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

2013-04-10马树颜丛文娟王旭玲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济南市人才队伍文化产业

马树颜,丛文娟,王旭玲

(济南市委党校科研部,济南250003)

文化产业作为智慧产业,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然而,我国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较滞后,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尚不健全,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1]加强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为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意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当务之急。文章将以济南市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一)主要优势

1.人才队伍逐渐壮大。目前,济南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达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以动漫产业为例,济南市作为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包括东部高新区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中部槐荫区齐鲁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和西部长清区数字创意产业园3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发展集群,“济南市动漫游戏企业从业人数已超过1万人,国产动画片年制作能力1.5万分钟,年产值达到20亿元,动漫产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为拉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几大产业基地从技术层面提高人才素质,增加从业人员数量。如齐鲁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于2008年成立了数字人才培训中心,该中心引进国际化创意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联合驻济高校、职教学院等教育机构,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人才知识层次不断提高。近年来,济南市不断优化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开发、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充分发挥各高校、科研院所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快速推动济南市文化产业人才知识层次不断提高。一方面,开办文化产业管理学科的院校逐渐增多,这为高素质、高知识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大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不断进入到济南的文化产业领域;另一方面,制定实施各项文化产业人才优惠政策,不断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方面高端人才的引进,都对济南市文化产业人才知识层次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

3.人才主体日趋年轻化。近年来,有很大一批年轻人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使得济南市整个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构成特点发生了很大改变,突出表现是人才年轻化趋势明显,人才活力进一步凸显。部分文化企业通过搭建主动式学习环境,鼓励刚毕业大学生参与、创造、动手、实践,反过来再用他们的技术为企业创造效益。

4.新型文化创意人才渐成规模。近年来,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文化产业各领域中广泛应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广告会展、网络文化服务业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济南市文化产业中的新兴文化业态。在济南市相关政府部门重点扶持政策之下,这几个新兴业态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逐渐成为拉动济南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这些新兴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新型文化创意人才随之进入这些产业领域之中,并产生了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4]

(二)主要不足

1.经营管理人才数量不足。一方面,从总量来看,济南市文化企业从业人员刚超过10万人,相比而言,不仅远低于北京、上海,与同为省会城市的广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甚至不如青岛。另一方面,当前部分重点行业和领域急需的文化产业人才相对匮乏,如:信息技术人才、网络服务人才、信息服务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文化产业管理经营人才、旅游业推介导游人才等。其中,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短缺问题由来已久,而且表现较为突出。

2.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一是人才结构优化的速度滞后于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随着文化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各种新行业、新客户、新技术和新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人才结构的优化出现了严重错位,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能力水平结构等都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二是区域人才分布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总体而言,城市要优于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要优于相对落后的地区;不同城区之间、不同乡村之间,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三是与人才结构相关的其他问题大量存在。如文化产业经营人才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部分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复合型、创业型人才稀缺等。

3.新型文化创意人才相对匮乏。近年来,随着技术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一些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广泛应用,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新兴文化业态,如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广告会展、网络文化服务业。就目前而言,这些新兴文化业态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也集聚了大量人才、信息和技术资源。然而,相比北京、上海等发达的大城市,济南市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才吸引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优秀人才能引得进,但留不住。尤其是新型的文化创意的人才更是相对匮乏,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有效缓解,成为制约这些新兴文化业态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瓶颈。

二、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主要机遇

1.中央到地方各层面高度重视。在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批既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又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并吸引一批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还要引进一批来自海外的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的高端人才,保障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要“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5]济南市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近年来通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实施人才强市等一系列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新机制,出台新政策,落实新措施,探索新思路,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加强“文化强市”建设的现实需要,积极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努力培育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丰沃土壤,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2.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引导产业园区、文化企业等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园区、企业共同参与,奉行以人为本、尊重人才、视人才为第一资本的方针,在培养人才方面不断加大投资。尊重关心现有人才,尽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创作活力、创作热情。比如,部分文化企业高度重视中青年人才队伍培养,通过制订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他们创造深入生活、提高综合素养和深入艺术实践的条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产业园区、文化企业等的平台作用,通过大力引入国内知名专家和技术人才,建立符合本地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优秀人才。

3.不断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一方面,不断创新有利于文化产业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业绩考核中,真正打破学历和资历等界限,积极探索与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人才考评机制,以及向优秀文化人才和重要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对那些在科研、创作、经营管理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奖励的力度,通过制度、机制的改进和创新,积极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文化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制定和出台新的文化产业人才优惠政策。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根据山东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要求,济南市于2008年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一政策中就包含了关于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大量相关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济南市对文化产业人才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体现了我们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心和魄力。

4.逐渐形成了文化产业人才大量涌现、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济南市定向委托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人才,联合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创造与形成了文化产业人才的产学研共培、共享模式。具体内容包括,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文化创意人才的双向交流,引导高等院校加快文化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培养急需人才等。同时,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人才交流与培训,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战略,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来济南建立培训机构,与国外大学或企业合作建设国外文化人才培训基地,还将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文化创意研发人员和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学习。

(二)主要挑战

1.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舆论环境仍需不断优化。应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多角度宣传文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典型事迹,营造尊重文化人才、关心文化人才、从事文化工作光荣的良好氛围与环境。二是城市文化氛围亟待提升。应通过改革与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积极发挥济南市在文化教育等方面已有的优势和潜力,通过更好的文化氛围为文化产业人才创造更好的“精神家园”。三是文化市场环境方面,需要按照更高的标准进行改进和完善,努力营造和形成更加开放自由、高效透明、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2.相关制度、机制、体系亟待健全。目前的相关制度机制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人才的激励机制方面,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当前应该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人才实行重奖。有条件的单位在文化科技研发及营销、文艺创作成果转化、文化产业项目开发以及其他创意项目的收益中可提取一定比例奖励有关人员。在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允许经营管理层持有股份,允许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

3.各项政策亟待进一步落实。近年来,济南市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今后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然而,就具体的贯彻、落实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能真正破除学历、户籍、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也缺乏更合理的、更为有力的措施等,这也成为文化人才队伍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以及大量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4.缺乏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人才集聚平台。一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已有的平台资源和优势条件。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高校多、名校多的特点和优势,且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及相关专业。然而,由于观念滞后等原因,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好驻济各大高校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方面的作用,文化产业学科在高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不能接着投身文化产业发展中去,一些高端创意人才、高层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仍需要依靠引进。二是当前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各大园区的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同时,规模大、水平高、产业链完整的大型文化企业较少,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也比较匮乏,一些现有的、具备较强的实力的高新新技术企业也尚未实现向文化产业领域的全面转型。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更制约着这些园区、企业在集聚文化产业人才方面平台作用的发挥。

三、新形势下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明确基本思路

树立正确的文化产业人才观,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不管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都离不开人才。要立足济南实际,立足企业发展需要,把文化产业人才看作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并充分认识到当前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要以更宽阔的视野来界定文化产业人才,正确认识文化产业人才所具有的创新性、流动性、开放性等特点,把握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推动人才工作全面转型。

要明确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继续抓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二是科学整合文化人才资源,既要邀请国内外高层次文化人才共同参与我市文化建设,更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人才资源优势,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驻济高校、科研机构、文艺团体、骨干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施展的空间,共同创造文化人才资源共享模式。三是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要把以德为先、德艺双馨作为评价文化产业人才的重要标准,加强文化工作队伍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促进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人名家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优秀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

(二)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规划

规划在产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明确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向、总体布局、主要目标。鉴于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对发展济南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像重视文化产业规划一样重视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尤其是在济南进入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全面突破发展的特殊时期,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不仅关系我市文化产业人才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省会文化产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省会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以及“文化强市”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构建多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开发、管理体系

第一,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培养出好人才。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个大工程,不是任何一家文化企业、单位靠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力度就能做好的事情,要形成一个培养链条。第二,加快建立文化人才开发机制,开发、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当前,要积极借鉴国际国内一些先进地区在文化产业人才开发培养等方面成熟经验与管理方法,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济南的、健全的人才开发机制,真正促使人才与产业结合,人才与市场结合,产业与事业结合,促进良性互动,营造一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6]第三,建立高效的文化产业人才选拔使用和管理机制,用好人才。要立足用好现有人才,同时加大引进、加大交流,整合国内外、省内外的人才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要建立健全以实际业绩为主,结合品德、知识、素养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选拔机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积极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有利环境;要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的人才结构,充分激发体制内外文化人才队伍的创造力和贡献力,不断为文化产业人才成长发展提供锻炼和提高的平台、机会。第四,改革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让一部分有特殊才能的文化产业人才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参与到企业的利润分配中去。对那些在文化产品的创作上有重大突破、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上有重大创新的人才给予与创造价值相当的奖励或激励。

(四)加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人才成长的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关键是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专项整治,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确保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以此不断优化文化产业人才成长环境;综合运用各项人才优惠政策,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创造良好条件,提供良好服务。第二,要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主要是指通过现代文化市场服务体系的建立,尤其是文化人才市场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市场在各类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注重公平竞争,促进人才流动,加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服务体系。第三,要发挥产业园区、基地、企业等的平台作用。从园区自身建设而言,要继续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专业管理团队,提升招商质量、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产业项目的经营和社会效益,使园区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之路。从园区与其他平台之间的合作方面而言,要着力实现校企联合,共建产业平台。充分依托东部的大学城、西部的大学科技园以及城区的十几所高校的人才、科研、智力资源,加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搭建产业平台,支持重点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研发集聚效应,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积极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升各方面服务水平,继续推动医院、幼儿园、中小学、公租房等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各类各层次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提供生活和工作便利。

[1]张彩凤.人才短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1).

[2]高鲁健.济南动漫游戏产业蓄势待发[N].济南日报,2011-12-30(A23).

[3]王颖.比较优势与济南文化产业发展[J].东岳论丛,2010(1).

[4]张振鹏,王玲.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分析[J].前沿,2009(4).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王淑娟.论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创新[J].人力资源管理,2010(6).

猜你喜欢

济南市人才队伍文化产业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基于GIS的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分析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