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更年期汗症经验一得
2013-04-08王晓旭修丽梅王振萍
王晓旭 修丽梅 宋 坪 张 琪 王振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1,特需医疗部2,北京,100053)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包括生殖泌尿、心血管、骨骼、神经精神等多系统的改变[1]。其中更年期汗症是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有研究表明73.3%的更年期女性会出现此症状[2]。现代医学多认为此症状是由于妇女年龄增长,体内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造成,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3]。中医对更年期综合证的研究较早,《素问》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认为更年期的妇女因肾气渐衰、任脉与太冲脉虚衰、天癸将竭、体内阴阳失衡而导致了临床中诸多的症状。治疗时立足于整体,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对改善更年期症状有着很好的疗效。修老师在临床中基于这个基本理论,对更年期汗症的病因病机总结了自己的见解,并在治疗基础病的同时使用简单药对兼顾此症状,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阴虚不守 阳虚不固
临床中,我们常见一些患者,虽然有较严重的更年期汗症表现,但因未影响正常生活而未予重视,来诊病的主要原因是其他疾病或痛苦。此时修老师会用简单药对兼顾此症状,疗效显著。修老师认为更年期汗症的根本病机乃肾精渐亏,阴阳失衡。根据《黄帝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进一步可将其分为阴虚、阴阳两虚两种证型。阴虚者,阴不能内守,阳气运行无度,时而浮越,故汗出;阴阳两虚者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在外阳虚不能固摄,在内阴虚不能内守,阳气浮越而致阴津外泄。针对此两种证型,修老师分别自拟了“收敛固涩”方与“秘益精气”方。
2 收敛固涩方
对更年期妇女阴虚兼有内热,阳气未见明显亏虚者,修老师常用“收敛止汗”方:麻黄根15 g、浮小麦30 g、五倍子20 g、芡实15 g加减。
麻黄根甘,平,敛肺止汗。《本草纲目》曰:“……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阴虚、脾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之诸证自汗,皆可随证加而用之。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得配本草》记载曰:“……引补气之药外至卫分而止汗。”故麻黄根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汗,并可引诸药至卫分,起到引经药之意。现代药理研究得出结论,麻黄根生物碱部分能够抑制低热和烟碱所致的发汗[4]。修老师对麻黄根的使用有其独特的心得,在临床治疗汗症中常多用之,用量10~15 g。《本草纲目》记载浮小麦具有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之功效。修老师认为:更年期妇女,肝肾多不足,真阴不足则相火妄动,易虚火扰心,而浮小麦甘、凉,可养心除烦而止汗,故临床多用到30 g。《卫生宝鉴》单用浮小麦炒焦研末,治疗盗汗及虚汗不止。颜正华[5]在辨治汗证时,亦常用固涩敛汗之品如麻黄根、浮小麦等。五倍子味涩酸咸,有入肺清金,收敛固脱之功效。《本草备要》记载:“涩,敛肺。咸酸,其性涩,能敛肺……郑赞寰曰:焙研极细;以自己漱口水调敷脐上,治盗汗如神。”成志荣[6]用五倍子与五味子调成糊状贴脐治疗盗汗,有效率可以达到91%。楼兰英[7]自拟五倍二仙汤加减治疗更年期汗证疗效显著,取五倍子之酸甘敛阴止汗之功效;芡实甘、涩、平,归脾、肾经。可健脾利湿,固涩肾气。《本草崇原》曰:“芡实气味甘平,子黄仁白,生于水中,花开向日,乃阳引而上,阴引而下……”。修老师引申其意,认为芡实有交通阴阳之功效,阴阳运行畅通自如,则汗出自止。上方中麻黄根引诸药至卫分,固腠理而止汗;浮小麦除烦止汗;五倍子收敛止汗;芡实健脾固肾,交通阴阳。诸药配伍,表里兼顾,在内祛邪扶正,通调阴阳,在外收敛固涩,共助收敛止汗之功。
3 秘益精气方
对更年期妇女肝肾阴精不足,阴损及阳,伴有阳气不足表现者,修老师常用“秘益精气”方:金樱子15 g、桑螵蛸20 g、海螵蛸20 g、莲子10 g加减。
修老师认为:金樱子酸能收敛、涩能固脱,善于治疗下元虚冷之肾失固藏证。《本草经疏》曰:“……气薄味厚,阴中阳也。入足太阳,手阳明,兼入足少阴经。……此药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故能主诸证也。”《景岳全书》记载:“味涩,性平……故善理梦遗精滑,及崩淋带漏,止吐血衄血,生津液,安魂魄,收虚汗,敛虚火,……。此固阴养阴之佳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樱子含有较多的鞣质,与黏膜等部位接触后能沉淀或凝固局部的蛋白质,从而在表面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层,可以防止汗液大量的渗出[8]。桑螵蛸甘、咸、平,归肝、肾经。《本草纲目》曰:“肝、肾、命门药也,古方盛用之。”故临床中,修老师善于应用金樱子合桑螵蛸,两者补肾助阳以收敛固涩。海螵蛸味咸涩性温,归肝肾经又主入血分,女子以血为本,故用此药既可补肝肾精血不足,又可收敛固涩。此三味药,既顾护肝肾精血阴阳之不足,又可收敛汗液。少佐莲子补肾健脾,养心,能使心肾交而成既济之妙。诸药相合,标本兼顾,疗效甚佳。修老师在辨证选用以上方剂的同时,亦常配伍煅龙骨、煅牡蛎以潜镇浮阳,调和阴阳,固涩敛汗。
4 病案举例
例1:某,女,53岁。2012年2月16日初诊。主诉乏力半年余。患者周身乏力疲倦,腰酸胀,劳累后双下肢水肿,夜眠差半年,伴多汗,烘热汗出,偶有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易烦躁,纳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诊断为更年期综合症,肝肾不足,阴虚内热证。处方:生地黄20 g,知母10 g,续断10 g,杜仲10 g,青蒿 10 g,佛手 18 g,郁金 10 g,车前子 30 g,滑石 20 g,麻黄根 10 g,浮小麦 30 g,芡实 10 g,煅龙骨 30 g,煅牡蛎30 g,炒酸枣仁50 g。14剂水煎服,日1剂。患者3月1日复诊时,诉服药后,乏力、烦躁、多汗、胸闷气短、下肢水肿均有好转,睡眠好转,偶有胃胀不适。舌暗红苔白,脉弦。修老师根据效不更方原则,在上方中将炒酸枣仁加量至60 g,加川楝子10 g。后患者一直服用药物1个月余,主方未变,随证加减。3月29日就诊,诸症状均好转,汗出较前减少,偶有汗出。
例2:某,女,53岁。2012年3月8日初诊。主诉高血糖半年余。患者半年前查餐后血糖12 μmol/L,未进行治疗。现患者口干口渴,消谷善饥,偶下肢水肿,伴多汗,烘热汗出,胸闷,眼睛干涩。大便调,夜尿2~3次。舌暗红,苔薄白,脉弦。诊断:糖尿病,阴阳两虚,虚热内扰。处方:干姜9 g,黄连30 g,葛根60 g,天花粉 30 g,芦根20 g,知母30 g,黄芩30 g,车前子30 g,滑石粉30 g,麻黄根20 g,金樱子30 g,桑螵蛸30 g,海螵蛸30 g,浮小麦30 g,五味子30 g,三七粉3 g。3月22日复诊,患者餐后血糖9 mmol/L,胸闷、烘热汗出明显好转,下肢水肿、眼睛干涩、消谷善饥好转。但仍觉口干口渴,烦躁易急,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修老师将上方减去麻黄根,加石斛10 g、青蒿10 g、木贼草10 g。坚持服用上方,伴随症状随证加减,4月5日,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汗出明显好转。
5 讨论
对更年期汗症的治疗,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激素代替疗法,但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着较多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9]。而近年中医对本病的研究日益增多,各医家通过辨证分型或专病专方等多种方法遣方用药,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很少有副作用的发生。如孟东红主张[10]从瘀论治,分为肾虚血瘀、气滞血瘀等证型,治疗时使用活血化瘀汤剂配合针灸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中亦有人使用当归六黄汤[3]、甘麦大枣汤[11]来治疗本病,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而修老师根据临床经验将该临床表现分为阴虚与阴阳两虚两种证型,使用具有收敛作用的“收敛固涩”方与“秘精益气”方,表里兼顾,疗效显著。因此中医治疗本病可以兼顾不同证型与个体特征,灵活用药,优势显著,值得在临床中不断探索与发挥。
[1]杨洪艳,庞秋华,王小云.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文献研究[J].新中医,2011,43(7):122.
[2]聂广宁,王小云,杨洪霞.3343例妇女更年期症状与绝境时段的相关研究[J].辽宁中医药杂志,2011,38(7):24.
[3]鞠诣然,付东升.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妇女自汗盗汗80例[J].光明中医,2011,26(4):703-704.
[4]黄春林,朱晓新.中药药理与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9.
[5]吴嘉瑞,张冰,康琛.颜正华诊疗汗证经验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9):88-89.
[6]成志荣.五味子糊剂治疗盗汗50 例[J].中药通报,1986,11(5):58.
[7]楼兰英.五倍二仙汤治疗更年期汗证6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9):661.
[8]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06.
[9]张力山,欧阳.传统医药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0):42.
[10]孟东红.更年期汗症从瘀论治的治疗体会[J].四川中医,2011,29(6):25-26.
[11]杨倜.甘麦大枣汤治疗女性更年期潮热汗出[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126.医师征求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