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臂猿的世界
2013-04-10付秀宏沈海滨
文/付秀宏 图/沈海滨
记得有一个笑话,很好玩。说长臂猿在森林里玩耍,内急需要方便,就在一棵大树下拉了一堆粪。爽完后就爬到大树上休息。这时候大象路过这里,不小心踩到了粪,非常生气。随即大声叫到:“这是谁,是谁的粪?”长臂猿爬下来,走到大象的面前,握住大象的手说:“大哥,什么是‘缘分’,这就是‘缘分’呀!”
一只长臂猿,怎么会利用“谐音”来这般作践大象呢?把“猿粪”转化为“缘分”,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人的把戏;而且这种对长臂猿的取笑,趣味是低级的。长臂猿幽深的双眼,应该溢出的是对森林环境的忧虑,而不是轻松的戏言与幽默的调侃。长臂猿是有“命运”的,森林的命运就是长臂猿的命运。长臂猿的繁衍生存,本是原始森林的“杰作”;但因原始森林的毁灭性砍伐,长臂猿的家园岌岌可危,它们也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难怪它们极度惊恐、郁闷了。
长臂猿家族色样多
原始森林面积减少,使我国现存的长臂猿分布范围小,生存数量少,总数已不过数百只。长臂猿,体重仅6-8千克,站高不过1米。在动物分类中,长臂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同被列入猩猩科,此科又称类人猿科。归入此科的动物,尾巴退化,智能仅次于人类。中国的22种猿猴类动物,长臂猿的进化地位最高,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堪称我国猿猴类中的“龙头老大”。
长臂猿在中国有很多种,如黑冠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和白眉长臂猿等。前一种黑冠长臂猿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岛的原始森林都有少量存在,后3种居住在云南南部的原始森林中。
美国《时代周刊》载,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其中海南长臂猿被列为第9位。中国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黑冠长臂猿被列为第1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栖息于热带、亚热带茂密的森林中,喜欢家族式生活,长臂猿的家庭群一般3-8只,最多10只。晨昏活动,在固定的范围内有一定的活动路线。
黑冠长臂猿,成年雄猿通体黑色,头顶略显耸冠毛;成年雌猿全身为淡金黄色,但头顶为黑色。初生幼仔不论性别均为黑色,雌性幼仔随年龄增长而蜕变为黄色,但头顶的黑色保留不褪。白颊长臂猿,其名是由白色的脸颊而来。
白掌长臂猿最突出的特点是前肢腕关节、手和后肢踝关节、足,呈淡黄色。因黄颜色很淡,远望近似白色,因而得名“白掌长臂猿”。白掌长臂猿,自眉缘经面颊到下颌有一圈白毛面环,把面孔勾画得异常醒目,很像京剧中“孙大圣”的脸谱。这种长臂猿,无论雌、雄均有淡奶油白和棕褐两种色型。而白眉长臂猿与之相比,雄猿身体大部为暗褐色,雌猿则体毛灰白。白眉长臂猿,顶毛呈扁平状,眼上方有两道醒目的白眉,倒是挺符合“白眉大侠”的外貌特征。
走“路”用臂不用腿
长臂猿是动物中的高空“杂技演员”,手臂特别长,两臂伸开时可达1.5米左右,超过腿长的2倍以上。站直身体,两手下垂几乎可以触到地面,两条灵活的长臂和钩形的长手,使它们穿林越树如屡平地。
长臂猿离不开森林,它喜欢在树与树之间攀援、跳荡自如,很少下地。它们的“路”就在树上,它们的“家”也在树上。长臂猿在树上快速行进时,依靠单手握住树枝,身体悬空,双腿蜷曲,形同荡“秋千”。借助身体摆动的惯性,松手之间身体悠向空中,另一只手已经准确有力地握住前方的树枝。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10米。独特的“丛林臂行法”,可以用“胳臂比腿长,走路不用足,双臂一晃悠,飞出十米多”这几句俚语来形容。据科考人员观察,长臂猿的“臂行法”速度,要快于啄木鸟的飞行速度。
长臂猿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比“飞檐走壁”的刺客——技艺还要高超,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如此两臂交替摆荡,速度极快。即使两树树干相距十几米远,因树冠伸展,也能闪电般地横空掠过。雌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用长臂抱住自己的胸部,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望不到尽头的森林林梢,就是长臂猿的“高速公路”,人类曾经破坏了人家多少“高速路”,让“高速路”成了“生命的边缘路”?长臂猿内心愤愤然、戚戚然:我的生态忍耐度是有限的,家园死掉,俺只能是死路一条。
如果让长臂猿离开了森林树枝,别说在林间草地自由穿行,连几步路也走不好。科考人员对此也做过测试,他们想办法将长臂猿引到树下来,果然,它那长臂就失去了优势,而那两条极短的后腿,几乎没有行走的功能,就像刚学走路的婴儿,不断地摔跟斗,东倒西歪,前进的速度极其差。如果有哪个孩子不听话,跳到地上,父辈的长臂猿会大声喊叫,仿佛在告诉小家伙:咱的优势是在树上生活,千万不要到地面上去当个醉汉呀。你很难相信,长臂猿总是在树上蜷曲而睡,有时也会在大树干间仰天而卧,这却不是一般动物能做得来的。
天生的“歌唱家”
据记载,长臂猿在我国古代分布要广阔得多。那时,围绕长江原始森林还很多,湖北、湖南和四川就有大片原始森林。一些专家认为,古代长臂猿分布北线可达长江三峡甚至到陕西一带,并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传诵千古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作为证据。有少数专家对此不以为然,说李白行舟时所听到的实为猴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高耀亭先生等人则认为,“猴叫”的说法站不住脚,长江三峡地区崖陡水急,除长臂猿这样的天生“歌唱家”外,没有其他任何种类的叫声能盖过舟行峡谷时的急流水声。在险滩激流的喧嚣声中,只有长臂猿群体的呼应性齐鸣,才能成为当时航行三峡听猿鸣的一大特色。另外,紧邻三峡地区的湖南省西北部,曾分布有长臂猿,这在清代县志都有明确记载。
为什么说长臂猿是天生的“歌唱家”呢?这是因为长臂猿的喉部长音囊,歌唱、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因产生共鸣,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在蛮荒的热带原始森林中,尽管潜伏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动物,但没有哪种动物能像长臂猿那样,以悠扬、婉转、嘹亮的叫声令森林充满生机。长臂猿特别喜欢喧闹、鸣叫,形式有雄者的“独唱”、雄者和雌者的“二重唱”和雄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堪称“音乐会大全”。
因长臂猿唱歌时身挂林梢,被称为“吊在树上的歌手”。最迷人的是雌雄二重唱,一点不比“东北二人转”逊色,那可是以天地为大舞台的激情展示!二重唱由雄性唱主角,雌性配合并不时发出大声激动鸣叫,在激动鸣叫的高峰时刻,雌雄两性在树冠中激烈地跳跃、摆荡。最显磅礴气势的是“大合唱”,全家每个成员都要参加,而且有着明确分工。一般是成年雄者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者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年者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山谷,几公里之外都能听到。它们的这种歌唱习性,不仅仅是从内心喜欢,而且富有目的性,或联系种群,或表达感情,或显示这就是“我们的根据地”,用于防止外物种入侵。
森林顶部的树冠层,是许多动物喜欢的乐园。生活在树顶上,对一片区域提出领土所有权,最好的方式就是像长臂猿那样唱歌、明志。那是一种自然界的天籁。通常,长臂猿在隔天的上午歌唱,且大多数发生在9点30分以前。一个长臂猿群体的鸣叫,一般不能引起邻近其它群体的鸣叫。如果你在动物园或原始森林听到长臂猿唱歌鸣叫,请千万不要模仿它唱歌,这样很容易惹恼它们。
长臂猿是最重感情的动物,当猿群中有受伤、生病或死亡者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们就不再歌唱和嬉闹,这一点与“感情最丰富的人”极为相似。遗憾的是,当它们发出高昂悦耳的歌声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那些狠毒的偷猎人,正是根据歌声找到了它们的栖息地。
食、家、性和群际活动
长臂猿的食物,以水果为主,有时也吃点植物的花、叶和嫩芽。长臂猿最爱吃浆果类食物,如山龙眼、山荔枝、山鸟蜜、茎花、木奶果、万头果等。也喜欢吃鸟蛋、蜘蛛、蜜蜂和蜂蜜以及鲜嫩的枝叶、花蕊。
有趣的是,长臂猿能做到“计划”用餐,它对自己生活范围内的果子,只采食成熟的,把生的留待以后采摘,从不干像猴子那般这儿捣腾、那儿捣腾,把未成熟的果实弄得满地都是的傻事。看来,还是长臂猿颇有“长远”眼光和“鉴别”意识。长臂猿喜欢饭后互相抓痒、梳理毛发,它们可不懂人类那套养生之道: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长臂猿这种动物,轻易不会头脑发热选择跳下树来饭后散步的。长臂猿就连饮水也尽可能不下地,它们手臂挽着手臂,珠联璧合般从树枝上一直延伸至树下的小溪,倒垂下来用前肢触地,伸着脖子轮流饮水。
如果栖息地里没有丰富的食物来源,长臂猿最后可能通过减少繁殖的方式来保存个体的存活率。因为长臂猿的食物存在季节性的分布不均,尤其是在冬季,长臂猿的食物较为紧缺。针对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的现实,眼下应及早采取人工种植长臂猿喜食果实的乡土植物的办法,解决其食物短缺的难题。
通常,长臂猿两年产一胎,一胎只产一仔。怀孕期7-7.5个月,幼仔大约5-7岁成熟。在森林中,长臂猿寿达25-30年。对于已经成熟的子女,长臂猿的父母相当无情,不允许其再在家庭中生活,而是绝情地把子女逐出家门,使子女成为浪子。接近性成熟的青年猿,有不少会自动脱离家庭,去“闯世界”。这些浪子们,天天在森林里游荡,过着独居的自由生活,直到遇到同样独居的异性猿,两情相悦,遂结成“伴侣”建立新家庭。一对青年猿,经过多方考察,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新领地。继而,生男养女,营建自己的新家庭群体。至于青年雄性猿,当然是一家之主喽。
更有趣的是,长臂猿的性行为,也是悬挂在空中进行的。交配前,雌猿主动靠近雄猿,发出“咕咕咕”的叫声,激起对方性反应。雄猿有意后,双方共同跃上树枝端,以一手紧握较粗树枝,相互面向,悬于空中,另一手相互搂抱,腹部相贴,在悬挂状态下完成交配动作。这种独特的交配方式,与长臂猿特异化的树栖生活倒是相适应的。
长臂猿长期生活在林荫树冠里,喜热怕冷,当气温低于10℃时,身体会发抖,缩成一团,它们会呼朋引伴,互相拥抱取暖。气温在30℃左右人感到闷热时,它们却很活跃、欢快。
总的来说,每群长臂猿都有各自的领域和乐园,不容许他群侵占,否则就会发生战事。一旦有其它猿侵入,他们一家人就会在雄猿“头领”的带领下,同仇敌忾,保卫每一寸领土。然而,年长的父辈亲戚来访,他们不仅欢迎,还允许“长辈”爱抚自己,而且甚至还可能允许老猿在他们家安度晚年呢!
至于不同种群的长臂猿之间的战斗,则颇富“儒雅”风范,严格遵循“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两群长臂猿若在边界相遇,一方先发出叫声,另一方立即以同样的叫声作答。双方愈来愈近,雄猿互相追逐、躲闪或者单臂悬挂在树枝上对阵,雌猿则以大声的鸣叫为各自的“丈夫”助威。对峙一段时间后,一方退回到自己的领域,边界纠纷遂告平息,双方一般都不会发生流血和伤亡。
作为人类的近亲,长臂猿是中国现存的唯一类人猿。它在生理上有许多与人类相似之处,是研究从猿进化到人必不可少的活化石。祈望人们保护森林环境,使长臂猿与人类同在,与地球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