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2013-04-08韩艳红
韩艳红
韩艳红: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院前急救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急救患者病情千变万化,如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创伤、环境伤害等[1]。患者在频繁搬运、躁动不安、意识障碍时,使用普通的钢制输液针头易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切割损伤[2],甚至穿透血管,导致药液外渗、皮下淤血、再穿刺困难、抢救药物不能及时输入,致使抢救失败的严重后果。因此,在院前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中选用合适的静脉留置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急救中心急救的患者1500例为研究对象,男900例,女600例。年龄3 d~86 岁。其中创伤800例,心血管系统疾病500例,急性中毒100例,神经系统疾病100例。
2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使用留置针,可使液体及抢救药物快速输入患者体内,从而增加患者循环血容量并保证随时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由于留置针较为柔韧,可随血管的形状而弯曲,能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不易使针尖刺破血管壁,导致液体渗漏,致使输液失败,影响急救效果。
3 操作方法
3.1 留置针的选择 急救中使用留置针的型号是16~22 G,选择其型号的原则是在满足治疗需求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导管。
3.2 静脉血管的选择 院前急救也就是院外发生的急救,特别是发生在冬季的室外伤害,如车祸、高空坠落伤时,由于患者身着棉衣,给急救护士选择血管造成了一定困难,平时急救护士的诊箱内准备好一把非医用剪刀,在遇上危重伤患者时,急救护士可迅速将患者的衣服剪开,暴露静脉,选择有效的静脉血管,以便及时给予抢救药物,首选右上肢肘前静脉通路留置静脉导管[3]。实践证明[4],从下腔静脉系统注射的药物较难进入动脉系统,不利于抢救药物尽快发生作用。总之,在选择血管时,尽量选用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上肢血管进行穿刺,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静脉局部条件、输液目的和药物种类而选择留置针的型号及血管进行穿刺,一般血管的管腔要大于留置针管腔的1/2,以防发生静脉炎。
3.3 置管操作 院前急救中,虽然是院外,在静脉置入留置针时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其操作顺序为: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液洗手,选择留置针及血管,检查留置针的消毒日期、质量、型号,碘酒、酒精消毒皮肤,打开留置针包装去掉针套,抽动针芯以解除针芯与导管的粘连,左手拉紧皮肤,右手持针回血腔两侧,以15°~30°角进针,直刺血管[5],缓慢进针,防止刺破静脉血管后壁导致穿刺失败,见回血后将套管送入静脉,左手无名指或小指压迫留置针末端皮肤,防止血液流出,拇指及示指固定留置针,右手拔出针芯连接输液管道,认真检查连接处是否牢固,防止两者脱离,造成患者失血,输液贴膜固定。输液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患者输液部位及输液情况。
3.4 输液速度的调节 在院前急救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调节输液速度以免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率代偿性增快,心脏负荷过重,进而出现心力衰竭,尤其是心脏疾病及肺部疾病的患者更应该注意输液速度。另外,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液体对穿刺血管内血液的稀释,血管失去了血液的营养,以及过快液体进入血管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加,这些条件都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壁弹性差,在快速输液时更易损坏血管,因此输液速度一定要根据病情及时调节,一般输液速度以30~40 滴/min 为宜。
4 小 结
通过对1500例院前急救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成功率达97%,其余3%的患者由于自身血管及环境、救护车动态行驶等因素,导致穿刺失败。由此证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减少了穿刺次数及药液外渗的发生率,且保护了血管,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方便了患者的活动及搬运,更有利于躁动患者的应用,从而保证了院前急救护理的顺利进行,提高了院前急救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为顺利接至医院后患者的进一步救治奠定了基础。
[1] 冯 庚,杨萍芬,付大庆主编.院前急救预案:现场急救攻防策略[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
[2] 余 莉.静脉留置针在酒精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46-47.
[3] 戴 琪.围心搏骤停期影响心肺复苏相关因素探讨[J].当代护士,2011,4:30-31.
[4] 周秀华,牛德群主编.急救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69.
[5] 中华护理学会编.临床高薪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