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栗属植物花粉萌发特性研究

2013-04-09田寿乐孙晓莉沈广宁

经济林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锥栗超低温糖类

田寿乐,孙晓莉,沈广宁,许 林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 泰安 271000)

花粉是植物种质的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因其含有该物种的所有基因类型,已被广泛用于种质保存、交换以及新种质创新等研究领域,如在解决杂交育种中花期不遇问题和开展异地授粉、定向育种工作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在自然条件下,许多花粉的寿命非常短,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水分、大气成分、大气压力等均可影响花粉活力。Beny等人[1]发现,高浓度的 CO2(800 μmol·mol-1)能缓和由于高温而造成的花粉活力下降,但O2则有相反的作用。另外,由于种质间的遗传差异性,花粉萌发特性千差万别,因此给种质保存及创新带来困难。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日本栗C. crenataSieb. & Zucc.、 茅 栗C.seguiniiDode和锥栗C.henryiRehd. & Wils.同属山毛榉科 Fagaceae 栗属Castanea,是我国栗属植物的主要种,在我国均有大范围的分布,在部分地区常处于混生状态。据报道,栗属不同种的植物可相互杂交,并产生了自然杂交种,如‘曹苟栗’[2]、‘利平栗’[3]等。为深入利用我国现有栗属植物的优势资源,实现新种质创新,开展对栗属花粉的研究尤为必要和迫切,但目前有关栗属花粉特性等基础性研究的报导甚少,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及采用处理等应用领域。文中以中国栗属4个种的花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以期为栗属花粉的长期保存和种间杂交授粉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板栗、日本栗、茅栗和锥栗在盛花期的花粉,均采自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板栗资源圃里的实生树,树龄5~8年,生长正常。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进行。雄花序当天采集后阴干晾晒12 h,然后放入干燥器内于0、-20、-70 ℃下保存备用。对培养基糖类组分及质量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干燥时间、播散密度及贮藏温度进行单因素筛选。设置9种固体培养基,各组分及配比如表1所示,高温灭菌充分冷却后接种花粉。培养温度设置为5个水平:24、27、30、33、36 ℃;花粉干燥采用室内自然晾晒法,设置5个水平:0、12、24、36、48 h;花粉播散密度设置4个水平:(100±10)粒/视野、(250±25)粒/视野、(400±40)粒/视野、(550±55)粒/视野;培养时间设置6个水平:6、12、18、24、30、36 h;贮藏温度设置3个水平:0、-20、-70 ℃。培养过程中各处理光照强度均设定为12×103Lux。各单因素试验均在其它因素最优情况下进行。花粉萌发以花粉管长度超过花粉赤道轴长度的1倍为准。用Olympus-CH显微镜40×物镜下测量萌发前花粉极轴和赤道轴长度,50个重复。每处理设置3个玻片,每个玻片随机观测5个视野。

表1 培养基处理及组分Table 1 Treatments and compositions of media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制图采用 Excel 软件。显著性水平设定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粉形态

栗属4种花粉形态特征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4种栗属植物花粉形状基本一致,均为长椭圆形,极轴15.1~21.5 μm,赤道轴5.6~9.7 μm;外壁轮廓较平滑,具3条萌发沟,沟细长,并延伸至两极,花粉管着生在萌发沟中部,仅从形态上4种花粉难以区分。经P×E测算,花粉粒大小依次为板栗、茅栗、锥栗、日本栗,其中板栗花粉极轴和赤道轴长度分别达到19.6 μm和8.4 μm,均显著高于其它3种栗属花粉,这与马常耕等人[4]的描述基本一致。茅栗P/E值为2.2,略小于其它3种栗属花粉,形态上表现为稍细长。

表2 4种栗属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Table 2 Pollen morphology of the four species in Castanea

2.2 培养基糖类组分及浓度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糖类不仅为细胞生长提供C元素,而且在用固态培养基进行花粉培养时还起到维持细胞水势的作用,避免了花粉因过度吸水而导致膨胀,并影响到萌发。本实验不同培养基组分及配比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如表3所示。从表3分析可知,在无添加任何糖类组分的情况下,对照组栗属花粉均处于极低的萌发率,且花粉粒膨胀严重,P/E可达1.1,近似圆球形。培养基糖类浓度对花粉萌发率影响非常明显,4种栗属花粉均以5%浓度水平萌发率最高,其次为10%和15%浓度水平,表现为萌发率随糖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表明栗属花粉萌发对最佳糖类浓度的选择性趋于一致。试验表明,不同糖类组分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较为复杂,以5%浓度水平为例,板栗和日本栗花粉在砂糖培养基上的萌发率最高,葡萄糖培养基上最低;锥栗在砂糖培养基上萌发率也最高,但在蔗糖培养基上最低,二者相差达13.2%;茅栗在蔗糖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在葡萄糖培养基上最低,二者相差6.0%。在蔗糖组分下,板栗花粉在5%浓度水平的萌发率最高,达到81.5%,显著高于10%和15%浓度水平 ,这与结果夏仁学[5]在板栗上的研究相似,但与谢治芳[6]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可见,在糖类5%浓度水平,4种花粉均保持了较高萌发率,其中砂糖可作为板栗、日本栗和锥栗花粉培养的首选糖类组分,蔗糖则可作为茅栗的首选糖类组分。

表3 不同培养基对4种栗属植物花粉萌发率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media on pollen germination rates of the four species in Castanea %

2.3 培养温度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植物花粉萌发所需温度是由自身生理特征决定的,只在适宜的温度区间具有较高萌发率,且这个温度区间因物种不同相去甚远。一般在早春开花的植物其花粉萌发所需温度较低,如榛子花粉萌发仅需10 ℃[7],风信子品种‘安娜玛丽’花粉离体培养最适温度为15 ℃[8],大樱桃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5 ℃[9]。板栗等4种栗属植物盛花期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中旬,期间气候炎热干燥,显然栗属花粉萌发已适应这种气候特点。室内不同培养温度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4种花粉在24 ℃时基本不萌发,在27 ℃萌发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约10%~17%。当温度由27 ℃上升至30 ℃时,各种花粉萌发率均大幅提高,其中日本栗萌发率达到最大值73.1%,此后随温度升高呈缓慢下降趋势。结合日本栗盛花期较早的特点,可初步判断日本栗花粉萌发特点可能与其盛花期温度稍低有关。当培养温度上升至33 ℃时,板栗、茅栗和锥栗萌发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78.0%、77.3%和76.8%,这一结果与夏仁学[5]在板栗上的研究略有差异,符合郑诚乐[10]对锥栗的试验结果。经上述分析可知,30~36 ℃较适宜栗属花粉萌发,且4种栗属花粉萌发率均保持在50%以上。

2.4 培养时间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植物花粉萌发所需时间存在很大差异,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几十小时。枣花粉萌发速度较快,在适宜温度下培养0.5 h萌发率即在60%以上[11]。梨在适宜条件下培养3 h萌发率达到67%以上[12];桃花粉萌发率在培养前3 h内上升最快,3~5 h上升趋势减弱,5 h后基本停止[13]。培养时间长短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栗属花粉萌发需要较长时间,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各种花粉萌发趋势基本相同,萌发率均呈“S”型曲线增长。从图2可以看出,在0~6 h内各种花粉萌发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至6 h时萌发率最高也不超过10%;在6~24 h内,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种花粉萌发率大幅上升,其中板栗增长幅度最大,每小时增长率达到3.6%;在24~36 h内4种花粉萌发速率放缓,花粉萌发数量较前期明显减少。培养至36 h,各种花粉萌发率达到最大值,板栗萌发率最高,为79.6%,其次为日本栗、锥栗和茅栗。

图1 培养温度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culture temperature on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in Castanea

图2 培养时间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culture time on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in Castanea

2.5 干燥时间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花粉干燥是花粉贮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一有助于花粉从花粉囊中散落,其二可降低花粉中的水分,利于干燥保存。干燥时间长短其实质是影响花粉自身含水量,适度干燥可提高萌发率,而过度干燥则导致萌发率下降。干燥时间长短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如图3。采后未经干燥的4种栗属花粉萌发率均在70%左右,经过12 h晾晒后,4种花粉萌发率均有所上升并达到最高,其中板栗花粉萌发率上升幅度最大,较未干燥处理提高了8.4%,日本栗上升幅度最小,提高了3.3%。干燥时间超过12 h后,各种花粉萌发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干燥至24 h时,4种花粉萌发率下降至干燥前水平。超过24 h后,各种花粉萌发率随干燥时间延长呈加速下降趋势,至48 h降至最低,其中日本栗下降速度最快,萌发率降至29.4%,茅栗花粉萌发率稍高于其它3种,但也仅为39.2%。

图3 干燥时间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drying time on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in Castanea

2.6 花粉密度对萌发率的影响

花粉萌发具有集体效应,即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萌发越好[14],这一点在栗属植物上均得到充分体现。不同花粉密度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4种栗属花粉在低密度水平均保持较低萌发率,密度为100粒/视野和250粒/视野时,4种栗属花粉萌发率极低,平均仅达到在10%左右,其中日本栗花粉萌发率明显低于其它3种;花粉播撒密度增大至400粒/视野时,各种花粉萌发率均显著上升,茅栗萌发率最高,为36.0%。当花粉密度达到550粒/视野时,4种花粉萌发数量骤增,萌发率均跃居65%以上,其中日本栗最高,达到79.5%,萌发率较100粒/视野水平时提高了近98倍。据此可知,花粉密度与花粉萌发率呈明显正相关,为保证高质量的授粉受精效果,应尽量提高授粉密度,并且这在人工杂交育种时尤为重要。

2.7 贮藏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低温、超低温贮藏是目前花粉保存最常用的方法,已经涵盖了农作物、果树、蔬菜、药材、牧草、经济作物以及园林植物等[15-23],对种质资源保存和杂交育种意义重大。不同贮藏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如表4所示。由表4分析看出,在相同低温处理下4种花粉随贮藏时间延长其萌发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总体来说,-20 ℃贮藏效果要明显好于0 ℃和-70 ℃。在-20 ℃低温下贮藏30 d时,各种花粉萌发率依然保持在高水平,平均萌发率高达73.8%;至贮藏360 d时,4种花粉平均萌发率仍达到23.4%,远高于0 ℃和-70 ℃处理;在此温度下,板栗花粉萌发率月平均下降幅度最大,为5.2%,日本栗最小,为3.7%。-70 ℃处理效果稍好于0 ℃处理,在贮藏至360 d时4种花粉仍有少量萌发。0 ℃处理下各种花粉萌发率均较低,最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温度未能有效抑制花粉呼吸作用,导致能量大量消耗所致,因此0 ℃最不适合4种花粉的长期贮藏。

图4 花粉密度对栗属花粉萌发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 pollen density on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in Castanea

表4 贮藏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storage temperature on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

3 讨 论

3.1 栗属花粉形态

中国栗属4种花粉形态基本一致,具有相似的萌发孔沟,且花粉管萌发位置均位于萌发沟中部,其形态与石栎属Lithocarpus和锥属Castanopsis[24]花粉非常相似,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区分。经P×E测算,花粉粒大小依次为板栗、茅栗、锥栗、日本栗。

3.2 影响栗属花粉萌发的因素

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花粉萌发受温度、湿度、花粉密度、糖类种类等环境因素和自身生理因素的影响[25]。糖类物质是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重要能量物质,在花粉试验中多采用蔗糖作为糖类添加物,也有用葡萄糖、乳糖、果糖、麦芽糖甚至多种糖类混用的报道[26-27]。本试验探讨了单糖(葡萄糖)、二糖(蔗糖)及砂糖(含单糖、二糖、多糖)对栗属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栗属4种花粉对不同糖类组分及其浓度的选择具有专一性,在不含糖培养基上各种花粉几乎不萌发,而在5%糖类浓度下各种花粉萌发率均显著高于10%和15%的浓度处理,这与赵长星等人[28]研究认为大多数树种花粉在10%蔗糖浓度下发芽最好的结论具有一定差异。在5%浓度处理下,板栗、日本栗和锥栗花粉在砂糖培养基上的萌发率最高,而茅栗在蔗糖培养基上的萌发率最高,体现了不同属、种间花粉萌发对能量物质需求的特异性。高温炎热干燥气候有利于栗属植物花粉的散粉和萌发,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本研究基于对盛花期前后温度的模拟试验,发现在30~36 ℃高温下,栗属4种花粉均保持较高萌发率,其中中国原产种板栗、茅栗和锥栗花粉在33 ℃时萌发率达到最高,而引入种日本栗在30 ℃时达到最高,这与日本栗花期早于其它3种密切相关。栗属4种花粉萌发需要较长时间,培养36 h后萌发率均达最大值,其中在24 h以内萌发率迅速增加,超过24 h后萌发率变化不大,萌发数量明显减少,可以确定授粉后24 h内是各种栗属花粉萌发能力最强的阶段。花粉干燥可减少花粉含水量,降低新陈代谢,起到强制休眠的作用。研究表明,4种花粉干燥12 h萌发率达到最大,干燥24 h其花粉萌发率仍然保持在67%以上,超过24 h后萌发率快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花粉过度失水所致。花粉的集体效应对于促进花粉萌发具有显著作用,栗属花粉属于典型的风媒花,体积小、质量轻而且数量多,花粉萌发具有依赖集体效应的天然优势。许清海等人[29]研究表明,大气中花粉浓度与板栗产量变化呈正相关。本试验证实栗属4种花粉萌发率均随花粉密度的增大而快速提高,当花粉密度达到550粒/视野时,各种花粉萌发率均在65%以上,因此在人工杂交育种时,要充分利用花粉集体效应的特点,通过增加花粉点授数量来提高杂交结实率。低温贮藏是种质离体保存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花粉保存的主要方法。由于花粉活力受其基因型控制,不同物种花粉对各种贮藏条件的反应有着很大差异[30],但总体认为低温有力于花粉的长期贮藏。本试验结果表明,-20 ℃低温是栗属花粉较为理想的贮藏温度,在此温度下各种花粉经数月保存后仍能保持较高萌发率,但要做到连年保存其效果不容乐观。0 ℃低温贮藏效果最差,主要原因是在该温度下花粉仍能进行呼吸代谢等生理活动,加剧了细胞衰老进程,导致花粉活力快速下降。-70 ℃低温效果好于0 ℃,但明显不及-20 ℃低温,贮藏30 d后萌发率均不到50%,并随贮藏时间延长快速下降。综合分析,-70℃贮藏效果不佳的原因应是多方面的,其一,受花粉含水量的影响。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来看,花粉含水量是影响花粉超低温保存的重要因子,含水量越高,冷冻时越容易形成冰晶,使细胞膜受损,加速花粉死亡。Rajasekharan等人[31]认为花药的自然干燥有助于保持最佳的花粉生活力。其二,受超低温保存过程的影响。花粉超低温保存程序复杂且专一性强,由花粉采集、干燥、密封包装、存放、解冻、应用等基本流程构成[20],任何环节都会影响其活力。另外,不同种、属间花粉的生理差异,也是影响超低温保存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有针对性的研究花粉在低温、超低温保存前后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解决超低温贮藏过程中的技术障碍,仍是今后栗属花粉种质长期保存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Beny A,Mary P,Mason P,et al.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atmospheric CO2on carbohydrate changes in bell pepper (Capsicum annuum) pollen in relation to its germination[J]. Physiologia Plantarum,2001,112: 505-512.

[2]刘 莹,宁祖林,王 静,等. 板栗和锥栗天然同域居群的叶表型变异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27( 5): 480-488.

[3]王凤才.野生栗属资源利用浅评[J]. 落叶果树,2006,(6):10-12.

[4]张宇和,柳 鎏,等.中国果树志板栗·榛子卷[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8-39.

[5]夏仁学,彭抒昂,陈桂林,等. 板栗花粉发芽的影响因子及发芽动态的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89,7(4): 351-355.

[6]谢治芳,谢正生,曾曙才. 6个板栗品种的花粉形态及发芽特性[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25(4): 344-348.

[7]李 宁,苏淑钗,靳利军,等.榛子花粉生长发育适宜温湿度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3): 116-120.

[8]李玉萍,王春彦,汤庚国,等.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温度对风信子花粉萌发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0(1): 66-68.

[9]呼丽萍,谢天柱,李 娟. 蔗糖、硼、温度对大樱桃花粉萌发的影响[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9(5): 5-6.

[10]郑诚乐,俞晓曲,王晓飞,等.锥栗花粉生活力的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2): 200-202.

[11]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枣[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70-72.

[12]赵纪伟,李 莉,彭建营,等.梨不同品种花粉生活力测定及授粉特性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1): 152-156,162.

[13]杜纪红,叶正文,苏明申,等.桃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 64-71.

[14]王 忠.植物生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97-398.

[15]刘丽婷,武海霞,莫晓勇.不同处理和贮藏条件下桉树花粉活力变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8):56-60,78.

[16]王郁民,李嘉瑞.果树种质的超低温保存[J].自然杂志,1990,14 (1): 9-23.

[17]Parffitt D E,Almehdi A A. Liquid nitrogen storage of pollen for five cultivated prunus species [J]. Hortiscience,l984,19(1): 69-70.

[18]王 红,王春梅,黄 鲲.柑桔花粉超低温保存初探[J].中国南方果树,2006,35(4): 8-10.

[19]徐刚标,何 方,黄晓光.银杏种质离体保存的研究,Ⅰ.银杏花粉贮存[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0,20(1):27-30.

[20]陈和明,尹光天,胡哲森,等.黄藤花粉低温贮藏初探[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5,25(2): 67-69.

[21]张志娥,石思信,肖建平.玉米花粉超低温长期保存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表现[J]. 玉米科学,1995,3(1): 63-65.

[22]张玉进,张兴国,刘佩瑛.魔芋花粉的低温和超低温保存[J].园艺学报,2000,27(2): 139-140.

[23]Craddock J H,Reed S M,Schlarbaum S E,et al. Storage of flowering dogwood (Cornus floridaL) pollen[J]. HortScience,2000,35(1): 108-109.

[24]杨春蕾,周忠泽,周 非,等.皖南山区肖坑林场秋季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21(2): 1-12.

[25]王钦丽,卢龙斗,吴小琴.花粉的保存及其生活力测定[J].植物学通报,2002,19(3): 365-373.

[26]叶树茂,蒋立训,阁正录,等.罗布麻花粉萌发及保藏方法的研究[J]. 中国麻业,1988(1): 39-41.

[27]许 珂,古 松,江 莎.金银忍冬花粉离体萌发初探[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8,16(2): 109-115.

[28]赵长星,刘成连.培养基种类及蔗糖浓度对部分果树花粉发芽率的影响[J]. 河北林果研究,2001,16(3): 240-243.

[29]许清海,孟令尧,阳小兰,等.应用花粉分析预报板栗产量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4): 370-378.

[30]胡 磊,胡保民,王沛政.低温超低温对棉花花粉活力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09,46 (5): 941-945.

[31]Rajasekharan P E,Ganeshan S. Freeze preservation of rose pollen in liquid nitrogen: Feasibility,viability and fertility status after long-term storage[J].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4,69(3): 565-569.

猜你喜欢

锥栗超低温糖类
不同超低温及其再回至常温时混凝土受压强度试验研究*
捡锥栗
内喷式超低温加工机床的温度场仿真分析
打锥栗
不同品种葡萄干中糖类成分分析
液-质联用法测定蒙药制剂中非法添加降糖类化学药品
氟啶脲对甜菜夜蛾蛋白质和糖类代谢的影响
锥栗飘香
麻省理工学院创造超低温纪录
锥栗栗瘿蜂的危害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