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预防文化建设重在提升软实力
2013-04-10张丽娟
魏 震,张丽娟
(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检察院,济南250031)
一、预防文化与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最早是在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简要地讲,文化软实力即是文化创生力;是一种以意识形态为表现方式改变自身或他人的软力量。
检察机关从职务犯罪预防职能出发提出了预防文化的概念,力图通过文化的力量增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力度和社会效果。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预防文化的内涵应当包括对职务犯罪的防范意识、对职务犯罪风险的防控能力、公正廉洁勤政的履职理念、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自觉行为等等;而预防文化的外延则表现为倡导廉政文化,加强对公务人员廉洁自律的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公仆形象,弘扬清风正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等等。从以上表述中,我们可以认为,软实力就是预防文化在预防职务犯罪中对人们的意识、理念、行为等等所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其外在表现是以预防文化的柔软力量为职务犯罪预防注入生机和活力,通过预防文化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抑制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意识、提高群众与腐败行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软实力的现实意义
要从根本解决腐败问题就要从解决公职人员的自律意识入手,如何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增强自律意识,预防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提升预防文化软实力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对于保持国家长治久安,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软实力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从预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看,其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当然可以说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也正逐步成为我国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预防文化建设,不断提升软实力,对大力弘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促进党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软实力的提升将对抵制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产生极大的推动力,从而营造廉政勤政的文化氛围,促进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所以说,提升软实力有利于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提升软实力有利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构建
提升软实力既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课题,又是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效果的重要课题,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软实力的主旨就是要通过预防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提升,提高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促使公职人员自觉预防腐败,不犯或少犯错误,使全体公民能正确鉴别什么是廉政,什么是腐败。软实力的提升对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预防文化萌生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实践,并积极作用于预防腐败工作,提升软实力能够使预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发挥对广大公职人员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唤醒党员干部主动保持清正廉洁的意识,成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离不开预防文化的支撑,预防文化包括但又不限于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等,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将对预防腐败体系的构建从内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有利于预防腐败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提升软实力是检察机关发挥职务犯罪预防职能不可或缺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都强调了腐败问题对党和国家发展的严重性,并指出预防工作的重要作用。预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方式,它不是靠自身去监督,而是唤起人们的监督意识,通过软实力的提升,在全社会倡导预防文化的建设与宣传,使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功效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了解认同并积极参与,让群众既能及时有效地监督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又能及时的对检察机关提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建议、意见,促进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另外,检察机关通过预防文化进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农村等,把防腐倡廉的触角延伸至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身边,在全社会倡导遵纪守法、崇廉耻贪的社会风气,从而把预防犯罪工作提升到新的领域。
三、当前预防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对预防文化的认识不够
有的地方或单位认为预防文化建设是软任务,对预防文化建设工作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有的将预防文化的宣传对象过多集中在领导干部中,而忽视了普通群众,造成有些群众认为预防文化建设于己无关,对预防文化活动参与热情不高,使得预防文化建设群众性不足;还有的单位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对预防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二)预防文化传播方式相对滞后
目前预防文化发展的形式主要是法制讲座、宣传展览、张贴海报、共建协助等等,总体来说,主要呈现为政府推动型,单位和部门的主动性不够。缺乏生动活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与形式,没有将预防文化同地方传统、民族风情以及网络信息等现代传媒结合,缺少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国家工作人员对预防文化接受程度有待提高
传统文化中消极思想的影响在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存在,造成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对预防文化不够重视,甚至嗤之以鼻,抱着埋怨或抵触的情绪参与预防文化建设,这就很难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预防的效果不理想,阻碍预防文化的推广。
(四)对预防文化建设的效果检验标准不明确
预防文化目前处于各地不均衡发展状态,对预防文化的效果如何检验目前缺乏统一标准。因此,无法从客观上评价预防文化建设发挥的效果,目前亟待设立一套科学、客观、实用、操作性强的检验标准来对预防文化建设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四、提升软实力的现实途径
软实力的提升,对于加强预防文化建设,促进廉洁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着力提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夯实预防文化建设思想基础
预防文化相对于传统教育方法是一项重大突破,各级领导机关应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预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贯彻其始终,提高开展预防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将预防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既整体部署、长远规划,又分阶段实施、有序进行。同时,要在提高思想认识基础上,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长效机制,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加强协调,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努力形成预防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预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到预防文化建设之中,消除模糊认识,摆正预防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廉倡廉的良好氛围。
(二)顺应发展潮流,突出预防特色,扩大预防文化推广平台
预防文化建设中要体现特色,就要力求内容上“富”、形式上“活”、载体上“新”,不断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增强预防文化的辐射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学校、出版社、科研院所等阵地的作用,以故事、歌曲、书籍、宣传片等形式将预防文化推进校园、社区、企业、农村等,不断扩大预防文化的覆盖面。要重视新媒体的力量。从“躲猫猫事件”到抽“天价烟”的房管局长,从“表哥”、“房姐”到“不雅视频”,网络媒体正成为职务犯罪预防的新阵地。我们在预防文化建设中可以将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新生的信息交流工具作为推广预防文化的场所,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宣传预防文化建设的理念,拓宽舆论监督平台和方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乐于和易于接受,使廉洁理念、廉政意识入脑入心。
(三)围绕大局、服务经济,凸显预防文化社会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可见,预防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预防文化只有注入到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中,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发挥预防文化指导作用,将预防文化渗透到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可以在各类国有企业中开展预防文化公益广告宣传栏、预防文化书画展、预防文化演出进企业、评选勤政廉政工作人员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文化宣传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行为准则,为企业发展凝聚力量,增添后劲。二是发挥预防文化引领作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以各种预防文化活动为载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反腐败斗争、监督权力运行,把预防职务犯罪同单位的生产经营、市场信誉和社会声誉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预防工作与企业效益的同步发展和相互促进。三是发挥预防文化的共享功能,增强信息交流。在检察机关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关于预防文化建设的交流平台,及时推广预防文化建设经验,做到信息共享。
(四)设立科学目标,客观评价预防文化建设效果
预防文化对反腐败工作的作用不是万能的、绝对的,从范围和程度上看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预防文化建设开展的好不等于就能解决一切腐败问题。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腐败现象高发期。为预防文化建设设立一个科学目标,科学评价预防文化建设效果尤为重要。对预防文化建设效果的评价要重点从预防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传播力、实现力入手,以量化这一最便捷、最科学的方式进行。可以根据开展预防文化活动的次数,通过调查群众对预防文化的知晓度、认识度、理解度等,评估预防文化建设各项活动的效果。可以建立定期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预防联络员制度。还可以以预防文化测评的形式,吸引社会各界对预防文化的关注度,引导群众关心预防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和支持预防文化建设。要力求通过对预防文化建设效果的评价促进预防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