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音 要共识
2013-04-07
互联网大佬们有一个特点,就是时不时要发出些声音,不管这些声音真是自己发出的,还是公关部门代劳的,还是竞争对手臆想的,总之没有点动静就不是搞互联网的。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绝对算得上大佬,虽然前两位不爱抛头露面,但平时的声音也不少。雷军是乐于发声的,且不遗余力。
春天里,三位第一次共同当选全国两会代表,可以在正式政治场合发声了。其实,没有哪一个产业像互联网一样发出过那么多声音,并且吸引足够多的注意力——“眼球经济”当做模式的一部分,还记得2000年左右关于“眼球经济”的热炒吗?还记得投资人只要能吸引眼球,10年不盈利也等得起的豪言吗?
10多年持之以恒不断发声、不断教育市场、不断吸引更多有创造力的人才和资本进入到这个市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规模,以及对广泛商业和社会的改变,已经非常强大,算是摊上大事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三位大佬出现在全国两会上,应该是恰逢其时,发大发了的声音迅速吸引了媒体的眼球。
正因为互联网对中国的商业和社会发展如此摊上大事,当传统零售业巨头张近东面对互联网电商,也在两会上发出了巨大的声响,两种声音互相碰撞,无异于彗星撞地球,迅速引发争议和口水战。
首先,笔者要为这些声音的出现叫好,不管怎样,这都是被技术创新所致。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纯是产业的问题,而是更广泛的商业和社会问题。“互联网”声音将越来越社会多元化,一方面来自产业的声音依然隆隆;另一面来自像张近东、甚至社会各个层面,譬如教育、法律、文化、政治层面的声音会越来越多。这给大佬们提了一个醒,单一的产业视角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不同的声音将会越来越多,甚至对立的声音也会不少,如何在博弈中发现共识和解决之道,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不管是新进两会的三位互联网大佬、零售业巨头张近东、步步高连锁的董事长王填,还有不是代表的马云,或者其他什么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声的角度和目的,这无可厚非;到两会上来发声,就是为了影响政策,这更无可厚非。我们要习惯同一个事件有不同的声音,要习惯理性的博弈,世界不是非白即黑,也没有一个人能代表所有人说话(估计上帝也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关于创新的环境、电商与店商的公平竞争、VIE架构管理等等问题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