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2013-04-09江学谦
蒋 玥,江学谦
(1.垫江县环境监测站,重庆垫江409000;2.垫江县科委科协,重庆垫江408399)
1 垫江环境应急管理现状
环境监察、环境监测和环境应急是环境保护的“三足”,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是环境应急的基础和重点。垫江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十分薄弱,环境应急能力与新时期环境安全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1]。
1.1 监察机构不够独立
垫江县环境监察大队是依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2010年11月,经县编委批复,下设办公室、环境监察1中队、环境监察2中队、环境监察3中队、12369环境应急中队等5个科室。核定事业编制30名,拥有办公用房总面积200 m2。其中,12369环境应急中队又称环境应急管理办,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2 监测能力略显薄弱
垫江县环境监测站为资质认证和计量认证双认证单位,现有编制14人,在编人员13人,在岗10人、技术人员比例76.1%。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2人,工人1人,职员2人。目前拥有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红外分光测油仪、紫外分光光度计、COD测定仪等大型及常规监测仪器设备105台 (套),设备总价值302万元。
1.3 应急管理较为紊乱
危机管理充分反映单位员工和负责同志的应急能力[2]。垫江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认识上、机制上,还是工作措施上,与面临的应急管理工作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2011年12月,垫江县环保局和重庆兴发金冠化工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垫江县2011年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市应急办、县委县政府和重要企业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应邀观摩。由于认识上和指挥上的种种问题,该次演练最后演变成为一场消防场面庞大、喷淋场景壮观、与环境应急没有任何关联的消防演练。充分凸显了垫江环保部门环境应急管理的薄弱和无序。一旦真正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若真的无法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操作 ,后果堪忧[3]。
2 垫江县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思考
当前,垫江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风险不断加剧,环境隐患日益突出,突发环境事件的诱因复杂多样。环境应急能力成了垫江整体应急能力改进和提高的核心板块。
2.1 推进机构建设
建立环境应急机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是行使环境应急管理行政职能,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的载体。根据《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的市级二级标准要求,结合垫江实际情况,应该核定配备6~15人专职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编制,选调政治思想觉悟高、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健全环境监察机构。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00号文件规定,综合考虑全县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污染源数量分布及检查频次要求等因素,逐步规范监察机构的名称和内部设置,确保职能到位、组织健全、运行高效。建立和健全一支编制人数30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90%以上、环保相关专业人员30%以上,全部纳入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环境监察队伍,实现执法人员培训率95%,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95%。
完善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站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水和废水”监测、“噪声”监测和“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等报告,是环境应急工作的重心。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将工作重心转到环境监测业务和技术上,充分保证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5%,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5%,中级不低于50%,达到60人的环境监测机构编制。
2.2 推进装备建设
配置应急硬件。配置1套包含应急指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固定指挥平台;1套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指挥调度系统,1套车载应急指挥移动系统及数据采集传输系统,2套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配置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液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等30项硬件装备;建设包含环境风险源基础信息系统、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系统等各类环境基础信息集成共享,实现与相关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的环境应急平台体系。
完善监察装备。装配执法车辆、车载GPS卫星定位仪、多通道卫星通讯执法指挥车等9项交通工具,烟气污染物快速测定仪、手持GPS定位仪、放射性个人计量报警仪等21项取证设备,装配排污收费管理系统、环境执法管理及移动执法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12369环保举报热线等5项信息化设备。
补充监测仪器。监测仪器设备是保障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和生态专项监测的基础条件。比对垫江现有监测仪器,应急新增、更换仪器设备165项,其中,深水采样器、水样自动采样器、低温保存箱等50项;恒温自动连续大气采样器、流量压力综合校定仪等16项;噪声统计分析仪、标准声级校准器、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等5项;叶绿素测定仪、细菌检定分类系统等10项仪器。
2.3 推进用房建设
建设应急业务用房。加快建设72m2的,配备桌、椅、柜等办公设施,配备台式电脑、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和互联网登陆设备的行政办公用房。着力建设100m2的配备视频会议系统,配备视频、音频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配备桌、椅、柜等办公设施的环境应急指挥大厅;100m2的包括小型会商室、应急平台控制间、机房等的环境应急会商室;100m2的包括应急调度室、夜间值班室等的环境应急值班室;100m2的包括储备间、设备间、操作间等的辅助用房。
建设监察业务用房。环境监察业务用房是加大环保监察力度,提高大气、水污染防治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根据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要求,结合垫江实际,应该重点建设120m2的办公用房;建设60m2的执法接待室、50m2的内设小型操作间的取证设备间、30m2的样品室、80m2的档案室、80m2包括受理区和申报区的排污申报受理厅、2间20m2/间的12369环保热线投诉受理夜间值班室;建设120m2的停车场和150m2污染源监控中心用房。
建设监测业务用房。监测用房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必备的基础。特别是实验室用房,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用房是环境监测机构的基础条件。应该重点建成总建筑面积不少于2850m2,包含实验室用房2500m2,行政办公用房350m2的环境监测综合大楼。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实验室建设要求,确保水、电、通风、防腐蚀、紧急救援、恒温等设施完好。行政办公用房要配备桌、椅、柜等办公设施,配备传真机、复印机、互联网登录等设备。
2.4 推进基础工作
积极参加环境应急管理培训。按照政府有关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足额保障环境应急工作经费,做到基本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安排。积极组织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参加国家或重庆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应急管理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确保培训上岗率为100%。
严格实施环境监察工作制度。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系统,完善12369投诉热线标准化建设,处理好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环境监察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现场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权威,做到反应灵敏、行动快速、执法规范。强化污染源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转监督管理,制订健全并严格实施环境监察工作制度,制订健全完整合理、简单实用的环境监察工作程序。
健全完善监测质量监控体系。引进先进的监测仪器和分析设备,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以质量控制考核和质量监督为主线,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工作制度、环境监测工作程序、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和环境监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决策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支持、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
3 结语
根据《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和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三大类别 (应急、监察、监测)”和“四大板块 (机构、装备、用房、基础)”,制定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的实施方案,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强化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增强环境现场执法能力、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能力和快速反应、联合行动的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水平,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
[1]垫江县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R].2011.
[2]Spillan John,Hough Michelle.Crisis Planning in Small Businesses:Importance,Impetus and Indifference[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3,21(3):398 -407.
[3]梁丹丹.景东县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