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的思考
2013-04-07龚彦霖
龚彦霖
工会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的思考
龚彦霖
福建师范大学
针对工人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困境,工会应当发挥并创新自身工作职能,通过建立工资与劳动定额协商制度、出台促进职工技能提高的措施和形成职工援助帮扶机制,从而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当前,工会在保障工人权益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制约工会职能发挥的原因主要包括职工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工会工作措施落后与工会内部组织设置因素等。针对存在的不足,该文建议通过改革工会组织结构、善用舆论力量、建章立制、创新工作方式、发挥政治优势等方面改进工会工作。
工会 收入分配公平 职能发挥
工人劳动者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收入处于社会最底层,工资收入是他们最主要的财富来源。我国工会通过组织职工参与工资与劳动定额协商、促进职工技能的提高和建立职工援助帮扶机制,从制度上为工人劳动者争取符合“贡献”价值的劳动报酬。一方面表现为职工工资的提高,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即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另一方面减少了企业潜在的利益冲突的经营性损失风险,使企业能够持续、平稳地生产;并且收入获得提高的职工也能够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劳动技能的提高,从长期利益上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符合正和博弈的假设。
1 概述
我国工会是由无数基层工会组成的,在它的组织行为中,有维护工人权益的,也有背弃工会责任的,对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我国工会毁誉参半。总体上,它的工作行为、工作伦理、组织意识是在不断向良性发展。诚然,部分地方工会组织工作混乱,缺乏约束,背弃了工会的本职,例如南海本田、九龙造纸事件中工会的行为表现;但是绝大多数工会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而努力作为,例如武汉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各地市的三方协商机制。他们加强民主集中制,促进劳动定额制定更加科学,继承帮扶理念、坚持正面的思想引导;并且适应“竞争”博弈,在变化中革新,通过引进工资集体协商、影响并参与法律制定、为职工争取技能培训机会等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促进维权成效。
2 工会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2.1 存在的不足
首先,职工工资的增长幅度与社会收入的增长幅度存在差距,工会在工龄工资、劳动定额与加班补偿的工资集体协商成效略微,许多职工不能及时分享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第二,工资集体协商在私营企业形式性严重,客观上存在“无人谈”、“不敢谈”的现象,同时工会对企业制定劳动定额没有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存在大量的违规加班。第三,许多地方针对劳务派遣职工和农民工的行业工会迟迟不能成立,工会无法保护劳动派遣工与农民工的利益。
2.2 制约工会相关工作的原因分析
(1)由于地方总工会纳入行政管理体系,工会缺乏独立性和斗争性,工会的作用长期受社会忽略。
(2)基层工会干部绝大多数是兼职工作,造成他们在行使工会职责时必然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受周边环境包括个人职场前途、企业经营环境、政治生存环境等因素影响。
(3)我国工会的工作受党的领导,工会的工作和组织行为就必须接受党在政治上和社会管理上的协调约束,一些比较激进的“快、准、狠”的对抗性行为必然受到限制。
(4)因为工会的行政管理性质,财政经费拨付降低了工会干部的收入紧迫感,“铁饭碗”造成工会维权主动性低下,制约了工会参与职工维权的积极性。长期的低竞争、低压力限制了工会干部工作能力的提高,少数责任感突出的“先进典型”尽管具有带动作用,但对工会整体的工作成效影响有限。
(5)我国工会组织管理模式落后,系统庞大,层级繁多,缺乏统一精简的行业工会,上级工会干部与具体行业的接触十分有限,无法建立有效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部门,并且日常事务、人事和其他与维权无关的工作人员占去了大量的行政编制,重点中心工作不够集中。
3 改进工会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工作成效的建议
3.1 改革基层工会的组织形式
建立以县、区范围的区域行业工会和专门服务劳动派遣工、农民工的职业工会,直接接受县、市总工会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取消中小企业的企业工会,行业工会以信息联络人的形式替代原有的工会主席的工作。采取这种措施的好处在于:一是压缩工会层级,使其扁平化管理,行业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诉求更加明确合理,标准更加统一,协商工作开展更加顺利;二是把流动性大的劳动派遣工和农民工组织在工会的工作下,能够在制度上维护这个群体的合理权益;三是工会扁平化能够提高专职工会干部的比率,提高工作的专业性,并且工会干部与工人利益直接相关,提高工会维权的执行力。浙江村镇行业工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尝试,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3.2 善于使用舆论的力量
当前舆论对工会的宣传十分有限,工会应当利用舆论渠道宣传工会的作用,利用地方工会自身的网站实时发布工会的工作进度,展示基层工会工作的细节;灵活利用电视新闻、报纸、网络、手机微博等平面与电子媒体展示协商谈判的进程;宣传工人在收入分配中的弱势地位和存在的不公平对待的个案,特别是劳动定额制定上的不公正对待,争取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工会与职工的信息对话软件,充分收集职工的意见诉求,引导工人运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权;同时在积极组织并转播类似“挖掘机技能大赛”等积极有趣的竞技活动,吸引社会关注。
3.3 建章立制,增强工作压力
通过绩效考评制度对工会干部施加压力,由工会成员对所属行业工会、企业工会的干部,基层工会对市县总工会干部进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结果与工会干部年终奖、日常职务升迁联系,由服务对象反向逼迫工会干部主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维权积极性和执行力。制定工会工作公开机制,将工会办结的工作事项交由工人会员考评,将工会干部的工作与工会会员的反馈挂钩结合,实现雇佣主体和执行主体的相互约束。
3.4 创新工作方式
运用服务外包的手段,积极吸纳社会技术、人才、经验参与工人维权的行动,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工会培养相关人才花费的时间与成本,克服工会存在的专职人员、专业人员短缺的困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人力资源来源,好中取优,在全社会筛选、使用具备更强专业能力的人才来参与工会维权的工作,提高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工作的成效。以北京市工会为例,为解决工会法律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北京市总工会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21家律师事务所合作,聘请近400名律师,累计培训1.5万名基层工会干部从事法律政策咨询和劳动争议调解,有效提高了北京市工会对职工会员在法律方面的帮扶力度。
3.5 发挥工会政治优势
发挥工会工建密切联系党建的优势,一方面由地方党政领导主持或指导工会工作,利用工会在行政体制内的政治联系性,积极争取人大、政府与劳动主管部门的支持,就涉及职工利益的有关立法与法律监督向人大建言,主动为涉及职工权益的有关问题与有关政府公共部门协调沟通,在宏观行政管理、源头立法、制定政策上反映职工愿望要求;一方面利用工会对公共行政部门的影响力来代替激进行为,通过促进工资集体协商、督促签订集体合同,从要约上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诉求,从政治上对企业经营者施加压力,促成劳资谈判平衡向工人阶级倾斜;另一方面,充分争取财政经费支持,促进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再分配措施的有效落实。
[1] 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职工思想调查报告[J].工运研究, 2012(1,2).
[2] 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关于企业劳动定额制定和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J].工运研究, 2012(6).
[3] 全总集体合同部.江苏省工会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调查[J].工运研究, 2012(12).
[4] 武汉市总工会.餐饮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落实情况调查报告[J].工运研究, 2012(19).
[5] 许薇薇, 陈中伟, 陈晓艳. 工会信访协调劳动纠纷案件引发的思考[J].工运研究, 2012(4).
[6] 揭晓强.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工运研究, 2012(5).
[7] 高伟, 雷伟春.人民团体维权作用发挥的问题与思考[J].工运研究,2012 (13).
[8] 韦晓明. 淡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的现状及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2(7):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