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中国学徒
2013-04-07刘琪
刘琪
在经过团购对O2O市场的一番启迪教育之后,国内的“共享经济”创业者正在寻找可能的领域切入点。
“硅谷教父”、Google与Facebook公司的早期投资者罗恩·康韦(Ron Conway)在2011年底时就曾预测称,P2P(点对点)时代下的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模式会大行其道,一批带有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特征的新型公司将颠覆传统行业。
果不其然,包括Airbnb、Zipcar、Waze等一批创业公司去年陆续获得了超1亿美元的风投融资,并逐步对酒店旅游、汽车租赁、交通导航、金融创投、服装制造等行业的传统运作模式产生冲击。例如,Airbnb并不直接拥有一间房子,但它的触角已遍布全球192个国家、3万个城市,数百万计的全球旅行者正绕开酒店业,通过Airbnb寻找到足够真实、个性的个人房源。
这与Netscape创始人、硅谷著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Andreessen)关于“软件正在吞噬世界”的警告如出一辙,效应可以借助P2P、社交以及点评的互联网手段,使得每个普通人手中的闲散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红点投资(Redpoint Ventures)的VC Tomasz Tunguz也曾撰文表示,共享经济可以在某些最适合的领域催生出数十亿美元的市场,每年产生数千万美元的利润。
Tomasz Tunguz还分析称,共享经济已经历过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以租车公司Zipcar为代表的B2C模式,缺点在于车队的运营管理成本过高,最终沦落到被并购的境地;二是以P2P模式构建一个社区,它无需直接拥有大量的线下资产,而是充分利用众包与UGC(用户贡献内容)的方式,让空置资源实现在普通人之间的分享,并从中赚取佣金或广告费用。
现在,共享经济正逐步在国内获得青睐,尤其在经过团购对O2O市场的一番启迪教育之后,创业者正在寻找可能的领域切入点。不过,它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在于,在一个诚信体系缺乏、UGC热情不高、商业成熟度不足的国度,如何进行本土改良,从而使得共享经济可以生根发芽。
这种中国式改造的方向还较为发散,不过,已有三个特征显露端倪:一是多以平台模式切入,形成一个由包括消费者、产业链合作商在内的“合作供应者(Co-suppliers)”参与的生态系统,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轻资产的资源供给体系;二是运用多种方式解决UGC的问题,例如被动众包技术或者干脆采用类似淘宝的“免佣金+点评”模式;三是尝试利用SOLOMO技术增强平台粘性,移动优先、依托社交和点评降低交易成本等手段会成为杀手锏;四是以O2O模式作为接地气的重要手段。
本刊特地走访了四家致力于“共享经济”的公司,它们的探索已经呈现了上述三条特征,并跳出了共享经济的“中国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