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及对策
2013-04-08顾文龙王静端礼钦郝书林张亚南江苏省徐州市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21006
顾文龙 王静 端礼钦 郝书林 张亚南 (江苏省徐州市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221006)
徐州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及对策
顾文龙 王静 端礼钦 郝书林 张亚南 (江苏省徐州市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221006)
当今畜牧业日益发展,畜产品已经成为居民饮食的主要构成之一。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畜产品的供应数量慢慢转变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上来。近年来,畜产品质量事件的不断发生,不仅扰乱了居民平静的餐桌,危害了居民的饮食健康,同时对监管检测机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徐州市是畜牧业大市,养殖量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拥有维维、绿健等大型加工企业,做好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不仅关系到本市和周边地区的居民饮食健康,同时也影响到本市和周边地区的农民增收和畜牧业发展水平。
1 畜产品污染来源
1.1 环境污染 养殖场地、水体、大气均容易受到来自工农业生产活动及人类活动的污染。工业“三废”及生活垃圾会引起有机砷、有机磷、酚类、醚类、多氯联苯、二噁英等有机化合物污染。除此之外还会引起土壤、空气及水体中的砷、汞、铅、镉等元素污染。这些污染物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等特点。
1.2 投入品污染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和杀虫剂等投入品可导致有机磷、有机氯、抗菌素类、激素类等残留超标。少数生产者为了谋取利润,更是直接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如“瘦肉精”等,大剂量兽药如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等,激素类如己烯雌酚、雌二醇、丙酸睾丸酮等物质。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抗药性、青少年早熟、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往往与通过食物链传递的畜产品中抗生素、激素及其他合成药物的滥用与残留有关。
1.3 加工消费环节污染 生产者和销售者为了谋取暴力,出于保鲜、增加卖相等目的,在加工消费环节中往畜产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非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如防腐剂、抗生素、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由于加工消费环节直接面向消费者,且流动快,控制难度大,因此该类污染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更加直接和明显。
1.4 个别投毒事件 个别不法分子出于商业目的或是个人恩怨,往他人生产或加工的畜产品中恶意投放毒性物质,导致恶性中毒事件。
2 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
2.1 监测时机、频次和范围 采取对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等环节的全程监测。生产环节主要涉及养殖,生产过程的畜产品。加工环节涉及到加工、制造、贮藏、运输过程中的畜产品。流通及消费环节是指商业流通过程中的,以及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畜产品。监测样品种类主要是初级产品,监测频次为每月例行监测,定期上报检测结果,节假日等特殊时期会适当增加监测数量,监测范围目前已经覆盖全市。
2.2 实施方式 采取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的手段进行监测。例行监测由年初制定计划,检测机构按照规定的时间、数量以及参数进行抽样检测。监督抽检由监管部门不定期组织,执法机构承担抽样,由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目前主要由农业部门,食品安全委员会等部门下达指令性检测任务,由检测中心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无公害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抽样、制样、检测等步骤实施监测。
2.3 监测成本 畜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测成本由抽样成本和检测成本构成,其中最大成本是试剂耗材的购置。以β-兴奋剂96孔检测试剂盒为例,目前某进口品牌的试剂盒价格在3000元左右,采用双孔平行检测,去掉标准溶液6个点,阴性质控,阳性加标,理论上最多只能做近40个样品。然而在平时检测过程中,由于对检测时效要求高,样品不会过于集中,经常发生一个试剂盒多次使用的情况。由于每次都要重复做标准曲线等其他质量控制指标,直接导致试剂盒的有效利用率大大降低。以一个试剂盒做3次为例,那么实际能检测的样品数量仅仅20多个,折算成每个样品的检测成本仅试剂盒一项需要150元左右。同样道理仪器检测成本也相对较高。
2.4 存在问题 受到监督机制、执行力度、监测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本市的畜产品监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样品的抽取和溯源一直是个难题。在例行监测的抽样过程中时常发生拒检和拒签的情况;在样品溯源上,由于溯源机制不完善,往往造成检出的问题样品很难及时的查找到源头。(2)在监测投入上存在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畜产品监测成本高昂,如按省级例行监测频次进行,仅“瘦肉精”一项,市区一年的监测经费投入应在50万左右,而实际投入偏少。在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上,应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准则要求。本市市一级畜产品检测机构所有人员10人,在日益增加的检测需求下,人员缺口逐渐凸显。在建的县级畜产品检测机构人员则是更少。(3)监测网络还没有真正健全,县级监测机构建设项目正在逐步上马,乡镇一级以及大型屠宰场、养殖基地的监测点建设则更有难度。(4)全市的畜产品消费量非常巨大,仅生猪一块,日消费量约在800~1000头左右。而目前的监测比例相对较小,且覆盖面相对集中在市区一带。
3 对策
3.1 提高意识,明确责任 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组织相关培训活动,让饲料生产厂家、养殖户、屠宰场、市场个体户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和利害关系,积极配合好监测工作。同时赋予监测机构相应的行政职能,持证抽样,保证监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在溯源等问题上明确责任,避免相互推诿。
3.2 加强保障,增加投入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成本较高,可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逐步增加必要的投入,优先保障目前重点关注参数,如“瘦肉精”等参数的监测,确保例行监测任务的顺利进行。增加投入,特别是增加基层快速检测的投入,将基层快速检测作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有效的扩大监测比例。同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配套监测。增加投入,也要加大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采取集中授课,集中演练的方式进行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3.3 合理配置,健全网络 在全市范围内合理配置监测资源,包括监测仪器设备,专业技术力量,在养殖量大、流通量大的重点区域着重配置监测资源。建立健全市监测中心—县监测站—基层监测点的三级监测网络,明确各级监测机构的职责和权限,逐步实现监测资源和监测信息共享。
3.4 循序渐进,逐年扩大 按照全市畜产品的养殖量、消费量等指标,有选择的针对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重点农贸市场进行强化监测,然后再逐步扩展至其他各个监测区域。在全市范围内每年增加5%~10%的监测比例,直至完全达到要求。
(2012–10–23)
S859.83
C
1007-1733(2013)01-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