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厅再派工作组落实灾后生产补救措施
2013-04-08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9期
2 0 1 3年6月底以来的几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给部分地方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带来了较大影响。当前正值大春主要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7月1 5~1 6日,灾区洪水刚刚退去,四川省农业厅再次派出由厅领导带队的3个工作组,分别深入成都、德阳、遂宁、眉山重灾区,进一步调查评估农业受灾情况,指导灾区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同时代省政府起草并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洪灾后农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灾区各级政府强化组织保障,统筹协调抓好洪灾后农业生产补救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及时查清灾情,做到分类指导 要求灾区各级各部门要立即组织救灾工作组,深入灾区查实灾情。农业部门要根据不同受灾情况,制定科学合理、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生产补救方案,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补救。
二、切实加强田管,做到平衡增产 加强扶苗洗苗和理沟排湿晾苗,及时清渣除草培土保墒护苗,指导农民根据苗情,施好追肥,促使受灾作物尽快恢复生长。抓好大春病虫害防治,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三、抓好改种补种,做到不荒田土 对因灾绝收的田土,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抢时改种豆类、玉米、瓜果类蔬菜和红苕等夏秋作物。已基本绝收的稻田,要高留稻桩,蓄留“洪水再生稻”。
四、及早安排晚秋,做到以秋补夏 要求各地早安排、早准备、早动手,力争全省晚秋粮食作物面积达到1 6 0 0万亩,晚秋粮食总产达到3 8亿斤以上,农民人均增收5元钱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