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曾遇到“小芳”
2013-04-10小溪
小 溪
转瞬间,我已从工作了几十年的税收岗位上退休,然而,有件事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45年前,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我到黄梅县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每当与朋友们谈起知青这段经历,大家更感兴趣的话题是,当年你在农村有没有“小芳”。我虽然嘴上说“天天处处有芳草,只是年代不凑巧”,但在那封尘的心灵深处,一个难以忘却的农村女孩的记忆却总也磨灭不了。虽然时隔很久远,相处很短暂,但是一想起她,她的模样、我和她短暂相遇的情景便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那是1969年7月,我们来到农村插队已8个月,虽然队里全力照顾我们这些城里伢,但饭到不了口,活上不了手,仍然是我们这些知识青年最大的纠结。
一天上午,二小队安排我和几个儿伢(黄梅方言,指年轻小伙子)去参加大队的挑塘泥公活。大队有7个生产小队,我们到了的时候,看到各小队的儿伢、女伢们都陆续来了,大约有三十几人,担着铁丝簸箕的,扛着铁锹的……大伙儿相互打着招呼,唧唧喳喳,好不热闹。
不一会儿,大队领班就吆喝开工了。两个人一班,一个上锹,一个挑泥,累了就互换。记得当年我是和小队的一个叫立国的儿伢分在一起。
那天,我们上午9点开的工,挑了快有20担塘泥,大约11点时大队领班吆喝休息10分钟。于是,大伙儿散散拉拉,以小队为圈各自在土坡上找地方坐着歇息。我和立国坐在一条扁担上,他的眼睛四处张望,嘴里不停地叨咕:“渴死了,渴死了,哪里去搞点茶喝”。
忽然,他朝我们对面的一群女伢喊道:“谢别姬(音同),你们的茶还有么,有就做好事留点我们喝”。应着他的喊声,我细看过去,对面的那几个女伢正在喝茶,地上还放着一个大瓷茶壶。这时,对面女伢回音了,“还有,你过来喝吧!”立国一听,连忙起身,边走边对我说“她们是四队的,我认识,你也去吧。”我赶忙说“算了,我口不渴。”
看着立国与那几个女伢有说有笑地谈着、喝着,我心里好不羡慕。不一会儿,立国就回来了。他身后还跟来了一个约莫十六七岁模样的女伢。她中等个儿,苗条的身材,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小脸,手里拿着一个茶缸,翩然地径直来到了我面前,细声细气地说:“小齐哥,请喝水”。
当时我一愣,心想她怎么知道我姓齐。事发突然,加之对方又是个素不相识的女孩,我慌忙从地上爬起,低着头连声说“谢谢,谢谢”。当我把一茶缸茶水大口喝光,将茶缸递还给那圆脸女伢时,抬头看了她一眼,只见她很惬意地呡嘴笑着。事后我猜想,是不是立国过去讨茶时曾告诉她们,那群女伢也许打过赌:她不敢来给我送茶,我也不会喝她的茶。
感到周围的人好像都在看着我俩,我赶忙道了声“谢谢”,转身回到先前的土坡处坐下。当我在土坡处坐下的时候,女孩竟然也跟过来在我身边蹲下,用手在我背上点点摸摸起来,边点边说:“小齐哥,你晓得不?你背上晒起了好多皮哟!”在那男女授受不亲的正统年代,加上知青接受再教育的身份,女孩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我悴不及防,感到一阵心慌和紧张,有些不知所措。我既不敢看她,更不敢看周围,只有低着头看着地面。
谁知事情还没有了结,我感到女孩的手又在我背上轻轻地一点一点地衔着太阳晒后未脱落的起皮。可能是看到揭开起皮下面的水泡,她惊呼起来:“呀,还有好多水泡!痛不?我来帮你挑破它。”听到她说话的声音有些变调,我不由自主地转头看了她一眼,这一看麻烦了,看到她在流眼泪,圆圆的脸上挂着泪珠。
那一幕令我百感交集,是委屈,还是感动……当时鼻子一酸,眼眶发热,眼泪也跟着淌了下来。默默地对视了一会儿,我赶紧收起了眼泪,不好意思地强笑着对女孩说:“没事,我以前在家年年热天到江里游泳都会晒成这样,过几天自然就好了。”
“不行,要挑,挑了出水会好得快些。”就在她娇嗔地说着的时候,大队领班开工的吆喝声传了过来。
我梦幻一般的感觉瞬间又回到了现实之中。看到各小队的儿伢、女伢三三两两地起身开工,她边慢慢站起边对我说:“小齐哥,走了啊!”那时,我很想说点什么,问问她叫什么名字,但人却像木鸡一般,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默默地目送她怏怏地离开……
中午时分,大队领班宣布收工。大伙儿哄的一声散开,麻利地收拾工具。一眨眼,我们都随着各自小队的人流消失在田间地头。
从那以后,直到一年后离开黄梅农村,我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女伢。生活的艰苦,农活的劳累,思想的传统,让我不好意思去打听她的情况,虽然我们同处一个大队,虽然我心中有着期盼,但我不得不将这些埋藏在心底,时不时地想起那段暖人心扉的美好经历。
后来,我上了大学,来到税务部门工作,又成了家……时过境迁,我也渐渐淡忘了知青年代的生活情景。
直到改革开放,大江南北唱响流行歌曲《小芳》时,它唤起了我对当年农村知青生活、特别是遇到那个圆脸女伢的回忆。“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我觉得《小芳》里的那些歌词的字字句句,就像是当年我遇到的那个圆脸女伢的美丽、纯真、善良的写真实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