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市四环河城区段河道水生态建设

2013-04-08陈勇敢刘景伟王礼信

山东水利 2013年6期
关键词:四环滨州市城区

陈勇敢,刘景伟,王礼信

(1.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山东 滨州 256600;2.滨州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处,山东 滨州 256616)

滨州市四环河城区段河道水生态建设

陈勇敢1,刘景伟1,王礼信2

(1.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山东 滨州 256600;2.滨州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处,山东 滨州 256616)

通过分析滨州市“四环河”河道水系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城市河道水生态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对城市水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

滨州市;河道治理;水生态建设

滨州市“四环河”城区段河道水系建设工程是“四环五海”综合工程体系中的环城水系工程,包括东环河、西环河、南环河、北环河,河道连通后总长53.9k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清淤、拓宽、连通;水系景观、旅游景点建设;亲水、挡水、节水等配套建筑物建设;休闲、文化娱乐场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四环河”生态建设工程完成后,整体上建成一条“人文环城河、绿色环城河、生态环城河”,而且实现通航的目标。同时配合城市绿化景观,凸显滨州城市的生态效应与环境特色,展现“秀水、绿脉、新城”的生态园林型城市整体形象,最终实现为老百姓提供优美的人居环境。

1 工程概况

自2003年滨州市“四环五海”工程实施以来,滨州市政府特别是滨城区、开发区政府对“四环河”城市河道生态建设基本没有间断。东环河在原朝阳河基础上拓宽、疏浚,已全部贯通,两岸实现了绿化,在官庄村东南建设了1座溢流坝,在下游北外环路北侧建设了朝阳河橡胶坝,起到挡水、调水作用;西环河经过近几年市、区两级连续建设已基本贯通,绿化工程基本完成;北环河是连接西环河、东环河的通道,除渤海九路至毕家村河段没有连通外,其余河段已基本连通,西段景观改造工程基本结束;南环河由于中、东段穿市区,且经过多个城中村和鲁北蔬菜市场批发基地,迁占、拆迁工作量巨大,跨国道205大桥及其他大型配套建筑物的建设投资事关全局,该河道的整治和贯通进展缓慢,沟、渠、河互不连通,自成体系。总体而言,“四环河”生态建设工程主要是部分河道扩挖、疏浚等工程措施的实施。

2 存在的问题

2.1 河流污染严重

滨州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污水排放越来越多。由于四环河没有彻底整治和贯通,且与城区内其他河道不连通,许多河段常年干涸,很多河段成为倾倒垃圾和承泄污水的容器。加之有些河道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生活污水、废水大量排放,造成河水富营养化、自净能力严重下降,河道污染严重。比如南环河中段,每到夏秋时节,河水腐烂变质,恶臭熏天。尽管社会各方在治污方面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如封堵排污口,埋设污水管道,清除河底污泥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污染问题。

2.2 河道整治建设生态理念不足

“四环河”河道整治过程中,过多注重了河道的城市防洪排水功能,弱化了河道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以北环河(新立河西路至渤海22路段)为例,河道两岸砌成块石陡墙,尽管起到了保护岸坡的作用,但是硬化的防护结构割断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通道,割断了河床与河岸微生物联系和生存的环境联系,使得大量水陆交错带的生物失去生存条件,从而造成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河道生态恢复缓慢。

2.3 河道治理缺少人文建设

滨州市“四环五海”总体规划中,“四环河”设计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目标是贯通后能够通航,方便市民、游人游览整个市区。市民、游人可以在岸边戏水、垂钓、观赏,形成生态水利、人文水利的城市水利

风景。“四环河”治理实施过程中,淡化了人性化设计理念,河岸用混凝土做成光滑、陡峭的护坡或砌石挡墙,修建的游船码头、亲水平台设置孤立,拉远了人与水距离,不易实现近水、亲水的目标。同时,水生态建设过多地注重于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没有赋予其文化内涵。

2.4 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不同步

尽管水生态环境在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被全社会所认可,但是水工程及水生态环境本身的建设历来市政府重视不够,与城市建筑、市政建设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滨州市“四环河”附近住宅小区林立,高档酒店、宾馆、会所比比皆是,唯独疏远了河流。河岸修建马路,人水隔离,虽有水而人无法亲近,根本不能形成亲水、休闲的环境。河道即使存在也只是作为排水沟,有的河段被加上盖板,成为地下暗沟,甚至被挤占用来修建马路和房屋。滨水空间给开发商带来了利润,但由于水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不同步,造成了水生态建设的滞后,不能充分发挥其对城市发展建设的作用。

3 建议对策

3.1 贯通“四环河”水系,提高河水自净能力

“四环河”水系贯通,可以使河道承蓄和调蓄水量加大。初步测算,河道完成贯通整治后,可增加蓄水量650万m3;通过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可增加调蓄水量5000万m3之多,这对于城区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南环河西端(设计水位9.5m)建泵站,东端建溢流坝,通过泵站从西环河调水入南环河,南环河水通过东端溢流坝流入东环河,实现东、北、西、南4条环城河河水连通,并处于自然流动状态(东、西、北环河设计水位皆为7.7m)。根据河道防洪要求,在河坡、河岸边种植不同的水生、旱生植物,用于美化环境、净化水质,从而实现保护水生物繁殖空间和生存环境,实现河流自净。另外,在沿河两岸和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湿地,通过运用湿地净化技术和河水流动,建成一个“河道滞蓄、生物净化、湿地净水”的生态系统,保证“四环河”水质满足相应水环境要求,达到除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3.2 完善管理体制,水生态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城区河道水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生态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发展目标决定了水生态建设是一个体系,但当前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城市河道生态建设的孤立性。政府应该转变传统的水利建设观念,把河道生态建设纳入整个城市国民经济发展大局考虑。应该成立管理、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约束平衡机制,把“四环河”生态建设纳入整个城市的发展战略中考量,让政府各级、各部门都重视并参与到河道生态工程建设中,明确责任分工并量化考核标准,真正实现河道生态建设全民化、社会化。

3.3 树立水生态建设新理念

现代生态水利建设中,在保证城区河道传统的排涝泄洪和灌溉功能前提下,应该扩展到居住、休闲娱乐、旅游、公共活动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都基于树立现代的水生态环境建设价值理念。“四环河”城区段河道生态水系的建设和治理开发需要把传统的河道整治观念和生态建设理念相结合。比如,护坡或护岸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理念出发,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把护坡或护岸建造成为水、土、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形式,而不是统一的混凝土或砌石防护。可根据当地情况采用土体生态工程技术、生态砖、石笼席、土工格室、间插枝条的抛石护岸等生态形式,确保生物生存、繁衍,确保水体自净以及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互通调节,以恢复和保持自然生态。

3.4 注重城区河道水系生态建设的文化内涵

要结合城市的自然观、历史观、发展观、人文观,通过研究人与河流的生态适应性,确定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通过河道水生态文化建设,实现城市河道正常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旅游功能,体现城市文化的内涵和水利工程在城市环境中的文化品位,彰显其水利工程的文化美。

3.5 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现代管养模式

城市河道水生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建设资金。建立“四环河”城区段河道生态建设与管理的投融资机构和管理机制,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融资不能够实现最终可持续发展目标,要依靠社会力量进行投融资,特别是民间资金的筹集。城区河道水生态建设在政府财政拨付部分河道管理费的基础上,应走市场化的路子。通过城区河道生态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养殖、种植等产业的发展,发掘、拓宽水生态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以经营创收等经济收入满足河道生态建设、养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管养分离的现代管理目标。

(责任编辑崔春梅)

X171

B

1009-6159(2013)-06-0057-02

陈勇敢(1976—),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四环滨州市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创新“四双四环”模式 打造课程思政样板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四环医药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