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见猪病的临床注射方法
2013-04-08郭万军董艳军江苏省邳州市畜牧兽医站221300
郭万军 董艳军 (江苏省邳州市畜牧兽医站 221300)
浅谈常见猪病的临床注射方法
郭万军 董艳军 (江苏省邳州市畜牧兽医站 221300)
在实际临床中,对猪病的治疗需要注射不同的部位,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作如下的介绍。
1 注射前的准备
(1)按猪的大小、肥瘦、注射种类、药量,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及针头,以及消毒药和所需用品。(2)检查注射器是否有破损,金属注射器橡皮垫是否密封,松紧度调节是否合适,针头是否堵塞、锐利、与针管的结合是否严密。(3)所有注射用的器具,用前需清水洗净,并煮沸消毒或高压消毒。(4)抽取药液前,先检查药品是否过期,有无混浊、沉淀、变质。两种以上药液混合注射,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5)根据猪的大小、是否妊娠,不同的注射方法,采取不同的保定措施,要求保定安全、可靠、方便。(6)注射前对局部剪毛、消毒、注后拨出针头再次消毒和压迫注射针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 注射的注意事项
(1)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所有注射用具、注射局部,均应严密进行消毒。(2)要看清注射局部的脉管,明确注射部位,防止乱扎,以免局部血肿。(3)要注意检查针头是否通畅,当反复穿刺时常被血凝块堵塞,应随时更换。(4)注入药液前应排净针管或输液胶管中的气泡。(5)混合注入多种药液时注意配伍禁忌。油剂不能做静脉注射。(6)注射的过程中,要经过常注意动物表现,如有骚动不安、出汗、气喘、肌肉战栗等现象时应及时停止。
3 注射方法
3.1 肌内注射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肌内注射是最常用的注射方法。因肌肉内血管丰富,吸收药液较快,水剂、乳剂、油剂都可以肌内注射。(1)猪的注射部位:①耳根后方的颈侧。②臀部靠近髋骨(十字骨)的上方。注射点不要向后下方移,防止刺伤坐骨神经而造成残废。(2)因猪皮下有较厚的脂肪层(肥膘),而脂肪层内血管很少,如将药液注射在其内,很难被吸收,不仅不能发挥治疗作用,而且延误了病情。故作肌内注射时,一定要根据猪的大小。肥瘦,选用一定长度的针头。原则是针头的长度应小于猪的皮厚加脂肪层的厚度,至少还要长1cm,才能保证将药液注射在肌肉内。(3)做好保定,不要打“飞针”。
3.2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将极少量的药剂注射到皮肤表皮层之内。多用于某些疫苗及变态反应性试验,如结核菌素试验、预防接种。皮肤表面注射部位:(1)将药液注入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再送至各组织器官。故吸收较慢,一般需经5~10min呈现药效。如注射药量过多时,应分多点注射。(2)猪多选择大腿内侧皮薄而皮下较疏松处,用较细长的5、7、9号针头注射。(3)注射时先用左手将皮肤捏起,使成一皱格,再右手持针从韬基部插入针,并将针头轻轻拨动,如感十分轻便,证明针头在皮下,可注药,注完后,拨出针头时,用棉球压住针孔,轻轻揉按。
3.3 静脉注射 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输液”。(1)静脉注射能迅速发挥药效,能容纳大量药液,而且能耐受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少量药液,可用注射器直接推注,但速度宜慢,严防过快。多量药液则将药液装入50ml葡萄糖瓶内,并以输液管和针头连接,可用输液瓶放置高度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也可在输液管中段装以滴注玻管。(2)猪多采用耳静脉注射。猪静脉注射的难点,并不是静脉注射的本身,而是猪的保定是否确切、安全。(3)35kg以内的猪,多采用横卧保定。用人力先将猪侧卧在平坦的地面,一人抓住两后肢下部向后方拉紧,另一人用手或膝盖脆压住猪的颈侧部;较大的猪则先关入“称猪笼内”,如笼过宽,可用长形木板从笼的后方间隙中插入,从笼前方间隙穿出,可将猪挤紧于“称猪笼”的一侧;如笼身过长,为防猪前后移动,可用另一木板从侧面插入,可防病猪前后移动。注射时,从顶部间隙抓出猪耳,按法静脉注射。此法对种公、母猪,特别是怀孕母猪十分适用。如果种猪身长比“称猪笼”长,则可在“称猪笼”后方加长一截,上、下、左、右各用两个活动反扣与“称猪笼”连接。(4)静脉注射前,先洗净猪耳,抹平后消毒处理,由助手用手指捏住耳根部静脉血管处,或用绳子绕耳根部一圈结一活结栓紧,使耳静脉管充盈、怒张。如果阴雨天、猪舍内光线不太好,可用手电筒抵在猪耳腹侧面,开灯后,从耳背侧看静脉血管十分清晰。术者左手把住猪耳,将其托平并使耳尖稍抬高,右手持针,使针尖与皮肤呈300到450角刺入皮肤及血管内,轻轻回抽注射器见有回流血液,此时用左手手指连同猪耳一起上下捏住在血管内针尖后方的针头,这样可防止猪骚动时,致针头左右摆动,刺破血管壁。注药前,先松开压耳根手指或解开栓绳的活结,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处,待不出血为止。
3.4 腹腔注射 (1)腹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胃肠道浆膜以外,腹膜以内.其吸收速度较快(2h左右)。当猪只较小而难以寻找耳静脉时,或天冷皮肤血管收缩或猪处于贫血消瘦情况血管不明显时,可以通过腹腔注射补液.以防脱水死亡,因下痢脱水1/3以上即有生命危险。(2)因腹腔能容纳大量药液并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故可一次注入多量药液。但必须是无刺激性的药液,天气寒冷又注入药液量较多时,需将药液加温到38~39℃。如果较大的猪,因病致耳部发绀,无法看清血管时,也可作腹腔注射。(3)仔猪可提起两后肢保定,较大的猪可使其仰卧,呈后高前低姿势。注前先抖动猪后肢,使肠管向前部移。然后剪毛消毒。(4)注射部位在倒数第二乳头外侧约1.5cm处。针头最好选用细长针头,注射前先将皮向一侧移开点点,再与皮肤呈垂直刺入针头,这样皮肤上的针孔与腹肌。腹膜上的针孔就不在一直线上,可防腹腔感染。针头刺入腹腔后,回抽针心,看是否有肠内容物,若没有即可注入药液,速度不宜过快,注后拨出针头,消毒。
3.5 胸腔注射 猪多用于治疗气喘病、胸膜肺炎,而将某些药物直接注入胸腔内,兼起局部治疗作用,此外,还作猪气喘病疫苗注射用,亦可用来采取胸腔积液,供实验室诊断用。注射部位在右侧胸壁,倒数第6~7肋间与坐骨结节向前作一水平线的交点(即“苏气穴”)。沿倒数第6肋前缘与胸壁成垂直插入细长针头。注射前需先剪毛消毒,左手将注射点处皮肤向前移动0.5-1cm,再插入针,回抽为真空,缓慢注入药液,消毒局部。
3.6 穴位注射 这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既含有中医的针刺穴位,调节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又有西医的药物治疗作用。(1)交巢穴注射:用于治疗各种原因的腹泻、麻醉直肠及阴道、减少猪的努责、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用。交巢穴位于尾巴提起后尾根腹侧面与肛门之间的凹陷的中心点。注射针头宜长针头,注射前先用酒精消毒,针头与皮肤呈垂直平衡刺入,严防针尖朝上或朝下,朝上则刺到尾椎骨上;朝下则刺入直肠内,不仅使注射无效,还操作了直肠,注射后消毒。(2)增食穴注射:用于治疗猪消化不良,食欲不好,厌食。增食穴位于猪耳后方无毛区向下的凹陷内,左右各一穴。针头垂直皮肤刺入约3cm即可。多数使用10%葡萄糖液、10%樟脑磺酸钠、新斯的明、复合维生素B等药物。(3)百会穴注射:用于治疗后肢麻痹、腰胯痛、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百会穴位于腰荐十字部凹陷处一穴。注射前局部剪毛、消毒,针头垂直刺入3~4cm,注入药液。常用的药有硝酸士的宁、新斯的明、安乃近、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4)苏气穴位注射。同胸腔注射。
S858.28
B
1007-1733(2013)12-0023-02
20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