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2013-04-07张俊德
张俊德
(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257091)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张俊德
(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257091)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角弓反张、共济失调,发育迟缓。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在我国广泛流行,给目前的养鸭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的肉鸭养殖业发生的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进行了研究。
1 病原学
1.1 分类及形态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不能运动,有荚膜,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1.2 抵抗力 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2 流行病学
引进的带菌鸭是常见传染源。主要经过呼吸道、伤口传播,被污染了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媒介。1~8周龄的肉鸭易感,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传播迅速,无明显季节性。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环境、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诱因有密切关系。
3 临床症状
(1)最急性病例常无症状突然死亡。(2)急性症状常见于2~4周龄雏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一把把症状后,出现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程1~3d。(3)亚急性的症状一般出现在4~7周龄的小鸭,病程1周以上。(4)除以上症状外,有时出现头颈歪斜,不断鸣叫,转圈或倒退运动,存活时间较长,但发育不良。
4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是全身浆膜及心包、肝、气囊均有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
5 诊断
本病与禽脑脊髓炎、鸭病毒性肝炎症状相似,均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雏鸭,都有神经症状,但特征性病变区分明显。
5.1 病原学诊断 取心血、肝脏、脾脏或脑组织做涂片,瑞氏染色检查两级浓染小杆菌,可初步诊断。
5.1 培养鉴定 将病料接种于培养基上,经纯化培养后做生化试验鉴定分离菌。
6 治疗
用常用广谱抗生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用药前最好做药物敏感试验。
7 预防
改善育雏的卫生条件,特别注意通风、干燥、防寒及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对种鸭和雏鸭进行免疫接种;对环境、用具要及时消毒。
S858.31
B
1007-1733(2013)05-0089-02
2013–03–12)