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 Y-18新型环保全自动液压制砖机的研制
2013-04-09孙红旗郝云章王俊发龙泽明臧克江纪汝田张万华
孙红旗, 郝云章, 王俊发, 龙泽明, 臧克江, 纪汝田, 张万华
(1.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佳木斯大学液压件厂,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1 引言
砖是房地产业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传统建筑用红砖(粘土砖)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巨大的能耗,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取缔传统红砖,强制淘汰不符合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材料和产品,积极采用环保节能的墙体砖。与此同时,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粉煤灰、河沙、海沙、山沙、矿粉、炉渣、石粉、煤渣、煤矸石、尾矿渣、化工渣等原料被白白浪费。因此,如何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能耗和利用废料已经成为建筑材料改革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需要。
HZY-18新型环保全自动液压制砖机就是基于这个发展的大环境研制出来的一种替代粘土砖的新型制砖设备。该设备具有环保、节能,集液压、电控、机械一体化的功能,通过更换模具即可以生产各种规格型号的新型墙体产品。
2 HZY-18新型环保全自动液压制砖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1 结构组成
HZY-18新型环保全自动液压制砖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由电动机、减速器组成的传动机构;由搅拌机、卷扬机组成的送料机构;由弹性垫、下模、砖机立柱、料斗、上模)构成的主机机构;由油缸、油管、液压站组成的压力机构(见图1)。
图1
2.2 工作原理
该设备的工作程序为:下模从一端(设自后端)由往复驱动装置向前运行。在行进过程中,上模在压力机构推动下,由最高位置向下移动,当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此时坯料通过送料机构送入下模孔中。当模箱运行到中间位置时,下模孔中已经加满坯料,模箱停止运行。当模箱在中间压制位置定位后,液压机构推动横梁带动上模向下运动,经过快速压制、变速压制、保压等几个程序,把坯料压制成所需要的尺寸厚度。压制完成后,通过液压机构使得带有上模的横梁向上运动,恢复到起始位置。上模回到最高位置后,往复驱动装置反向运动。到达出砖位置时,由顶出机构将压制好的砖坯顶出,码垛晾干即可。
3 新型环保全自动液压制砖机主要技术指标
每次成型块数:24块/模;每周期时间:35s;产量:2400块/h;总体尺寸长×宽×高:3600mm×2100mm×3000mm;整机重量:3.2t。
4 产品介绍
以前盖房我们使用的多是红实心砖,自从国家禁止使用这些红砖以来,免烧砖现在非常流行。然而这些利用工业废渣做成的空心砖的耐用度如何?建好的楼房质量如何?现分析如下。
4.1 免烧砖的性能
HZY-18新型环保全自动液压制砖机所生产的免烧砖是利用粉煤灰、河沙、矿渣、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按照标准压制,其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规格和普通的粘土砖保持一致,除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外,还具有质量轻、省材、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黑龙江省寒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报告如表1所示。
表1 尾矿砂混凝土多孔砖产品规格检测表
4.2 免烧砖和红砖的特点比较
免烧砖是利用工业废渣作主要原材料,其工业废渣可以是粉煤灰、石粉、矿渣、炉渣、石硝、河沙等,只要当地有这些原材料,那么成本就会大大下降,政府还给免烧砖项目大力扶持。同时利用工业废渣做免烧砖也可以起到环保的作用。通过比较免烧砖与传统红砖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节约土地资源:传统的红砖主要原材料是土地,免烧砖是利用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材料,使我国土地资源得到了节约。
表2 矿砂混凝土多孔砖主要指标检测表
(2)节能:传统红砖烧制需消耗大量的煤炭,且烧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空气污染更为严重,而免烧砖只经过原材料的搅拌就压制成型,无需烧结,自然养护成型,不仅利于环保,还比红砖生产工艺简单、快捷、成本低。
(3)功能多,性能好:免烧砖具有轻集料、容重小、隔音、防火、质轻、抗震、坚固等优点,可降低建筑自重,有利于实现房屋节能、轻型化,是高性价比的建筑材料。
(4)有利于冶理废渣环境污染:免烧砖采用电石渣、建筑垃圾、炉渣等废旧资源做原材料,变废为宝且总掺量可达到90%以上,对环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陈秀梅,工吉芳,方金奇.免烧粉煤灰制砖机液压驱动系统[J].机床与液压,2002(4):94-95.
[2]冯长印,秦杰,许建清.PH4600和PH7200型全自动液压压砖机液压系统综合分析[J].陶瓷,2003(1):23-26.
[3]冯长印,冯瑞阳.国外陶瓷墙地砖自动液压压砖机的发展[J].佛山陶瓷,1999(1):15-17.
[4]RENN J C.Development of an Unconventional Electro-hydraulic Proportional Ualve with Fuzzy-Logic Controller for Hydraulic Presses[J].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5(2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