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建设者”意识 践行“建设者”职责

2013-04-08廖声武

关键词:建设者工作者马克思主义

廖声武

(作者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事业快速发展,新闻队伍迅速壮大,新闻传播工作显出勃勃生机。

但是,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市场条件下,少数媒体新闻工作者思想和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正面报道和建设成就宣传热情不高,但对负面新闻却兴趣十足;有的媒体格调不高,猎奇媚俗现象严重;一些新闻评论为标新立异而热衷“唱衰”;喜欢从互联网网站上“扒”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失度失范;虚假不实报道经常出现,严重影响新闻报道的公信力。

因此,新闻工作者树立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意识,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努力凝聚社会正能量,是实践和时代的要求。

一、“建设者”角色意识的思想理论渊源

新闻工作者应当怎样认识媒体的性质和作用?怎样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扮演怎样的角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自己的新闻实践中,曾有过相关的阐述。

在谈到报刊的功能和作用时,马克思说:“报纸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每天干预运动,并从运动的中心直接发言,日复一日地最充分地反映历史,在人民和人民的日报之间发生连续的、剧烈的相互作用,——这些好处,评论杂志当然是缺乏的。不过,评论杂志也有它的优点,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更主要的问题,评论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说:“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总是常变常新,永远也不会老成持重。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它把在希望与忧患之中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并尖锐地、充满激情地、片面地对这些东西做出自己的判断。”

列宁在谈到报纸的组织作用时说:“报纸的作用并不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政治同盟军。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他还谈到了报刊的经济建设职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要求新闻工作者解决一个政治任务,即“把报刊由主要报道日常政治新闻的工具,变成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

他指出,要多谈些经济,这种经济不是指“一般的议论、学者的评述、知识分子的计划以及诸如此类的废话”,而是指“搜集、周密地考察和研究新生活实际建设的各种事实”。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认为,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1858年马克思在病中整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稿,准备交付出版,他在写给拉萨尔的信中说:“我从文体上感觉出了肝病的影响,而我有双重的理由不允许这部著作由于医疗上的原因而受到损害。”“我必须对党负责,不让这东西受肝病期间出现的那种低沉的呆板的笔调所损害。”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这种负责精神时说:“马克思认为自己最好的东西对工人来说也还不够好,他认为给工人提供不是最好的东西,那就是犯罪。”

马克思对一些人在写作上粗制滥造、不负责任的行为非常愤慨,他批评《前进报》编辑部让一些理论上一窍不通、与无产阶级的斗争事业毫无共同之处的人,占用了党中央机关报的版面。他指出:“《前进报》也大量刊登爱好虚荣、不学无术的年轻人的不成熟的习作。我认为,无产阶级的钱不是用来为这一类学生习作建立废品库的。”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注重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强调新闻写作必须联系实际,切忌空谈。马克思在写给卢格的信中提出,让柏林著作界那些自称为“自由人”的写作者们“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现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恩格斯在给魏德迈的信中写道:“我写作不是专门为了永世长存,相反,我所关心的是直接的当前现实。”

上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新闻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工作应持有的态度的深刻论述,对今天我们进行“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明确新闻工作者怎样认识媒介,如何做一个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二、树立“建设者”角色意识,践行“建设者”职责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内容丰富、立足实践、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在当前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必要性。

为什么少数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会有前述种种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不够,根基不牢。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新闻事业迅速发展,新闻队伍急剧扩大,一些新加入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和实践上,有所欠缺,加上有各种考核,每天要写稿,冲谈或放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学习。导致出现了角色意识模糊,使命意识淡漠。

其次,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由于没有建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津津乐道,在新闻实践中便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认为“坏消息就是好消息”,把新闻当成消费品,认为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或者认为记者就是“新闻民工”,仅仅是打工挣工分。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

第三,没有正确理解新闻自由。有的编辑记者对新闻自由理解有偏差,认为新闻自由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我是记者,我想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其实,新闻自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享有的新闻传播活动的自由,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情、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即使在美国,新闻界也主张新闻自由应以“社会责任”为规范,新闻传播应以“社会责任”为第一要务。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好新闻工作,要树立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建设者的意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就应当以建设者的心态和建设者的姿态,注重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从而推动各项工作,推动各方面的建设。

树立建设者者意识,践行建设者职责,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坚守专业主义精神,担当媒体社会责任

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新闻传播要起到鼓劲加油、传递正能量的作用。媒体要健全完善舆论监督把关制度,按照国家有关新闻宣传纪律和管理规定,从信源、选题、采编、刊播等各个环节完善舆论监督报道的把关制度,引导记者编辑以建设者的眼光,从建设者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挖掘富有生活气息和新闻价值的新闻,发挥新闻传播建设性的作用。比如,报道负面新闻,应通过报道,让某一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使问题向着有利于解决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为了“揭丑”而“揭丑”。

(二)坚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到民众中去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是我国新闻工作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到民众中去,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了解民众的疾苦,知晓民众的所思所想,找准时代和社会发展方向,敏锐捕捉那些最具生命力的事实,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题材,将它们报道出来,为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注重调查研究,履行建设者职责

新闻工作者要做建设者,首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场。马克思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列宁认为:党的写作“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这些论述都强调了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有了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新闻工作者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写作的报道才会对人民有利,受到人民的欢迎。

解决了立场问题,还要有过硬的工作方法,要学会调查研究。刘少奇十分重视新闻工作者的调查研究,他说:“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报纸上的一切文章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记者和编辑要认真做调查研究工作,要决心做一个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新闻工作者。”大量新闻实践表明,只有注重调查研究,才能知晓社情民意,体察人民的疾苦,从政治上、全局上、受众的需要上思考问题,做出具有建设性的正确引导舆论的报道来。

树立建设者意识,践行建设者职责,著名记者穆青做出了表率。中宣部《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向穆青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中,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学习他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学习他牢固的大局观念、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为大局服务,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满腔热情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学习他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实践作为新闻宣传的不竭源泉,对工作认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艺术和水平”。穆青同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反映人民的愿望和呼声,在新闻实践中做出了卓著的成就,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猜你喜欢

建设者工作者马克思主义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建设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平凡建设者申晓春:海外10年写不凡人生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