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脉炎散治疗疮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4-08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18期
关键词:棉垫疮疡疮面

袁 红 梁 丽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以红肿热痛、溃腐流脓和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特征,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疖、流注、痘疹、瘰历等[1]。为探索脉炎散治疗疮疡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院于2012年1~12月采用脉炎散外敷治疗40例疮疡患者,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5~72岁。其中Ⅰ~Ⅲ期压疮9例,乳痈5例,颈痈3例,腋痈2例,手术切口线结反应2例,颜面部痤疮10例,其他部位疔疮、疖肿9例。

1.2 疮疡外治处理方法

1.2.1 一经明确诊断,即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处理疮疡。疮疡初期的肿疡用0.5%碘伏局部皮肤消毒;肿疡脓成促其溃破排脓后用生理盐水清洗疮面,0.5%碘伏消毒疮面,疮面周围再次用95%酒精消毒。

1.2.2 脉炎散外敷。(1)脉炎散的制备。取栀子、大黄、当归、姜黄、甘草、冰片等按比例配方后粉碎机碎成细粉,80目过筛,混匀置入陶瓷罐内密闭储存备用。(2)棉垫的制作。备45 cm×45 cm双层医用纱布,中间铺脱脂棉,厚度0.3 cm备用。(3)取脉炎散适量用适当基质(凉开水、菊花水、蜂蜜、醋)调成糊状,以超过疮疡2 cm范围左右裁剪棉垫尺寸,取下棉垫上的一层纱布,将糊状脉炎散用压舌板均匀摊至纱布上,然后将余下薄棉垫覆盖即制成药垫,将药垫贴敷于疮疡发生局部,绷带或胶布妥善固定。每日1次,有效病例治疗至痊愈。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观察治疗1~7 d后局部及全身症状的改善情况。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评价疗效:痊愈为疮疡局部红肿热痛、硬结消失,有皮损者疮面完全愈合;显效为局部红肿热痛、硬结显著消退,皮损者疮面结痂无分泌物;好转为局部红肿热痛、硬结明显消退,皮损者疮面缩小、分泌物减少;无效为症状未减轻甚加重。(2)局部皮肤出现荨麻疹,患者诉瘙痒或感疼痛不适为皮肤过敏。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大多数治疗2~3 d有效,7 d治疗有效率达85%,其中痊愈16例,显效18例,无效6例。本组仅2例患者自诉局部皮肤发红加重或有瘙痒、烧灼不适感。

3 讨论

3.1 疮疡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 疮疡发病强调火毒、热毒作用,外感、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均可致病[1]。《外科心法真验指掌》指出,疮者,皮外也;疡者,皮内也;痈者,皮之间;疽者,骨之里[1]。痈红肿热痛,浅而高大,未脓易消,已脓易溃易敛,因气血为毒邪壅塞所致;疔初起如粟,根深形小,顶白而痛,因邪毒侵袭、气血凝滞而致;疖浅表局限,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溃易敛,反复发作,因湿热蕴结所致[1]。压疮是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致软组织受损,因气血运行失常,局部气血凝滞,阻于肌肉而发生压力性溃疡。

3.2 脉炎散外敷治疗原理 脉炎散按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用栀子、当归为君药,大黄、姜黄为臣药,甘草、冰片为佐使药的中药组方[2]。其中栀子性苦寒,具有泻火清热、凉血解毒之效,外用可消肿止痛[2],对软组织损伤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大黄性苦寒,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可用于火毒疮疡[3],有效成分大黄素是选择性花生四烯酸5-脂氧酶(炎性反应重要介质)抑制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微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抗血栓和凝血以改善组织微循环灌注等效应。当归性甘、辛、温,能补血活血,用于痈疽疮[3],能降低血液黏滞性、抑制血小板中致炎物质释放和毛细血管通透性以抗炎。姜黄性辛、苦,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3],有效成分姜黄素钠有抑菌和抗真菌作用,类似于非固醇抗炎药。甘草性甘、平,能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痈肿疮毒[3],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可降低细胞对刺激反应产生抗炎疗效,有效成分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对炎性反应Ⅰ,Ⅱ,Ⅲ期都有抑菌和解热作用,也具显著抑制抗体产生以达到抗过敏作用。冰片气清香、味辛苦,能开窍醒神,清热止痛[3],能增强有效成分的渗透,有引经作用。综上所述,脉炎散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达到抗炎解痉、逐瘀止痛、软化组织的目的。

4 小结

脉炎散治疗痈疮疔疖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疮疡的中药组方。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1)皮肤局部破溃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药棉垫外敷在疮口周围,开设“窗口”。(2)急性乳痈患者应定时排空患乳。(3)发生在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疔疮避免挤压。(4)严密观察疮口及周围皮肤血液循环改善情况及有无皮肤过敏反应。(5)保持局部皮肤清洁。(6)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营养,忌食鱼腥发物、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1]谭新华,陆德铭主编.中医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3-148.

[2]袁 红,李祥清,陈晓梅.脉炎散治疗留置针静脉炎临床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3):37 -38.

[3]李 燕,赵燕宜,于海平,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247.

猜你喜欢

棉垫疮疡疮面
慢性疮面之“偎脓长肉”的再认识
基于慢性疮面刍议脓的辨治❋
慢性疮面相关“邪”与“腐”的关系刍议
一种脑视觉头盔仪保护套的设计与应用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置管及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益气药在疮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消托补三原则指导学生对中医外科学中疮疡外用药物的选择
平胸妹子最可爱了
红纱条治疗臁疮1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