特色,市区四周群山环抱,如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及南岳山脉等林带,为贵阳提供了绿色生态屏障,市区内公园星罗棋布。同时,贵阳市区内水资源丰富,南明河、市西河、花溪河、贯城河等穿城而过,近年来沿江两岸修建了较多滨江休闲带,供市民休闲、观光。结合贵阳市的城市地貌特点,为避免城市建设过于连片发展,保护城市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生态格局,在公园、大型绿地和沿江休闲带规划和建设中,应尽可能安放一些健身路径和运动器材,修建健身布道,并根据面积大小建造一些特色项目场地,打造集健身、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运动休闲带,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锻炼。由于贵阳目前还没有一个体育主题公园,这是与贵阳城市发展定位不相匹配的,纵观市区的各大公园,人们休闲的方式都以休闲娱乐为主,体育公园可以间接改变人们的休闲方式,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建议多修建体育公园,少建普通公园。对于城市公园及沿江休闲带已有的体育设施要加强管理,及时修缮,可以尝试采用分派社会体育指导员,以义工的方式轮流到公园作指导,顺便起到督促体育设施的维护工作。

3 小 结

当前,贵阳无论经济还是城市建设方面都还正处于发展阶段,社会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低标准,现有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总体数量还明显不足,分布不均衡,向社会开放度不够。市区内住宅小区的健身活动场所达不到规划要求,体育设施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老城区和部分早期建设的居民小区,健身点难以定点建设。城市公园和滨江沿岸休闲带上,全民健身设施普遍缺乏。贵阳是典型的山地、滨水中等城市,城市形态的扩展受到了地形、水系的制约。因此,在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方面也不能一味追求大规模高层次,而要根据贵阳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布局,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体育与城市景观密切结合的公共体育设施,做到人口、社会、资源三者的和谐发展。针对当前体育用地被挪用或侵占的情况,建议规划、民政、体育职能部门在开发项目审批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奖惩体制。

[1]都胜君.城市大众体育设施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6.

[2]贵阳市政府网.http://www.gygov.gov.cn/gygov/1442564753200250880/.

[3]李 蓉.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体育设施需求及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09:24~25.

[4]汪玲玲.对宁波市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的调研[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4):32.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贵阳市体育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贵阳市乌当区地下水问题及防治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我国青少年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