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交通风景线”——大连长兴岛道路景观营造

2013-04-10邵奕敏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年7期
关键词:产业区长兴岛主干路

邵奕敏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0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也因区域拓展大规模建设。近年来,在满足基本出行要求的同时,人们对道路的景观性、生态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那么景观的营造,则给这些纵横交错的道路骨架披上了亮丽新装,形成一道道美丽的交通风景线。

本文以大连长兴岛道路景观工程为例,浅析城市道路景观系统的构建以及道路景观营造的设计方法,向人们展现特定区域独特的道路景观。

1 项目概况

大连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是中国第五大岛。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面积约502 km2,承接国外临港产业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产业转移升级,是环渤海地区以现代临港产业和港航物流业为主的新型产业基地。

该工程位于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内,主要包括32.46 km2产业建设区域内的现状改造和规划新建路网的绿化景观工程(见图1)。

2 现状分析

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之前,笔者对现场区域内的纵横三四十条道路进行了多次踏勘调查。总结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种植环境不良,植物长势欠佳。长兴岛四面环海,空气潮湿,风大,土壤盐碱性较高,一般植物难以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植物形态和生长受影响。

(2)行道树效果差。已建成路段大多种植了柏树作为行道树,不仅品种不适宜作行道树,而且景观单一。

图1 工程区域范围及区位图

(3)道路景观特色不明显。所有纵横向道路结构和绿化种植形式均十分雷同,道路不具有可识别性。

(4)缺少节奏感和空间到达的提示。道路景观缺乏设计,无节奏感和韵律感。

(5)路侧随意搭建影响道路景观。企业施工产生大量土方堆场,临时市政设施随意搭建,凌乱的树木有碍观瞻。

以上问题如图2所示。

图2 现状照片

3 设计构思

设计思考:如何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道路景观?

(1)结合用地布局

长兴岛综合工业区主要发展装备制造、船舶配套、精品钢材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北侧有一小部分配套生活的居住用地。可以说百分之八九十的用地都是产业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基地内纵横交错的道路也主要服务于各大工厂、企业。该区作为现代临港新型产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对道路形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产业园区的用地性质,道路景观在设计中突出简洁、大气,与背景大规模企业建筑相协调,道路景观节奏适当加长,以满足较快车速的观赏要求。

(2)把握空间结构

长兴岛四面环海,仅东西向一条交通主干道与陆地相连,产业区形成“二轴二廊,三区多点”的城市空间结构。东西向为长兴岛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轴,南北向通过山体绿化、海沟及岛链的联系,构成绿化生态廊道,起到对生活区、产业区及港航物流区的分隔联系作用。

根据东西向和南北向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构思一个具有导向性的道路景观模式与之呼应,即东西向道路采取规则景观布置模式来配合产业发展轴的结构理念,南北向道路则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加强表现联络南北的生态廊道。这样不但应势造景强化了区域空间结构,而且增加了纵横向道路的可识别性。

(3)提炼城市特色

长兴岛是海岛型城市,海岸线自然曲折,具有良好的“生态基底”。设计运用滩涂、海浪等表现形式,通过起伏的地形、流线型的种植形式和柔美的植物来演绎自然生态的主题。

主要发展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的新型产业基地彰显着强烈的“工业亮色”。工业区内模块化、集装箱式布局给设计带来灵感,运用单元化、堆叠的景观设计手法,规则式、矩阵化的种植形式,突出模块化的工业特质。

(4)借鉴优秀案例

国内已有一些成功的道路景观案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的现代大道,在道路尺度、功能定位上都与本案类似。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主要景观大道,其道路宽度50 m,两侧绿化带宽25~30 m。两侧的微地形围合道路空间,同时对周边建筑底层围墙进行遮挡。树阵间隔布置设计,强化了道路空间的节奏感。

以上设计策略是设计师在寻找一种自然环境与工业特质的结合,实现工业与自然的共生、产业与景观的对话、科技与文化的对接。

4 设计方案

4.1 总体景观结构

经过对基地情况和上位规划的全面分析之后,归纳提炼出“一线、两点、四纵、四横、六片”的道路总体景观结构(见图3)。

图3 总体景观结构分析图

“一线”——区域主通道:城八线,城市景观大道。东西向贯穿整个工业区,定位为城市门户道路,展示城市形象。

“两点”——区域门户/地标:进入产业区的两个主要入园口,定位为打造园区门户形象。

“四纵”——主干路、工业区景观路:1#路、5#路、6#路、10#路,体现长兴岛生态自然景观。

“四横”——主干路、工业区景观路:4#路、3#路、港区3#路,反映产业区工业特性。

“六片”——区域内次干路、支路:反射工业亮色,打造各主题片区不同的色彩主题。

4.2 详细设计

4.2.1 “一线”、“两点”

(1)“一线”——城八线:定位城市景观大道

功能:城市快速交通干道,东西向连接城市区域组团;城市门户道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区域景观风貌。

景观特征:简洁大气的绿化种植,以规则式为主,结合交通站点,休憩设施及地标性景观构筑物。

树种选择:美国白蜡、银杏(行道树)。

种植风格:以规整流线型高大落叶乔木结合特色种植。

城八线道路红线宽60 m,双向6车道,两侧是6 m辅道和3 m宽主辅隔离带,人行道与沿街商住小区间有25 m休闲绿带过渡。城八线为东西向道路,因此采用现代规整的几何形式,整条路由一系列的植物、铺装、灯光、街道家具组成,完善整个道路配套功能。景观元素结合当地的文化符号、图案,打造一条景观丰富的城市门户道路(见图4)。

(2)“两点”

从片区总体考虑,在进入片区主要出入口处建立区域门户和地标,增强识别性和区域感(见图5)。

图4 城八线道路景观设计图(单位:m)

图5 区位门户和地标意向图

4.2.2 “四纵”、“四横”

根据用地性质和园区定位,强化主要通道景观,建立主次干路景观层次,营造特色景观风貌。

功能:串联工业区内各组团的产业区景观大道;强化工业区内道路绿化功能,提升工业区景观品质。

景观特征:工业区内纵横主要道路分别打造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景观风格,常绿和落叶乔木相结合,搭配灌木塑造简洁大气,具有较强识别性道路景观。

种植风格:植物品种选择上应更能抗风、抗污染和耐盐碱。种植风格色调等以简单大气为主要策略,与背景建筑相协调。

树种选择:绒毛白蜡、垂柳、速生柳、千头椿、臭椿、紫花泡桐、刺槐、白杨等。

设施:公交站点、停车、街具设施、标志指引系统设施。

(1)纵向主干路

两侧绿化带宽30 m,绿化形式采用自然曲线式种植。常绿高大乔木为背景,前景点缀色叶或开花小乔木及灌木。波浪形绿带设计为规整的厂区提供自然丰富的绿色映衬。产业区景观绿化以大气简洁的种植形式与工业尺度相符,风貌协调统一(见图 6、图 7)。

图6 纵向主干路景观设计图(单位:m)

图7 纵向主干路景观设计效果图

(2)横向主干路

两侧绿化带宽30 m,绿化形式采用几何规则式种植。常绿、落叶大型乔木搭配,树阵间隔布置,富有气势和节奏感,并能为后侧企业建筑提供透景视线。下木布置亦配合上木形成穿插错落的矩形灌木带,给人以独特的道路景观感受(见图8、图 9)。

4.2.3 “六片”

图8 横向主干路景观设计图(单位:m)

图9 横向主干路景观设计效果图

产业区内的次干路和支路,定位为产业区街道,六大组团片区统筹考虑,通过选用不同色彩的植物品种,如梓树、紫花泡桐、臭椿、金叶榆、垂柳、金叶女贞、蜀桧、紫叶小檗、瓜子黄杨等,打造组团浓郁的色彩主题,反射工业亮色,增强街区道路的识别性和特色性。同时,植物的品种选择应满足工业区净化空气和滞尘的要求(见图10)。

5 结语

任何设计不能仅限于局部和自身,而应着眼宏观和全局,道路景观设计亦是如此。只有将城市特点、道路属性和景观文化等方面统筹考虑,并提炼挖掘富有新意的景观创意,通过植物、铺装、设施小品、雕塑等景观元素的表达和演绎,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需求和特色的道路景观。

图10 片区次干路景观设计图(单位:m)

猜你喜欢

产业区长兴岛主干路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谈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点
城市主干路拓宽改造设计的新思路
江苏打造“1+N”化工产业发展格局
城市主干路接入道与侧分带开口模式研究
山区主干路景观绿化设计
推动绿色制造与再制造的发展——中国循环经济学会会长赴上海临港产业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