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护士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3-04-08张鹤袁梅
张 鹤 袁 梅
张鹤:女,本科,主管护师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各大医院都在扩大规模,增加床位数,同时,为了达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规定的床护比,大面积扩招护士成为必然。如何培养这些新生力量,把其早日打造成一支高素质、技术精湛的新护士队伍,是摆在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1]。为解决这一问题,使新护士更快的适应临床需要,我科从2009年开始,实行了“1+2”的护士培养模式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道如下。
1 确立“1+2”护士培养模式
1.1 大批量新护士培养现状 我科2008年从一个病区53张床位逐渐扩展到两个病区93 张床。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为达到床护比,临床护士已从2008年的13 名增加到2012年的37 名。期间因工作调整或辞职等因素,3年内,我科共培养了近60 名新护士。如此大的培养量是以前不曾遇到的,也是护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1.2 传统护士培养模式 过去,新进1~2 名新护士,护士长指定经验比较丰富的带教老师对其进行带教并跟踪考核,各项指标均达标后,开始单独工作。在其工作过程中,护士长制定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考核、监督、评价,完成从新护士到能够胜任临床工作的护士的转变过程。
1.3 “1+2”护士培养模式 在新护士批量增加,符合带教标准的高年资护士逐渐减少的情况出现以后,传统的护士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的需要。因此,我科尝试了“1+2”的培养新模式,即由1 名高年资护士在护士长的指导和监督下负责重点培养2 名低年资护士。这2 名护士如果具备培养能力,就在其培养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再分别负责重点培养2 名新护士,以此类推。这样,1 名护士只需要负责2 名护士的全面培养,就能实现全科大批量增加的新护士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构建“1+2”护士培养体系
2.1 实施培养老师“竞聘制”选拔机制 培养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有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2],能够担任培养老师的标准很高,因此,我科通过报名、理论考试、操作考试、述职等方法,竞聘培养老师,目的是选拔出优秀的、符合标准的培养老师,避免虽具备带教资质而没有带教能力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老师[3]。
2.2 实行培养老师“固定式”负责方式 一旦选定了培养老师,无特殊情况不会更换。由于培养老师的固定,就能逐步了解培养对象的特点、优点、缺点、所欠缺的知识、所擅长的项目,就能全面掌握培养对象的情况,对下一步制定培养计划打下了基础。
2.3 确立培养关系“终身制”培养方案 从新护士岗前培训开始,只要这名护士和培养老师在科室工作,培养老师对他的培养就一直进行下去。贯穿于岗前培训,新护士带教,临床工作,理论学习,操作训练,科室、医院的各种考评、考核,甚至未来的晋职。随着培养老师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给予新护士的指导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2.4 推行培养师生“连带式”奖惩制度 为了将培养老师及培养的新护士紧密联系起来,我们将新护士的奖励与处罚与培养老师紧紧联系在一起,按照贡献和责任程度一起进行奖励和处罚,增加了培养老师的责任心,提高了新护士的自觉性。
2.5 执行培养内容“反馈式”教学方法 过去我们对护士的培训都是护士长根据科室情况先定计划,再进行培训。没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进来,没有更多的考虑护士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侧重现有知识的传授,忽略如何引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4]。因此,我们实行了“反馈式”教学方法。先让护士写出自己最想接受的培训,最薄弱的环节,然后将大多数人都急需的内容提炼出来,制定整体教学计划,全科进行培训。而个别护士的个别需求就由培养老师进行个别培训,使教学计划具有科学性、整体性、普遍性、针对性,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3 强化护士培养“1+2”指导模式中培养老师的综合素质
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工作中是师生关系,在生活中是朋友关系,更能促进师生感情,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对学习动机、情绪和学习态度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3.2 强调培养老师的模范、表率作用 培养老师不仅要以优良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护士,而且要以身作则、严谨、认真、求实、创新,充分体现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以自己的行为影响自己所带的护士,使其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护理工作[5]。
3.3 提高培养老师的指导艺术 培养老师要懂得激发新护士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及分析能力,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维,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3.4 提高培养老师在操作培训中的责任 通常操作训练培训示范只有一次,护士看过后对一些细节容易忘记,在练习时往往达不到效果,培训老师必须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进行训练,直到护士操作达标为止。
3.5 强调对良好工作方法的培养 由于护理工作繁琐,环节多,突发事件多,新护士往往抓不住工作重点,效率低下,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培养老师必须指导其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有计划地统筹安排工作。对急危重症患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继续其他工作。对每个班次的工作流程要熟记于心,做好计划,有条不紊[6]。
3.6 培养老师应善于总结经验 主要总结以下几方面:(1)所带护士存在的问题。(2)自身存在的问题。(3)更好的教育方式。(4)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4 实施“1+2”护士培养模式的成效和体会
我科在全面扩招,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不断减少,新护士大批量增加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影响日常工作,还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年来科室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护理集体,2 名培养老师通过全院竞聘成为病区护士长,多名护士荣立三等功,获得十佳护士、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在医院或护理部组织的各种比赛中名列前茅,收到锦旗、牌匾20 多幅,表扬信400 余封,护理安全保持优良。
通过“1+2”护士培养模式的尝试,新护士业务技术能力提高明显,理论学习、操作考核成绩优良,培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及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新护士对学习及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工作方法有了较大改善。
[1]戴 妍.重视护士带教工作提高科室护理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358-3359.
[2]何长玲,董玉美,李桂香.护理临床教学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3):12-13.
[3]吴丽玲,马保林,黄艳辉.新时期护理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3):1644-1646.
[4]麻安秀.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行为及教学能力调查结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101-103.
[5]翟会珍,王秀兰.浅谈新形势下护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358-359.
[6]刘 璐,杨玉霞,郭冬梅.论如何提高新入科护士带教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4):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