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军用价值
2013-04-09王春华
□王春华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水除了一般的生活和工业用途外,还可当作武器使用。据史料记载,国外最早有以水代兵战例的国家当推古代伊拉克。公元前689年,亚述国王森纳彻里伯进攻巴比伦人,便在伊拉克幼发拉底河上建造了一座水坝,形成庞大的水库,然后决坝冲城,致使巴比伦人覆灭,从而开创了水坝用于军事的先河。公元前685年我国也出现了以水代兵战例。当时,楚国侵犯郑国和宋国,对郑国采取了“火攻”战术,而对宋国采取了“水攻”战术:在河道上筑坝,截断了东流的河水,导致上游河水猛涨,使宋国遭受洪水之灾。鉴于这一严竣情况,春秋霸主齐桓公还出兵干涉,要求楚国拆除水坝。
在我国古代,水攻具有形式多样、技术复杂的特点,说明我们的先人对水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对水的利用有相当高的水平。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说:“从中国历史上出现水攻这一事实,就足以证明中国水利技术发展之早,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一、中国古代的以水代兵
我国古代以水代兵的理论与实践都相当丰富,著名军事家都将水攻作为整个军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的军事理论中,有关水攻的内容史不绝书。
以水进攻
最早提到以水进攻的著作是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有关水攻的内容在《行军篇》和《火攻篇》中进行了论述。虽未列单篇,但作者对水攻的重要性阐释精辟。《火攻篇》指出:“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认为在战争中以水佐攻,可以断绝敌军道路,冲击敌军阵营,有很强的攻击力。不过孙武认为,与火攻相比,水攻不能毀灭敌军粮秣、兵器,不能最终消灭敌军。
战国初期军事家吴起在《吴子·论将》中也提出:“居军下湿,水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沈(同沉)。”意思是当敌军驻扎在地势低洼之处,积水又无法排泄时,如遇连日阴雨,就可采用水攻战术,灌水灭敌。此外,唐代李筌的兵书《太白阴经》,宋代曾公亮主编的兵书《武经总要》,对水攻都有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军事家王贲、韩信、曹操等,都有运用水攻克敌制胜的战绩。
战国时期的“晋阳之战”是我国以水进攻的一个重要战例。公元前455年,晋国的智伯率韩康子与魏桓子大举进攻赵襄子。赵寡不敌众,退守晋阳城。智军猛攻晋阳城3个月未能攻下,继续围困该城一年多仍无果。公元前453年,智伯命令士兵在晋水上游筑坝,形成水库,放库水灌晋阳城,晋阳城被淹。此时,智伯以为胜利在握,得意地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韩、魏二人听了这话,担心智伯以后会用同样方法用水灌韩、魏的城池。于是反戈与赵联合,并决开晋水河堤用晋水冲智军,大败智军,杀智伯,并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土地,史称“三家分晋”。
以水防守
典型的以水防守形式是用护城河守城。成语“固若金汤”和“金城汤池”就是用护城河中的水是沸水、城墙是由金属筑成的来形容城的坚固、不易攻破。我国古代城周因多设有护城河(池),故称城为“城池”。现在,我国不少城市还保存有古护城河。西安护城河,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北京护城河长达40多公里,湖北襄阳护城河最宽处超过250 米。
墨子在其《墨子》一书的《附篇》中总结了11 种守城的方法,把修城池放在诸措施之首。公元前168年,晁错对汉文帝呈言时指出“汤池百步”对坚固城防的意义。
对敌绝水
对敌绝水就是对被围困的敌军绝其水源或绝其水道,待其因缺水无力抵抗时对其战而胜之,或待其因缺水自行溃败。对敌绝水的战术也多种多样,或筑坝拦断河水,或修渠将河水改道以断绝敌军水源,或凿暗道泄放敌方用水等。对敌绝水是灌水的逆向思维战术,在古代兵书中未见有其专篇。但在我国古代,也不乏对敌绝水的战例。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利率大军出征大宛。军至贰师城外时,大宛兵迎战而败,退入城中固守。然贰师城中饮用水来自城外,汉军便断其水源,然后围城,40余日后,大宛求和。
防敌水攻
《孙子兵法》的《行军篇》中指出:“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即行军中,要择居高向阳之地,不要在江河下游安营扎寨,这是在江河地带部署军队的原则。相反的,处于上游,“顺流而战,则易为力。”孙膑也强调“逆流不胜”,即军队处于河流下游时不能取胜。除了在行军驻军途中防止敌方水攻外,在城内驻军时如何防止敌方水攻,墨子也有详尽的论述。杜佑(公元735~812年,唐中叶宰相、史学家)还提出了在守城地势卑下、遇敌壅水灌城时的应对措施。
二、现代战争中的水攻
以水代兵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然而到了军事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战争中以水作为一种武器仍然备受关注。
20 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时期,佛朗哥的军队就有炸坝以水代兵之举。1941年9月,前苏联军队在德国入侵之前撤退时,考虑到第聂伯河大坝的重要性,曾自行部分地炸毁了该坝。
二战后期,英国皇家空军对纳粹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在1943年5月16日夜,轰炸了鲁尔区的3座水坝。在这次空袭中,因坝被炸垮所产生的洪流冲毁了25座桥梁,导致125个军工厂瘫痪,纳粹德国损失惨重。
可见,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以水代兵都备受关注,在战争中都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无需用兵即可利用“猛兽”般的洪流轻而易举地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战争中的以水代兵与古代已经有了很大区别。古代战争中的以水代兵有形式多样的特点,而现代战争中的以水代兵则以水坝为主要对象。古代“决堤”、“决坝”中的堤坝,其高度只有几米或十多米,堤坝溃决后的攻击力有限。而现今,却是高坝大库,坝高可达百余米,库容可达几百亿立方米,甚至更大。坝体如果溃决,所产生的洪流流量可达每秒几万立方米,不过现在谁想要完全炸毁一座大型水坝并非易事,所以对“炸坝”一事也不必谈虎色变。现代战争中以水代兵的影响范围和规模也大大超过古代,由于规模大,加上水本身放荡不羁、不易控制,在以水代兵中,损失最惨重的往往是平民。古代战争中的以水代兵只发生在亚洲,而且主要在中国;而现代战争中的以水代兵在亚洲、欧洲和非洲都不乏其例。由于以水代兵的强大攻击力,如今,在国际河流上游的国家如果要在该河流上建坝,往往会遭到下游国家的强烈反对,即使该坝不是用于军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