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州市博物馆免费开放引发的思考
2013-04-07卢敏
卢 敏
浅谈福州市博物馆免费开放引发的思考
卢 敏
福州市博物馆
福州市博物馆自2004年免费开放以来,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在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难题。该文在对福州市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促进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意见和建议。
博物馆 免费开放 问题 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博物馆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推行免费开放政策之后,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1 福州市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背景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是否应该免费开放的问题,社会对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西方国家也认识到将部分公共文化资源对公众开放,让公众免费享用,是政府返馈纳税人的重要手段。1997年,英国决定对国有博物馆逐步免费开放,到2000年底,英国最好的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相继免费开放。法国也早在2001年,在巴黎选择了14个博物馆免费开放。
为了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2008年2月,中宣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据此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其实,早在通知下发之前,浙江省就是全国最早尝试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省份。2004年1月1日,浙江省博物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率先在国内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引起了全国博物馆界和社会的极大反响。而作为福建省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是我省率先对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的城市。2004年1月,福州市博物馆、文庙、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多家馆所就开始对全社会免费开放。
2 福州市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现状
福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其新馆是一座中型综合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1198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5457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1533平方米,2000年元旦正式建成对外开放。福州市博物馆新馆是福州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融文物征集、收藏、保护、鉴赏和研究于一身,主要通过陈列展览、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展现福州辉煌的历史,弘扬福州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福州市博物馆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那就是2004年由于事业单位机构精简,将文庙、邓拓故居、华林寺大殿、辛亥革命纪念馆、闽王祠共5个文保单位归并于市博物馆,从而形成1个大馆带5个小馆的全新博物馆群建设新架构。
福州市博物馆自免费开放以来,每年的接待量都保持在30万人次左右,除了立足于现有的固定陈列展览外,还举办了许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临时性展览,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自2008年以来,更是加大了办展的力度和规模,共举办各种临时陈列及相关活动50多场,其中在社会上影响力较大的展览有 “草原古韵——蒙藏唐卡、岩画珍贵文物展”、“东方瓷都——德化古瓷器鉴赏展”、 “文房雅趣——馆藏文房用具展”、“茶韵飘香——紫砂壶精品展”等多个大型临时展览。2012年,福州市博物馆又与蓬莱、扬州、宁波、泉州、漳州、广州、北海等七个中国“海丝城市”的博物馆,本着融合共享、联运协作的精神,首次联合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精品展,借以全面反映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影响与贡献,展示这八个城市在“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公益性文化机构,福州市博物馆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播、文明传承和全民教育的重任,并且不断创新公众服务的方法和途径,经常组织富有特色的流动性展览走进校园与社区,打破博物馆的空间阻隔,实现与社区和学校的信息共享和文化共建,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学生零距离感受福州7000多年人类文明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为扩大博物馆影响力,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和营造更为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做出贡献。
3 福州市博物馆免费开放遇到的困境
长期以来,博物馆的单调和门票等因素,将相当一批参观者阻挡在了博物馆之外,实施免费开放一方面可以使博物馆更加融入社会,为博物馆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面对免费开放以来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博物馆事业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
3.1 经费问题。“门票收入”一直是博物馆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过去博物馆维持经营和设备维护、人员经费等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门票收入。现阶段对社会免费开放后,门票收入没有了,但其他费用却相应增多了,如果缺乏政府财政的支持,经费不足或掉项漏项,财政拨付经费无法开支,都会影响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甚至降低服务水平。
3.2 秩序和卫生问题。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所面临的最直接也最大的问题就是秩序和卫生问题。在免费开放之初,博物馆曾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但其中绝大部分是来看热闹的,真正来学习观摩的人微乎其微,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多,博物馆内不断出现秩序混乱,乱扔果皮纸屑等不文明现象,有些参观者还随意触碰文物,作出损害展品的行为。还有一些居住在博物馆周围的居民,每天来博物馆其实就是为了吹空调晒太阳的,他们是为了家里节省开支,但也间接地占用了其他游客正常的参观空间。
3.3 管理与服务水平问题。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观众数量急剧增加,对博物馆的参观环境、安全、讲解接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及各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加强博物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福州市博物馆及所属5个馆所当初设计承受的人流量远低于现阶段观众人数,造成展厅部分设施老化、破坏严重;文物安全设施落后,缺少适度物理隔离工具及摄像头,游客极易触摸辅助展品,致使部分展品受损,原有的讲解、安全、保卫、保洁人员不足,无法满足现有的观众需求,影响服务水平,致使各馆所在不同程度上处于超负荷运转中,甚至部分影响到馆所日常开放。
3.4 陈列布展水平问题。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陈列水平得到广大市民的肯定,但福州市博物馆及所属5个馆所因软硬件的不足,在陈列布展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足,特别是一些小馆,此类问题尤为突出。如精品陈列不多,缺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陈列,展览的可看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有待加强,或是没有基本陈列或陈列展览多年不变,满足不了参观者的需求;缺少互动项目,没有有效发挥观众学习和认知的主观能动性,宣教实效大打折扣;设施老化,无法完全展现陈列效果。
4 推动福州市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对策建议
4.1 争取政府专项,解决经费缺口。福州市博物馆属于社会公益机构,目前的机构设置是1个大馆带5个小馆。免费开放后,财政统一核拨部分已日渐无法满足馆所日常开支,经费上的不足使得在馆所维护、设备更新及举办展览和相关活动时常常捉襟见肘。免费开放后,原本依赖门票收入作为补贴运转经费缺口的5个小馆,仍然坚持正常的开放,在经费补贴方面没有另外的财政核拨,需要从本馆已有的有限经费中划分,导致经费缺口更加明显。建议政府能将5个馆所的运营纳入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4.2 改善设施条件,优化服务能力。针对免费开放后出现的各种不文明现象,考虑到观众层次的参差有别,我们对硬件服务设施进行了改造,如增设馆内指向和禁止标识、增设垃圾桶和公众休息座椅、增设观众存包处、配备医药箱等,还印制了各个陈列展览的参观介绍,供观众免费取阅。考虑到观众流量的增大,我们将保安、保洁、讲解员的队伍作了必要的扩充,同时向社会大量招募有兴趣进行义务讲解的志愿者到博物馆服务,并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推行固定标准的文明用语,要求大家避免冲突,文明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精神面貌,尽量让每位参观者都能得到优质满意的服务, 为公众打造一个与历史、文化对话的平台。
4.3 更新陈列展览,创新思维观念。免费开放对博物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展览内容陈旧,展品乏善可陈,布展生硬死板,图解说教味浓重的展览,照本宣科的讲解,非人性化的服务,已不能满足免费开放的形势。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既要注重展览内容的经常更新,又要注重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让内容因形式而深刻,让形式因内容而生动,从而让展览更亲民,让不同层次的人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展览内容要常变常新,基本陈列无法经常改变,就要经常引进风格迥异的临时展览,力争每年都推出若干个上规模、高质量的重大展览,以吸引观众经常走进博物馆。
4.4 加强馆际交流,拓宽服务群体。免费开放后,在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办展的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临时展览是弥补本馆展览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而联合国内博物馆界的实力,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开展馆际间联合办展和交流办展,既可降低引展费用,又加强了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博物馆还应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联合学校、社区等单位,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的有效资源,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和社会群众能够通过博物馆接受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博物馆从“馆舍天地”走向更宽阔的“大千世界”,以满足全社会各层次,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切实做好免费开放的各项工作,让广大公众受益,才能真正实现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社会功效。
[1] 王红星.对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思考[N].长江商报,2007-12-03(2).
[2] 史韶霞.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思考[J].博物馆研究,2007(3): 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