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动画
2013-04-07郑宇
郑宇
动画也可以深刻,先锋,批判,更可以是个体身份和观念表现。
相当无意的,撞进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却邂逅一片桃花源。
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正在此间举行——朴实的水泥地面,单一的白色隔断和陈设,都预示着此动画展与我们想象的那种童年回忆大相径庭。尽管一进大门,左手边巨大的屏幕上放映的,正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但这显然是在向经典致敬。
这里展出了56个艺术家和团体、近100个独立动画作品,几乎是一部中国独立动画从无到有,10年发展的编年史。每个艺术家都有一个独立的电视机或投影仪来展示作品,边上只寥寥数笔对艺术家或团体的介绍,参观者要做的就是戴上耳机心无旁骛地欣赏,并与艺术家对话。
创作《天书》的艺术家徐冰,带来了最近的水墨动画《汉字的性格》,这是对赵孟頫手卷《大乘妙法莲华经卷第三》的观看、分析和想象。《汉字的性格》以一笔藏锋的“一”字开篇,再由一生万物,从赵孟頫的手卷到《鹊华秋色》图,用动画影片的方式,通过展现汉字演变的历史,阐述汉字与中华民族性的关系。
与水墨黑白灰渲染的气质完全不同,卜桦在《LV森林》里展现出极为华丽的色彩,用来讲述现代社会的男女关系,当一位全身上下裹着LV的美女从极度奢华而糜烂的物质生活中走出来时,以“生殖器+房子“为表征的男性,已经追随另一位更有风情的美女而去。只有面目平凡的女人,因为被物质盛宴和欲望男性冷落,才有机会回望心灵,而获得丰盈的精神家园。
陈卓和黄可一的作品《中国嘉年华》则让观众的耳膜在不断的亢奋尖叫声刺激的同时,还能清晰地听到背景中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头和火箭发射倒计时。《中国嘉年华》讨论的是,在每天都有奇迹发生的伟大时代里我们自身和社会的关系。这场游戏癫狂、刺激、令人窒息,但我们已经离不开这样的中国式狂欢。
相比较而言,曹斐的三幕短片《影梦人生》更能唤起我们对动画的全部记忆。欣赏这个全部用手影来表演的作品,就像小时候看皮影戏一样。不过这充满童趣的表现方式背后,是快速转变的形态:一块金子,动物们那里只是块石头,猎人却为此猎杀了动物;一棵飘摇的树变成了那正在改变自然风光的起重机。
这就是独立动画,可以深刻、先锋、批判,直抵内心。
诚如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王春辰写的那样:他们是商业动画之外,并与之相异的创作,从这些独立动画影像的观看与阅读中,会透露出中国及这个世界的个体性价值的端倪。其动画之意义并非满足视觉消费的娱乐、意识形态的说教,而是展示睿智、幽默、辛辣、深刻、陌生、异质、批判的品格,是以动画影像的方式在对世界进行艺术的思考、观念的解读。
作为电影和当代艺术交叉产生的全新学科,根据另一位策展人、四川美院新媒体艺术系主任张小涛的统计,全国从事独立动画的艺术家不过200人上下。独立动画必须保持着纯粹个性自我的态度,与传统动画片和产业化动漫拉开距离,否则很容易被那个大产业“吃掉”;另一方面,艺术家们坚持用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来看待独立动画艺术。
此次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首次梳理了中国独立动画自2002年以来的大事记——10年前,冯梦波的电子游戏式作品《Q4U》参展卡塞尔文献展;同年,卜桦创作的《猫》在各大网站发表转载,观看点击率累计数百万次。
此次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板块设置上,没有采用按时间排序的方式,而是使用了一个严肃的艺术史的归类。这7个板块分别是:心灵世界的超验图像,网络世界的信息与编码,走向真实的虚拟工程,复活的水墨世界,青春的意志,全球化视野,此外还特别设置了国际动画的板块。事实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也是全球首个独立动画的双年展。
科技的进步把创作的成本降得很低,这就更需要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对于技术的精通程度。具备独立思想的动画打破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说的两个神话:动画只可以用来儿童娱乐,或者是投资集中型的动漫产业。同时,对于新媒体艺术来说,技术的发展甚至能直接引发新媒体艺术的突破。不过对技术背景相对薄弱的国内艺术家而言,技术的精通更是瓶颈。艺术家冯梦波对电脑技术的研究,在业界堪称顶尖,但即便是他也不敢轻易提“研发”二字。事实上,国内做独立动画的艺术家,大多都是采用3Dmax、Maya 等通用型软件来进行艺术创作,几乎没有个性化的技术配置。段君在《2000~2010年中国实验动画电影的发展》中引用冯梦波的话说,我们怎么样选择最合适的一些技术手段,在你有限的条件之内,集中精力完成作品——这是作品能否突破的关键。
目前独立动画只能在当代艺术机构和网络上传播,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基金会、画廊或者艺术家自己。“几乎都拿不回成本。”张小涛说。“我希望动画片能上院线,但道路还很长。现在时机不到,先把独立做够,如果为了上院线把所有的自由都丢了,我认为这才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