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全国小语会青研中心送教下乡的教学案”为例

2013-05-20陈全席

海峡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语言文字生字

陈全席



切实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全国小语会青研中心送教下乡的教学案”为例

陈全席

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该文以小学语文课文的三节研究课为例,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简述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引发教师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思考。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 语言文字运用 小学语文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于2012年11月8日组织专家、老师,到南平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期间,来自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贺敏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太空生活趣事多》(二年级上册),来自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皮涛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少年闰土》(六年级上册),以及南平市建瓯第二小学黄英老师展示的汇报课《狼牙山五壮士》(五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式,其目标指向异曲同工:切实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本文拟对此作简要回顾和总结。

1 教学目标设定适恰可行,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在课改实验中,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过多地关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以及主题思想说教;对作者用了哪些有特点的表达方式、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课文内容,却很少涉及。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几乎是程序化地制订教学目标,如:①学习生字词;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简称“老三条”)。

表1是本场活动三节课例的教学目标。

表1 示范课例的教学目标

分析以上三份教学目标,可发现教师在设计目标时,已不再仅考虑“老三条”,而是从课标的理念、学生的学识水平、选取课文表达的特点学习运用等方面去整合。

例如一、识字教学目标,二年级设计为“能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五年级设计为“自学本课生字……”;六年级设计为“会写生字,区分多音字等等”。生字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扫除读写障碍,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巩固拼音,增加对文字的积累,增强对文字的书写和识记。从二年级鼓励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到中高年级以自学为主的学习生字,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的学识水平,又关注了巩固拼音、防止学生对拼音的回生。

与之不同的是,我们常见的生字词教学,却不分学段,几乎是统一的、直呼的齐读。每见此景,我就想起“滥竽充数”的故事,在这样的齐声直呼中,谁能保证每个学生对拼音的拼读能力都得到巩固呢?重视拼读,而且是请那些已经表现出依靠猜一猜或跟着他人读出字音的同学来拼读生字,比齐声直呼的检查,更能有效巩固拼音。

例如二、朗读课文的目标,二年级设计为“读通课文”;五年级设计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六年级设计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且背诵”。这样的设计,看似与以往通用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没有大的差别;但却在些许的变化中,体现出引导朗读回归对课文的读通、积累,渗透着“朗读要自然”的理念。

对课文的朗读,主要的功能在于巩固生字词、积累语言、训练流利地说话、形成读书的基本语气、节奏、速度,形成对文章内容初步的理解等。过去我们一提朗读,必上升“有感情朗读”,于是在教学中,常常出现指导朗读的矫情做作:对要读出奔放豪迈的语句,就引导“语速快些、再快些,声音大声些、再大声些”;对要读出伤感情思的语句,就指导“慢点、再慢点,轻点、再轻点”等等。我们的学生无所适从也只有“鹦鹉学舌”。于是乎,小学生只要开始说话,不论何种场合,都必须提高声调,游离于自然生活之外。

例如三,理解课文内容目标,二年级引导“初步了解”;五年级引领为“了解、感受”;六年级则关注“质疑、探究”。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三位教师为我们呈现了对“理解课文内容”适度的递进。小学语文教学,由于过于迷恋“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习课文的基本方式还是“逐句逐段的读讲”。试问:作为有较强语文素养的教师,我们谁能保证自己对所读到的作品,都能做到“正确理解”呢?我们尚且无法实现的目标,却要求小学生依靠教师的说教达成,其教学效果注定是只有低效。

例如四,积累、学习典范语言文字表达案例目标,二年级设定为“会写生字,会初步运用”;五年级设定为“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具体等表达方法”;六年级设定为“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表现人物的方法”等。这些目标较好地回应了“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要求。

课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例子,利用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积累优秀的语言文字,积累、感悟有特点的、典范的表达方式,并且迁移运用。倘若课堂的大量时间还是用在琐碎内容分析、主题说教上面,对课文是用什么方式(形式)表达出这些思想的,却很少引导学生破解、积累、学习运用,这是典型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表明:人类活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就必然存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人在运用语言文字时,直接表现出来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有用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语文知识技能的价值只有在语文运用实践中才得以生成和体现。

2 教学过程密切教学目标,突显引导“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现在的语文课堂,至少存在三种现象:一是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过程都停留在以读讲文本内容、进行主题思想教育为主;二是目标设定有体现新的理念,但教学过程又回到以读讲文本内容、进行主题思想教育为主;三是目标设定体现了新的理念,关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过程也跟着发生转变。问题在于,前两种现象仍然占有很大的份额;我们所期待的其三,却很难、很少进入课堂教学。

引导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读通课文、有所感悟的前提下,再选找出课文中有表达方式特点的内容,引导学生积累、感悟、模仿训练、学习运用。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先生,在2012年11月16日,对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进行评课时,就遗憾地指出:“两天半的课堂教学,依然没有回到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上来,没有呈现怎样引导写作上来,因为每篇课文都可以也都要从写作方面讲一讲的。”

本场送教下乡活动的三节课,目标设定与教学过程高度的一致,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凭借课例,引导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在当下是十分难得的。

2.1 《太空生活趣事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主要教学过程

首先,初读课文,自主认读。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没有说教自己的识字和读书经验,而是组织学生将生字表中的字分成“会认”与“不会认”,组织同桌互教互学,组织交流识字的方法等。每个同学都不闲着,进入主动学习活动之中。

第二,读通句子,反复识字。教师巧妙利用学生对课文中的语句有了初步感知的前提,先是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初步了解太空生活中哪些方面比较有趣;接着提示学生用新词“必须”练习说趣事,交流趣事。

为了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教师打出带生字的短语,如:“鞋底带钩的鞋子”、“带吸管的塑料杯”等,引导学生读通顺并尝试举一反三;接着又引导读新词所在的句子。在这样循序渐进的反复识字过程中,生字和新词得到识记,语句也读通顺。

第三,探寻规律,扎实写。重点组织练写“必须”,其过程是“自主观察尝试写——分析‘须’的字理再次写——示范引领比较发现再书写”;引导学生总结记字方法,在多种方法出现后,教师明确指出写字是记字的重要方法。

第四,多样运用,巩固识记。教师将识字与生活相联系,用“看生活图片抢说词语”的方式,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含生字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可以把学会的生字运用到生活中,巩固了所学的生字,也激发了认读生字的兴趣。

2.2 《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主要过程

这是南平市的一节“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习‘用语文’”课题研究的汇报课。教师利用本地学生的便利,安排了自学(预习)。于是教学过程显现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检查自学,交流获取信息,督导自能读书。①各小组长汇报组员朗读课文的成绩评定情况;②抽查部分学生朗读课文(部分段落),相机对生字的拼读、多音字的辨读进行检查指导,齐读课文片段等;③学生先在小组内(接着部分代表在班上)交流自学的收获:接收了哪些信息和自己的读书感悟;④综述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感悟,渗透主题价值观。这一板块的教学(含课前自学),关注读通课文,积累语言,接收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板块:质疑问难,加深了解课文内容。①学生质疑问难;②选取学生共性、有价值的问题,全班同学思考解答(小组学习、交流,学生代表班上汇报取长补短);这一板块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读读讲讲的形式(不是教师的说教),引导解决疑难问题,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梳理读书、学习方法。

第三板块:精读有表达特点的片段,了解、学习表达方式,模仿练习。①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话的表达思路(教师采用启发式和相应的策略减少学生破解表达方式的难度);②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全班汇报;③形成比较一致的结论:这段话的表达思路是“总述——具体写每个战士战斗表现——结果”; ④模仿这样的表达思路写一段话;⑤展评学生习作,提出下个课时的学习目标:继续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部分;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一板块的教学,通过精读、研读有表达特点的重点片段,引导发现、了解有特点的表达方式,模仿课文有特点的表达方式进行迁移训练。

《少年闰土》(六年级上册)教学,在突显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突出引导对课文表达特点案例的积累和实践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主要过程为:①检查预习,整体感知闰土印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②引导探究作者如何写出人物特点。③组织学生抓住一个人物写外貌进行小练笔等。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上述教学案例,给我们留下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一,课文是例子,学阅读、学表达、学立人,选找有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内容,引导积累、感悟、模仿;其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的主要时间还给学生,加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其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解密者,不代替学生的学习,不讲不合小学生学习水平的话,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多元理解感悟,引领与课文特点密切联系的读写结合,加强组织教学。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语言文字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生字辨识大闯关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