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球发球落点在战术上的运用
——以2012 年澳网男单决赛为例

2013-06-27徐祥峰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外角纳达尔落点

徐祥峰

网球发球落点在战术上的运用
——以2012 年澳网男单决赛为例

徐祥峰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两名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在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每个发球的落点进行区域分析,探讨发球落点的区域分布规律以其与战术的配合运用特征。研究表明:发球的落点和攻击性对于在比赛中占据主动、压制对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发球和第二发球落点选择与落点得分率是成正比的。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第一发球与第二发球虽然在战术意图不尽相同,但其落点的选择极为相似。

网球;发球落点;战术运用

网球发球是唯一由自己掌握而不受对方控制的击球方法,是当今优秀网球运动员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武器。它既是每一分的开始,也是向对方进攻的开始,同时还是双方进行攻防对抗的开始[1]。由于网球比赛允许球员在每一分的比赛中有两次发球机会,因此,第一发球与第二发球的战术目标往往很不相同。那么球员是如何达到预定的发球目标,又是如何完成上述两个最为基本的发球任务的呢?从个案的角度看,不同发球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球的速度、旋转、方向或角度、发球落点等方面[2]。速度、旋转、角度和落点同样都应被重视。不论是发球的速度、旋转还是角度,都与落点息息相关,因此落点成为了发球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以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两名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球落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发现些规律,旨在探索网球发球的制胜规律,为科研和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职业排名世界第1、2的男子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纳达尔在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中发球落点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CNKI等学术期刊网站的文献检索,查阅了各种期刊和有关专著,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整理,并加以分析研究。

1.2.2 录像观察法 对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两名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比赛实战对抗的录像进行全过程的观察统计和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观看和分析,确定完整的影像作为研究素材,并对所获数据进行技术统计。

1.2.4 归纳总结法 通过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逻辑学方法,将所获得的有关资料加以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一发球落点的分布与战术组合

落点是发球中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讲,发球落点有三种选择,即内角、外角和追身。其主要目的是让对手在移动中接发球,增大对方接发球的难度,并为自己获得主动创造条件[3]。当今竞技网球比赛当中的发球落点分部,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1)边线区域,简称B区;(2)中线区域,简称Z区;(3)追身区域,简称S区;(4)浅的边线区域,简称QB区;(5)浅的中线区域,简称QZ区[4]。

图1 发球落点分部区域图

在网球比赛中第一发球的重要性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公认的,其目的旨在直接得分或者为后面的比赛创造得分机会,运动员可以使第一发球达到最大的速度、力量、旋转以及刁钻的落点,从而达到最大的发球攻击性。或者达到最好的攻击效果;再次,第一发球的稳定性与攻击力有着积极意义,将从落点分布的这一视角进行分析。总体上右、左两发球区第一发球落点都集中在角度较大的外角和内角,角度较小的追身发球占少数。右区第一发球内角落点相对略多于外角,但不存在显著差异;且纵向对比,右区第一发球外角基本稳定,第一发球内角率呈逐届上升趋势,第一发球追身呈逐届下降趋势。左区第一发球外角落点多于内角,并存在显著差异。纵向对比,左区第一发球外角率呈逐届上升趋势,第一发球内角率保持基本稳定,第一发球追身呈逐届下降趋势。这说明两个发球区第一发球重点都在于用大角度球调动对手,在大角度球上左区第一发球以发向对手外角为主要战术原则,且正变得逐届明显。

表1 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双方第一发球成功的落点分布统计

表2 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双方第一发球得分的落点分布统计

由表1、表2可以看出,两位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第一发球都主要集中在B、Z两区,即边线区域和中线区域。在此两区内的得分率(即发球成功且得分)及第一发球得分率分别为:德约科维奇:32/45=71%,36/47=76%,71/98=72%;纳达尔:39/52=75%,30/55=55%,90/137=66%。

纳达尔右区与左区的发球成功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德约科维奇的左右区第一发球成功率基本一致。(1)发球技术动作上看,纳达尔为左手持拍,德约科维奇为右手持拍,两人在各自正手区发球时动作更为顺畅;(2)正手区发球更容易使用切削发球技术;(3)战术上考虑压制对手的反拍,而对手反拍的位置又正好处于较容易发球进区的路线:如纳达尔左区发外角正好是德约科维奇的反拍位置,纳达尔更容易用切削的方式发出外角路线的发球。

有研究表明: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88%以上的第一发球落点选择在B、Z两区,并且在此两区保持70%以上的得分率[4]。在本场比赛的统计中,两位运动员有都遵循这一规律。在其他区域:12%的第一发球落点选择在S区,4%的第一发球落点分布在QB、QZ两区,虽然在S、QZ、QB区的得分率要略高于B、Z区约6%,而由于其技术和时机把握难度的问题,运动员的第一发球落点出现在S、QZ、QB区的比例是很低的。目前,随着球拍工艺的提升,击球速度加快,发球上网在单打比赛中比较少用的战术形式,一般作为一种战术的有效补充,统计结果也显示出这一特点。发球上网情况不多,但却也有着一个潜在规律:不论左区还是右区,第一发球上网主要集中在第一发球外角时,这是因为利用了外角球能调动接发球员于场外的独特优势,从而为下一分的网前截击打好基础。

2.2 第2发球落点的分布与战术组合

第2发球失误将直接导致运动员失分,所以在第2发球时,运动员往往更为注重通过发球限制对手的进攻或为后续的攻防创造机会。第2发球时,发球员通常会避开接球员强大的击球位置,并且往往会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此时接发球员会认为接发球是抢攻的机会,发球员和接发球员在第一发球和第2发球心理上的明显的变化。第2发球主要选择发向对手反手位的原因主要在于由于第2发球的速度下降,如果过高的发向对手正手和近身比例,意味着承受接发球方较强的攻击力,但如果在第2发球时出现发球角度的固定化、常规化,接发球的运动员则能够利用脚步移动,很有可能采用侧身战术进行强攻,使发球形成被动局面,所以一般第2发球发向正手和近身的比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两个发球区第2发球落点较第一发球均衡,但也存在主落点。总体上右区第2发球主要集中在内角,第2发球总体平均内角率分别高于外角和追身,并与之存在显著差别,外角略高于追身,但无明显差异;左区落点主要集中在外角,总体第2发球平均外角率明显高于内角和追身,并与之存在特别显著差异。以上说明第2发球目的很明显,以进攻对手反手为主,同时注重大角度调动。右区第2发球平均内角率逐届上升;左区第2发球平均外角率总体略有下降;第2发球平均追身率总体有所上升。这说明随着网球战术发展的多样化,右区第2发球更加注重增加内角落点,仍然以进攻对手反手位置为主要战术;左区第2发球虽然以反手外角位为主,但是追身发球正在逐渐增多。当对方第2次发球较松散时,发球落到平分区的反手侧(比较容易接)时,可以用反拍抽击将球打至中线深处。当对方发球后远离中线时接占先区外角第2发球时,可用正拍抽击或推切球回击直线球。这时对方通常用对角球打正手侧的空位,因此可以迅速上网,用短线球将来球截击至对方左侧空当。

表3、表4数据显示,两名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仍然把B、Z区做为主要发球落点区域,即边线区域和中线区域。在此两区的得分率(即发球成功且得分)及第2发球得分率分别为:德约科维奇:18/26=69%,20/33=61%,43/68=63%;纳达尔:7/18=38%,14/31=45%,30/66=45%。

表3 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双方第二发球成功的落点分布统计

表4 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双方第二发球得分的落点分布统计

具体分析不难看出,选手在第2发球时采用的发球落点变化较多,他们合理地运用了第2发球战术当中的变化并打破了心理劣势。以更多的S、QB、QZ区发球占据战术优势牵制对手,而不受制于对手。总的来看,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79%第2发球落点选择在B、Z区;19%的第2发球落点在S区; 3%的第2发球的落点在QB、QZ区。虽然S、QB、QZ区相比B、Z区的得分几率要高,但是也容易让对手抓住机会反击得分,因为第2发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都不及第一发球,所以如何运用必须联系实际情况而定。

2.3 ACE和发球直得的落点与时机

ACE就是发球员的发球球落在有效区内,接球员没有触及到球而使之直接得分的发球。由表5可以看出, B、Z区是ACE球和发球直接得分的主要区域,值得注意的是纳达尔在S区有5个发球直得,而这5个发球直得都是出现第2发球当中,究其原因是对手的非受迫性失误所造成,由于纳达尔充分利用球的旋转,在对手急于进攻的时候造成了回球下网。统计ACE和直接得分发球的落点能更直接反映选手的强烈攻击意图以及体现技战术的细节,关键球的发球上,双方队员都保持高度注意力,如果投机的把球发在S、QB、QZ区往往会使球员处于被动。而ACE和直接得分的发球,由于优秀运动员的强大的心理素质,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特别是关键球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表5 2012年澳网公开赛决赛ACE球、发球直得、盘点、赛点的落点分布统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目前世界高水平网球男子选手在落点准确与变化方面更为精细,发球精确化方向发展正在成为必然趋势。

(2)在比赛进程中,运动员第一发球成功率受体能负面影响逐渐降低;第2发球稳定性未受体能降低的负面影响;发球威胁性受体能的负面影响不大。

(3)网球比赛的第一发球与第2发球、发球成功率与发球得分率之间不仅具有逻辑关系,而且还具有战术意义和策略意义。

3.2 建 议

(1)加强发球力量、速度和落点变化的训练,提高发球质量。强化进攻理念,提高发球与进攻的衔接能力,培养运动员积极主动的进攻理念,抓好发球和进攻手段的战术配合。

(2)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加强战术意识培养,提高发球技术运用质量,在技术训练的同时有意识地向队员灌输战术运用知识,加深对发球力量、速度、落点及后续进攻手段等相互间辩证关系的理解,充分认识其战术意义。有效地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提高发球技战术运用能力。

[1] 陶志翔,祁 兵,胡亚斌. 对网球发球体系的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 695-1 697.

[2] 李唤春. 网球技战术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67~70.

[3] 梁振聪. 浅谈网球发球战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6):99~100.

[4] 张胜影, 徐 伟. 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落点分布区域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2010(02):66~6.

Se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ennis Serve Placements on T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Tennis Contest——The Final of the Australian Open in 2012 as an Example

XU Xiang-feng

Using video observ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article counts the service areas and placements as well of both of high-level men's tennis players, Novak Djokovic and Rafael Nadal, involved in the final of the Australian Open in 2012, and analyzes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serve plac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ct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shows that serve placements and serving offensiven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dominating throughout the game and repressing the opponent. The choice of serve placement about the first serve and the second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scoring rate. Nevertheless, the choice of male tennis player's first serve and second serve is remarkably similar although the tactical intention is rather dissimilar.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rve, the article advances many reasonable proposals about serving training and tactical application in tennis contest.

Tennis; Tactics; Serve placement; Serve area

G845

A

1007―6891(2013)02―0063―04

2012-07-04

武汉体育学院网球教研室,湖北 武汉,430079。Wuhan Insti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Wuhan, 430079, China.

猜你喜欢

外角纳达尔落点
变化的外角,不变的外角和
基于空间分层组合设计的火箭落点实时计算模型
添加辅助线 巧用外角性质
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
聚焦外角和整体来思考
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
拼抢第二落点新闻打好新闻竞争战
探访江苏地方立法:百姓关切成立法落点
纳达尔的“辣”体验
纳达尔的非典型红土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