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通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

2013-04-09周智梁

河北中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温通风池根型

辛 凤 邹 路 周智梁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073)

颈椎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病,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将其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及交感神经型,其中神经根型最为常见。其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2010-01—2012-04,我们采用温通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拟定:①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

配区域相一致;②压颈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效(已经明确诊断者不做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如胸廓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及肩关节周围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无全身其他严重合并症;③年龄22~70岁,性别不限;④患者知情同意,能配合检查和坚持治疗。

1.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合并有严重心、肝、脑、肾等慢性疾病及造血系统疾病者;③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④意识不清楚,不能配合检查和坚持治疗者;⑤不能耐受针刺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天津市常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2~65岁,平均(50.45±6.65)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3.96±4.84)年。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8~67岁,平均(51.30±7.04)岁;病程1个月~25 年,平均(4.11±4.97)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取穴:风池(双侧)、颈夹脊(双侧)、大椎、天宗(患侧)、尺泽(患侧)、外关(患侧)、合谷(患侧)。温通针法[2]:左手拇指或示指切按穴位,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得气后,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转9次,使针下沉紧,针尖牵拉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转9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同时押手施以关闭法,以促使针感传至病所,产生热感,守气1 min,留针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操作方法:①风池:嘱患者俯卧位,选用0.3 mm×25 mm不锈钢毫针,在风池穴行温通针法,先朝向鼻尖进针10~20 mm,得气后押手配合推弩,使针感传至头部,守气1 min后退针至皮下,为避免伤及延髓,向对侧风池进针15 mm左右,得气后行温通针法使局部产生热感,守气1 min,缓慢出针。②天宗:在天宗处用指压法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0.3 mm×40 mm 毫针先直上斜刺25 mm左右,得气后行温通针法,使针感沿肩胛传至肩关节部,针尖顶住感应部位守气1 min使产生热感;然后退针至皮下再向腋窝方向斜刺,得气后行温通针法,使针感经肩关节沿上肢直达手掌,循经产生热感,守气1 min,不留针。③其他穴位进针后施以平补平泻法,得气留针20 min后取针。

1.3.2 对照组 取穴同治疗组。操作方法:嘱患者俯卧位,所取穴位均常规进针,平补平泻法,其中风池、天宗不留针,其余穴位留针20 min后取针。

1.3.3 疗程 2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5 d,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治疗组40例,治愈25例,好转13例,未愈2例,治愈率62.5%,总有效率95.0%;对照组40例,治愈15例,好转20例,未愈5例,治愈率37.5%,总有效率8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为日久劳损,复又感受风、寒、湿邪,或劳作不当等诱发,因而临床上常见气滞血瘀、风寒痹阻等证型。从病理上看,该病多为神经根直接或间接受到压迫,神经根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粘连,从而产生神经刺激症状。针刺是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通过针刺可以促进局部炎性物质的吸收和消散,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刺激症状。

温通针法是郑魁山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独创的特色针刺手法。该手法突出“温”和“通”。“温”以振奋阳气,化痰浊,祛阴邪;“通”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温通相合,以“通”为主,最终达到温通、宣散的目的[4]。其理论来源于《素问·调经论》中“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加之疾病的发生多为外邪入侵和内在失衡两方面,导致临床中多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因此,郑魁山确立了以固本清源、温通为大法的温通针法。该手法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和扶正祛邪的作用[2]。风池和天宗是郑魁山常用主穴,风池常用来治疗头面部疾病,如面瘫、干眼症等;天宗多用于治疗肩部疾患及上肢麻木、疼痛等症。我们将二者巧妙结合起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风池施以温通针法,既可疏通膀胱经经气,以利于阳气升发,又可产生温热之针感,以温经通脉,行气活血,缓解颈部疼痛,松解僵硬肌肉,实为一举多得。再配合天宗行温通针法,使针感贯穿颈部及患肢,经络通则不痛,有效地改善了颈部和患肢的症状。此外,颈夹脊是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效穴;合谷为四总穴之一,主治头面五官诸疾,又与尺泽、外关同为局部取穴,既能缓解颈部症状,又可以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上肢及手部症状;大椎为督脉穴,可益气壮阳,治疗项强脊痛。多穴齐用,共奏通经活络止痛之功。

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法相比,可以产生热感并使气至病所,加速了血液循环,增强了新陈代谢,使患部肌肉筋脉得以温煦濡养,加快了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从而提高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1] 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2] 方晓丽.郑魁山针灸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3-21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 户玫琳,郑俊武.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及临证验案[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8):1-2.

猜你喜欢

温通风池根型
基于红外测温的火针“温通”效应改善脊髓损伤作用靶点研究*
温通刮痧联合中药塌渍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效果中的应用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
墨风池诗词选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